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领巾》2011,(12):32-33
2011年10月5日,一位极具创新力的世界奇才——史蒂夫·乔布斯与世人告别了。他不仅是IT巨头,更是令人景仰的创意大师。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乔布斯的去世发表了声明:“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家之一,他的成功是美国创新精神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华瀚 《留学生》2011,(3):20-22
2007年.“感动中国”组委会在授予闵恩泽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偶尔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了这样一则短文:某小学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题这样问到:“雪化了变成了什么?”有一位学生写到:“变成了春天。”这分明是一个极富诗意和创意的回答,可他偏偏不及格。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上赫然写着“变成了水”。看完这则短文,作为一名从事音乐教学十几年的教师,不由自主地引起了对创新教育的思考: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创新精神的培养吗?我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创新精神了吗?江泽民主席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希望在于全民族创新素…  相似文献   

4.
牛顿说,他的成功是因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自然科学是如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亦应是如此。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大陆的人文科学界一直在追求“创新”,于是冒出了数不清号称“创新”的“学术成果”。仔细检点一下这些“成果”就会发现:这些“学术研究”变得像当年小靳庄农民写诗一样容易。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这“创新”的价值了。  相似文献   

5.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因为他没有问题了”,所以他就落后了。它警示我们: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可见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而反思我们的课堂教…  相似文献   

6.
1997年7月,郭建华老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专业,步入北京市密云六小,开始他的从教生涯。工作15年来,他始终将“虚心、求实、多思、创新”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努力做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一、精心备课.吸引学生听过一个画家的故事:年轻的画家向老画家请教:“自己花一天工夫画的画儿,为什么用了一年时间才卖出去?”老画家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淡淡地对他说:“如果你能花一年的时间画一幅画,那你一天就能把它卖出去!”郭老师觉得画画和买画的关系,就如同备课和上课。我们备课花的时间越长,备得越充分。上课时就越容易吸引学生,效果就会越好。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作为初中思品课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作为初中思品课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山东教育》2006,(5):63-63
最近,在复旦大学报告会上,已经担任了四年诺丁汉大学校监的中科院院士杨福家,解读了他认为是关乎中华民族未来命运的核心命题——“如何成就一代创新人才?”得出结论:“人生观、兴趣与机遇”是三大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上学期,我们班刘阳同学带领他的“创新实践小队”搞了许多创新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许昌日报》、许昌教育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单位先后报道了他们的事迹,“创新实践小队”因而享誉校内外,小队长刘阳也成了小名人。   “创新实践小队”是 2000年 3月份成立的,队员们都住在市六中家属院。策划人刘阳是我们中队“金鹰小队”的队长,他头脑灵活,学习勤奋,乐于助人,平时爱看书、爱思考,虽然个子不高,却是同学们公认的“知心哥哥”,大家都乐意和他交往。在一次队长谈心会上,刘阳说:“老师,我们院里那几个同学又惹祸了。星期天下…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数学创新教育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教育是根据创造学原理,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开发受教育者创新素质的教育。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他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又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杨筠如 《考试周刊》2009,(11):223-223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美术教育是“创造未来人”的特殊塑造家,创新教育是教学的主旋律。 创造教育的问题,早已引起教育家的重视。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创造教育的倡导者,他认为,创造是教育之本,主张对学生实行六大“解放”: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解放他的空间,把他从鸟笼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3.
对中学生来说,“创新”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自我实现的创新”,即对他人来说未必是新的,但对学生个体本身来说是新的;二是“智能常模的创新”,即是以学生的某一生理年龄所具有的一般“智能常模”为标准来评判的;三是指特殊才能的创新,如小发明、小创造乃至科技创新、发明等。在教学中应以前两个层次的创新为主体内容,以第三层次的创新为目标。  相似文献   

14.
“许二”是我的好朋友.真名叫许航。他和“二”特别有缘:在家里排行老二;我们一群人练跑步,他总得第二;他们班拔河比赛连续三年都是第二:还有他的个子.一直停在一米二几好几年了.还没突破一米三……于是,我们都叫他“许二”。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我国“创造教育”和“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曾激情地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他呼唤:“创造之神,你回来啊!只有你回来,才能保证参天大树之长成!”他的创造教育理论以生活为中心内容,旨在以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培养一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真善美的活人”。  相似文献   

16.
《成人教育》2003,(1):3-3
江泽民同志在过去的13年中多次反复强调创新问题,明确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这次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再次强调创新问题,并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创新问题:“教育肩负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和智力贡献的光荣使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这些讲话,既是对教育战略地位的肯定,也是对教育的要求,更是…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主席的讲话,对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一江泽民同志这次关于教育创新的论述与最近几年来一系列有关教育的讲话是一个思想连贯一致的整体。1998年他在清华大学校庆讲话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随后,1999年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显然,江泽民同志把推动民族和国家振兴的关键系于…  相似文献   

20.
“我的理论是,行知行” 1934年7月16日.陶行知写《行知行》短文正式宣布将“知行”之名改为“行知”。之前.有人对陶说:“你的理论,我明白了,是‘知行知”’;陶回应说:“恰恰相反,我的理论是,‘行知行”’。据他自己的回顾;1911年他在原名“文浚”之外另立别称“知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