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走进了谦那九平方米的书房,便有一种难以容身的感觉:只见书柜里、书架上、桌面上、地上到处摆满了书籍、书稿和书法作品,玻璃板下压着八小时以外排得满满的作息时间表。难怪他近些年享誉硬笔书坛,并在毛笔界渐露头角。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书法报》等先后专题报道了他的学书事迹,书法作品被选入各类书法专集,并送往日本、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地展出,目前已与人合作和自己创作出版了多本书法字帖。每个成功者身后都会留下一串奋斗不息的足迹。他告诉我们,从学生时代就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地兴趣。1976年应征…  相似文献   

2.
杜嗣琨,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综合节目部主任、主任编辑。曾参与创办《午间半小时》节目,现为该节目主要负责人。杜嗣琨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很强的业务能力,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业务骨干。作为《午间半小时》节目负责人,他参与组织和落实了多次重大报道,如每年“两会”的配合宣传;去年党的十五大的宣传;香港回归的宣传;以及中宣部推出的一系列典型的宣传等等,圆满地完成了每一次宣传任务。杜嗣琨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注重深入生活底层,认真采访,捕捉群众关心的热门话题,反映百姓呼声,制作广播节目精品。他采制的广播作品曾…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担任总书记以后,第一次出访的国家就是与我们唇齿相依的朝鲜。阳春3月,我随团采访。江泽民在平壤短短的三天中有会谈、参观等15项政治活动。其中与金日成同志在一起度过了三分之一的时光。三天之中,江泽民同志与随行的记者交谈三次。同行们都说:“总书记平易近人,很愿意接近记者,也很健谈。” 1990年3月14日上午10点半,一架中国民航专机满载着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降落在平壤机场。  相似文献   

4.
香港回旧庆典采访记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中华民族的盛大节日。1997年6月15日至7月5日,我作为人民日报赴港采访回的一名成员,在港采访回归庆典,度过了不寻常的20天。往事历历,至今犹新。明日将启程当记者有10多年了,出差是家常便饭。然而,这次却不同,启程前夜我失眠了。是对即将升学考试的儿子的牵挂吗?不能说一点没有,但这并非主要。是对身患癌症的母亲的担忧吗?这确是我所挂念的,但令我些许安心的是,她刚刚做完复查,尚未发现转移的迹象。母亲一再叮嘱我,“妈没事,不要为我耽误了你的工作,香港回归是大事。”令我辗转反侧难…  相似文献   

5.
1999年11月20日──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她的不平凡,不仅仅是因为这一天距公元2000年整整50天,离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还有30天,更由于这一天,我国第一艘太空试验飞船“神舟”号发射成功,因而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正是在这个不平凡的日子,军报夜班的同志度过了难忘的不眠之夜。20日晚上,总编室和时事部夜班的同志们同往常一样按时来到平台夜班办公室。先是阚士英副总统给大家带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我国第一艘太空试验飞船已于今天早晨6点半在酒泉发射成功。大家在欢欣鼓舞的同时,首先想到的是:作为军报,我们应如何处置…  相似文献   

6.
7月16日,古城南京迎来“辉煌五十年”南京电脑文化节的高潮。南京电脑文化节暨电子出版研讨会在南京中山大厦拉开帷幕。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共110多家单位160多人参加了南京电脑文化节。其中有电子音像出版社28家,电脑软硬件厂商17家,新华书店20家,电子出版管理部门26家,全国专业报刊11家,省市新闻媒体12家。南京电脑文化节不同于一般的产品交易,也不是单纯的理论务虚。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出版发行单位。软件硬件厂商和电子出版管理部门通过参与电脑文化节,增加了解、加强合作、共享市场。这次电脑文化…  相似文献   

7.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生前嘱咐“我死后50年才准许发表”的这部《莫斯科日记》,记下了他1935年6月22日到7月22日访问苏联的印象。当时苏联社会由于“大清洗”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但由于罗曼·罗兰的巨大国际声望,在莫斯科仍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不仅会见许多艺术文化界精英和高级领导人,从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直至斯大林,而且在高尔基的别墅里,有机会与春风得意的“克格勃”首领雅加达多次交谈,与当时担任《消息报》主编但很快被贬谪到中亚地区的布哈林有过推心置腹的交流,对当时正经历着深刻悲剧的高尔基也作了近距离的透视。《莫斯科日记》不仅是一个特殊岁月时代风云的纪录,同时也反映和流露了作者对苏联社会生活中阴影与负面的忧患、对人类历史运行进程中矛盾与问题的思考。《莫斯科日记》中译本是从作者妻子玛·帕·罗兰根据法文原稿打印出来的文稿——即原文打字稿的饿译文译出的,日记的打字稿与原稿复印件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俄译文载1989苏联《文学问题》杂志。——编者  相似文献   

8.
建国50年来,中国地市报新闻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项事业更呈现蓬勃的发展势头。回顾地市报所走过的50年历程,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地市报新闻事业发展有以下6个方面特色。 一、扩版增刊办子报 增加报纸刊期,扩大报纸版式,由四开小报变对开大报,由一社一报变多种子报子刊,这是地市党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加速报社事业发展的一项极其有力的举措。 江苏《无锡日报》是全国地市报中办子报起步最早的报社。80年代他们便办成了三张子报:1983年,他们创办了兼有…  相似文献   

9.
赶赴抗洪第一线……──一次令人难忘的采访追记徐永金记者职业,在外界看来,煞是风光:又吃又玩,有时还跟随首长车队畅通无阻。但是,记者有时也艰苦难言;日晒雨淋,有时还要睡地板、俄饭。我就有这么一次亲身经历。1995年8月10日晚上,我下区县采访3天刚回家...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以盛大的庆典,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江泽民同志用激昂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必将出现在世界的东方! 这是中华民族走向强盛的宣言。 这一天,55万中国新闻工作者怀着和亿万中华儿女同样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欢庆这个注定将写进人类历史的辉煌节日。他们用沸腾的心和对祖国的赤诚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的声  相似文献   

11.
生死面前的灵魂震撼──松藩平武地震采访追记廉正祥1976年夏天,唐山大地震的强烈冲击波,在中国大地激荡起恐震情绪。一段时间,传说成都也要地震,好多单位忙不迭地为职工购置搭防震棚的材料,四川日报大院前边两侧人行道上很快也搭起防震棚。邻居小罗是修理车间技...  相似文献   

12.
1945年8月15日,一个极不平常、极不平静的日于。上午8时,延安新华社的急电向全国宣告:日本无条件投降了。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特大喜讯!中华民族遭受日寇躁蹭的屈辱历史终于结束了!漫长的艰苦的血和火交织的战争生活终于结束了!可是,由于蒋、日、伪由暗中勾结变为公开合流,盘踞城镇的敌伪不甘愿放下武器。我苏中区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和民兵等一切武装力量,坚决遵照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命令,迅速向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展开猛烈的反攻。我被新华社苏中分社派作随军记者,也立即背上背包,随同部队奔赴前线。在苏中敌后的“对日最后一战”…  相似文献   

13.
翻开他稿件剪贴本和一大摞荣誉证书,我吃了一惊;在剪贴本的扉页上一行刚劲的大字更是惹人注目:“衣带渐宽终不悔”。他是谁?他就是中外闻名的太极故里──河南省温县宣传部副部长赵士军同志。1988年元月,已是正营职干部的赵士军告别绿色军营,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县委通讯组任通讯干事。这时他已年近不惑,但他不计较职务、地位,愉快地干了起来。此刻,他对通讯报道还是门外汉。怎么办?不懂就学,从学中干,于中学。白天,他深人采访,倾听群众的呼声;夜里,他用手中勤奋的笔歌颂那些使他感动的新入新事。7年来,他在(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4.
五十年友爱的回忆──曹辛之同志逝世周年纪念王仿子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进进出出许多装帧界的熟面孔,唯独没有曹辛之,使我想到再也见不到他了,顿的感到他一走带给装帧界的寂寞.我和曹辛之是生活书后的同事。抗战时期他在重庆《全民周刊》,我...  相似文献   

15.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从她的前身——中国青年记者协会于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诞生起,一直在党的关怀下成长壮大,至今整整50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她伴随着我国革命事业和新闻事业的发展,由小到大,已成为在国内外新闻界享有声望的全国性人民团体。目前,她拥有地方记协、专业记协、新闻学会  相似文献   

16.
生活的馈赠──《今年卖茧好轻松!》采写追记四川绵阳市《游仙报》王永昭没有想到,我的不足700字的通讯《“今年卖茧好轻松!”)荣获四川省新闻奖一等奖。手捧获奖证书,我从心底里感谢生活“老师”。采写背景我从小就生活在山沟溪谷。10多年的农村生活使我对农村...  相似文献   

17.
18.
19.
蒙标成,这个普通工人的名字近来却在新闻界中广为传颂。人们深切怀念这位为了新闻事业献出年轻生命的优秀通讯员。去年初春的一个上午,泉城济南铁十四局的大礼堂里,庄严肃穆,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铁道部在这里隆重举行表彰为党的新闻事业鞠躬尽瘁的铁道部第十四工程局青年工人蒙标成,并追授他“热爱新闻事业的模范通讯员”荣誉称号。一个基层通讯员受此殊荣,在我国尚属首次。蒙标成年仅35岁,就被无情的肝癌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在短暂的人生中,他曾23次立功受奖,多次被评为文明职工、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和新闻报道先进个人。由于他…  相似文献   

20.
我们含泪写黄明。我们长歌当哭。他是从抗洪前线走来的部队最基层的战士报道员;他留给人间的最后一句话是“请电视台预留版面,部队救人的新闻马上送到”;他为党的新闻事业的最后尽忠尽职,是在不幸发生车祸、头破血流时,仍用双手死死抱住两盒记录今年夏天湖南军民英勇抗洪的录像带……他是三级军士长、一个兼职摄像报道员,位卑未敢忘尽责,连续4年参加抗洪报道,先后在省以上新闻单位刊稿300多篇(幅),6次被广州军区和湖南省军区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和优秀报道员。我们怎能不以泪洗笔呢?他当兵12年,不仅是一个杰出的部队兼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