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过:“原来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言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可见,重视诵读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伺发挥“读”的妙用呢?我认为可以从学生实际与教材出发,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但是该如何读,读什么,怎样才能“读”具匠心?且听听老师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王前凤 《学语文》2005,(6):56-5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怎样做的事。就应当怎样教。譬如游水的事,应当到池沼里学习。不应当在课堂上教授。倘若只管课堂的教授。而不去学习。即使学习好几年,恐怕一到池里,仍不免要沉下去的。”陶老的这段话告诉我们,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为此,近几年。我尝试了一种“读”“写”并行教学法。  相似文献   

4.
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之中。苏轼曾说:“三分诗,七分读。”“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朗读,能促进理解,堵养语感,积累语言,丰富情感,它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于段,而且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之一目的为使学生练成读书之本领”:“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语文教育书简》)  相似文献   

6.
“读”是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一种手段,可是,在课改的今天,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仍然忽视“读”。在教学中,“以讲代读”、“以听代读”的现象非常严重,由于教师的误导,学生也不肯费时间来“读”课文,这充分暴露了语文教学的一个缺漏。  相似文献   

7.
王秀昌 《山东教育》2007,(11):26-26
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针对当时的国文教学指出:“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方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讨究方面比以前注意得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学生只是看看而已。这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唯有不忽略对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面不偏。吟诵的时候……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单志斌 《成才之路》2010,(36):I0025-I002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提出"国文本是读的学科",并认为语文应重在"读"。最近我又读到了一篇有关语文"素读"的文章。所谓"素读"就是"朴素"地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合教师的先验先知或者未知或者是稚验嫩知,师生一起朴素地读课文,走进作者或才是文本的价值圈。  相似文献   

9.
从简洁、抽象的数学语言中辨别、选择、整理和组合有效信息,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准确性,理解是关键,但理解的基础又是"读"。可见,阅读是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能力和手段之一。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把阅读引进数学教学,通过理解"读"、质疑"读"、比较"读"、拓展"读"等方法,让学生学会读、读得懂、主动读。  相似文献   

10.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简言之,它反映了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与获得情感体验的统一,是时代赋予语文学科教学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毛琼薇 《教师》2010,(24):36-37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根是阅读。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两者结合起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发展进程中,语言,特别是母语的学习,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现代科学证明:由于长期进化的结果,语言能力已经成为人类本能之一。以下的图表,表现了我们对“现代人终身‘语文’能力学习和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有关语文学科的教学始终是个热热闹闹、争论不休的话题,当我们在层出不穷的新理论、新理念和一个个标新立异的新名词面前迷茫困惑又不得不疲于奔命的时候.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清醒,总有一些精辟的话语让我们难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中逐渐产生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方式。“读思达”就是其中一项,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现在的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读思达”这种学习模式的核心思想。结合教材内容实际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让学生的学习效率获得提高。语文教师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本文通过探讨“读思达”教学模式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重点阐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这种学习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顺利实施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的唤醒、鼓舞。”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传统的新学年讲新课的按部就班,而是花大力气、加大力度进行阅读名著名篇的宣传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6.
17.
有些汉字意味极长:“错”与“读”即是。先说“错”,错明明是一种糟糕,但“错”字里头却偏偏带个了“金”字。邪了!难道“错”真的有金子般的价格?细细地想想,还真的是这么回事。这就是错误乃是一种教训,能从反面给人以启发,每经历一次错误,也就聪明了一点,这便是“错”字带“金”的道理。我们所说的“失败乃成之母”和“吃一堑长一智”,是说“错误”有用,它能使人猛醒。从这一点上,也的确其价如金。让我们再看读书的“读”字。“读”这个字左侧为“言”,这好懂———书中的确有“言”。人们读书时,的确能读到不少“至理名言”。那么,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黄源深 《小读者》2012,(4):29-29
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大量阅读。学习英语也是一样。英语学得好的人,一般说来,都读过相当数量的书:反之,也只有读得比较多的人,才能真正学好英语。这个道理虽然简单.但不少学习英语的同学却未必明白。更多的同学都热衷于做题目,以为这是学习英语的正确途径。结果做的练习册一本又一本,试题集一套又一套.做得头昏眼花.兴趣全无.英语水平却并没有实质性提高。  相似文献   

19.
徐锦英 《师道》2012,(12):35-35
最近,笔者听了本校一名老教师执教的阅读教学课一《大自然的语言》,这是S版教材第九册的一首诗歌。老教师在解读了课题中的“语言”后,便开始新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一谈起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大家都较为赞赏“三多”(即多读、多背、多记)教学法,笔者也深有同感。但一味的“读”和“记”却难免会使人厌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枯燥无味,如同嚼蜡”的感觉。笔者认为,“三多”学习法固然可行,但其中还应“多而精”、“多而准”、“多而高效”,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文言文阅读中的“读”和“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