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的第4期和1990年的第3期上,我曾就非智力因素问题先后撰写了两篇文章。一共谈了7个问题。但仍感意犹未尽,言犹未已,非一吐为快不可。所以便握管直书,就非智力因素再谈几个问题,是谓“三谈”,以向专家请教。一、关于非智力因素与智力的关系问题在“再谈”中,我曾讨论非智力因素与智力的区别问题,未涉及二者的关系。这未免不够全面。其实,二者的关系问题较之二者的区别问题更为重要,更值得探讨。那么,非智力因素与智力的关系何在呢?  相似文献   

2.
七谈非智力因素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非智力因素问题,又有一些新的想法需要说说,故草成这“七谈”一文。其中第一个问题“非智力因素与‘三个条件’”,本来属于1996年发表在本刊的“六谈”一文的一部分,因篇幅有限,我把它保留了下来;现把它略加修改后,并入《七谈》中发表。第二个问题是针对“情商”这个不伦不类的“新概念”而发的,是否允当,尚待识者斧正。去年我应邀撰写《学习心理学——IN结合论取向的研究》一  相似文献   

3.
随着非智力因素理论、实证和实验研究的纵深发展,在这一领域内不断地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过去我在“一至三谈”中,虽已论述10个问题。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于研究。在此“四谈”中,我拟就如下几个问题略抒己见,以求教于海内方家。  相似文献   

4.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分是传统“三分法”不合辩证法的表现周作云,吴天武,蒋崇才为什么会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分?燕国材在《再谈智力因素的几个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3期)中讲得清楚:“在学校教育中,为了充分...  相似文献   

5.
究竟是谁歪曲了创立非智力因素理论的事实真相──与邹大炎同志商榷颜世富,廖列海,柴勇敏,王芳斌一我们拜读河北师范大学邹大炎同志的大作《炎炎非智力因素问题》 ̄①(以下称“邹文”)一文后,他的有些看法我们不敢苟同。邹文主要谈了三个问题:发明权问题、非智力因...  相似文献   

6.
论非智力因素及其在教育工作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3年以来,非智力因素这个新的科学概念,在全国教育界、心理学界的研究工作者以及全国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在理论上予以了深化,而且不少学校由于抓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还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在这期间,我也写了一系列的有关文章发表,其中发表于《光明日报》(1983年2月11日)上的《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首次公开地提出了非智力因素的概念。现在我打算对非智力因素作一次较系统的考察。我初步想到了三十来个问题可以讨论、研究(?)在这篇文章中,先讨论、研究如下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非智力因素”问题之我见卢真金非智力因素问题的讨论已持续了几年,通过这场讨论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使我获益非浅。在学习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问题,有了点粗浅的想法,现写出来求教于方者。一、负概念不能否定非智力因素的科学性众所周知,“非智力因素”是一种逻...  相似文献   

8.
十谈非智力因素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专门针对《智力心理学》的有关言论,对三个问题做了反的批评:(1)关于非智力因素概念的“谱”与“离谱”问题;(2)关于我所提“一条假设”的科学性问题;(3)关于某大学学报组织非智力因素讨论是“明智之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为学生数学学习设立了四个方面的目标,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与以前相比较.情感与态度是一大亮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生成功20%归于智力因素,而8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情感又在非智力因素中起着基础性的动力调=肖作用,是认知活动的动力.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落实情感与态度目标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为例,谈两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说说“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论的学习理论”的漏洞周作云,蒋崇才,吴天武燕国材同志在《进一步谈谈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论的学习理论》一文(《江西教育科研》,1995.3)中,郑重表明:“我的所谓IN结合论是由‘三条核心思想’和‘五对十个判断’组成的。前者即...  相似文献   

11.
深化“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几个问题晓途近十几年来,我国教育和心理学界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近几年开展的关于“非智力因素”问题的学术讨论,产生了重大而广泛的影响。有的研究者指出,“解放四十多年来,似乎还没有哪一种由中国心理学家自己...  相似文献   

12.
一石激起千层浪燕国材早在1981年12月初版的《智力与学习》一书第175页中就指出:“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智力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非智力因素的问题。所谓非智力因素,主要的就是情感、意志和性格。……”他在1981年5月10日写的“后记”中说:“我在教学之余,经过一年来的努力,终于又写成了《智力与学习》这本小册子。……我平素写作,总有些喜欢‘标新立异,自圆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培养和发展人的智力,已成为当代教育科学的重要课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在民族教育中,对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必要性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三个面向”的要求,重视提高民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在人才成长的过程中,各方面的因素是相互作用的,就人自身来说,我们姑且将它们概括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前者非本文所论及,无庸赘述。那么,什么是非智力因  相似文献   

14.
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教育工作经历了重视传授知识(主要是“文革”前)和强调发展能力(主要是“文革”后)两个阶段以后,已经感到还必须把传授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非智力因素”是近几年才开始引起人们注意的。前些年,国内出现了一股智力热。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开发智力问题上动了不少脑筋,做了大量工作。由于没有从理论上弄清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正确关系及其在学习和成才过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我国的教育报刊上出现了一种说法:培养“非智力因素”。坦白地说,我的心理学知识很肤浅,要对这个领域里的问题质疑,是不自量力的。但对一个新的说法接触多了,难免要思考一番,再由思考产生疑惑,进而质疑,也是很自然的。那时,不少教育类杂志经常提到要大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认为“学生学习的好坏,不仅同智力因素有关,更重要的与‘非智力因素’有关”。认为“转化差生仅仅强调要发展智力是不够的,主要的还要从培养‘非智力因素’上去着手”。甚至认为一个人的成功,等于智力因素加“非智力因素”。此…  相似文献   

16.
学习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而我们很大一部分教学工作者往往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殊不知,非智力因素可化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就能学得主动、轻松,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我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非智力因素”概念在我国提出来已经十年多了,在这段时间里,这一问题引起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对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探讨都产生了比较好的影响。但其中仍有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讨论这些问题,对进一步完善非智力因素理论是非常必要的。在这里我提出几点商榷性意见,不妥之处,还请专家学者鉴正。一、关于非智力因素的归属问题燕国材根据潘菽倡导的心理学二分法,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认识和意向二类。他关于智力与  相似文献   

18.
拜读了萧宗六教授《“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说法不科学》(载《江西教育科研》1992年第2期)一文后,在此,谈谈我对“培养非智力因素”的一点认识,与萧先生商榷,并请予以指正。1.“培养非智力因素”是作为学习理论提出来的,但可以扩展为“工作理论”和“管理理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性特征,是除智力因素之外的其他一切心理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理想、兴趣、爱好、意志、情感、气质、性格、习惯等。“培养非智力因素”一开始是以一种“学习理论提出来的。近几年来,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越来越被广大师生所接受,用来指导教育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有一种新的教育理论——非智力因素理论(下简称“新理论”)。这一理论提出的目的,据说是:“非智力因素理论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引入非智力因素,其目的就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学校教育中的主体究竟是谁?对于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有些同志主张‘双主体’论,即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也是主体,而且这两个主体还可以轮流‘执政’,是谓‘轮流主体’论。……学生是学校教育中的唯一主体,‘双主体’论或‘轮流主体’论都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它混淆了主体与作用的界限,似乎承认谁是主体,就是肯定谁的作用大。其实不然,承认学生是主体,并未否认教师的作用,反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主体结构是由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20.
再论“非智力因素”问题──答颜世富等四人邹大炎最近,有友人函告,在《江西教育科研》1995年第2期上刊载有与我商榷的文章。后借来刊物拜读,知是燕国材教授的四位学生写的为老师辩护的文章,题目为:《究竟是谁歪曲了创立非智力因素理论的事实真相─—与邹大炎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