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疏导是新时期德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心理疏导与道德教育各有其特点和擅长,整合二者的特色与方法,将心理疏导有机融入青少年道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专业性和实效性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认知发展理论、价值澄清理论、体谅模式、主体间性模式等是团体心理疏导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增强家庭育德功能,创设学校道德教育新情境,营造促进青少年品德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确立团体心理疏导德育模式,是实现心理疏导融入道德教育的价值旨归和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2.
探讨公诉人的心理应激与防御机制,有助于提高国家公诉人的公诉效率和应对效能.本文立足于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生理性应激神经系统理论从环境需求、外界刺激源、认知评价模式、反应系统等方面对公诉人的心理应激与防御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心理焦虑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心理焦虑现象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普遍关注的青少年问题之一 ,导致青少年心理焦虑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认知因素、个性因素、家庭因素及学业压力 ,针对上述因素 ,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 ,以避免青少年心理焦虑现象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心理焦虑现象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普遍关注的青少年问题之一,导致青少年心理焦虑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认知因素、个性因素、家庭因素及学业压力,针对上述因素,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避免青少年心理焦虑现象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考试焦虑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其外延有三:低度考试焦虑、适度考试焦虑和过度考试焦虑,前两者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应试心理困难.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偶像崇拜之心理机制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岳晓东  严飞 《中国德育》2006,1(12):11-16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偶像崇拜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青少年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行为,也是青少年走向成年的一种过渡性行为,本质上反映了青少年自我确认中对理想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等三大心理学流派的相关理论,可以比较系统地探究青少年偶像崇拜背后的心理形成机制,梳理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成因的脉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缓解护生考试焦虑的作用。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我校09级护理专业的102名学生,筛选焦虑因子>2的19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对实验组进行考前每周3次,每次30分钟,总计2周的心理心理辅导配合音乐疗法,运用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干预后,考前的焦虑水平有明显下降。结论考前心理疏导能有效地改善和降低护生考试焦虑,揭示心理辅导和音乐疗法作为心理疏导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重大疫情爆发容易引发大学生焦虑、愤怒与应激等心理。做好重大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防护应该开展心理教育,优化大学生认知结构;开展心理训练,稳定大学生情绪心态;开展心理疏导,完善大学生内心追求;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提高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通过四位一体的心理防护模式,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应对方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青少年羞耻感的特点及其与心理控制源、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对924名中小学生施测羞耻感量表、心理控制源量表和社交焦虑量表。结果:青少年羞耻感不存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存在年级上的显著差异;青少年羞耻感各个维度、心理控制源、社交焦虑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青少年羞耻感在心理控制源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中起中介作用。结论:青少年羞耻感是心理控制源与社交焦虑之间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德育与心理疏导的结合,促进了青少年德育向更为宽广的领域发展。青少年德育心理疏导功能具体呈现为:情感疏导方面的积极自我教育,需求疏导方面的人生价值教育,发展疏导方面的健康理想教育。促进青少年德育心理疏导功能的有效实现,可以采取三种途径:通过通畅宣泄渠道培育积极情绪,完善激励方法满足青少年需求,构建预警机制立足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变革与发展,青少年面临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引发的心理障碍不断增加,给青少年德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青少年心理疏导与德育是统一体,并相互渗透融合。心理疏导对青少年德育结构与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德育进一步优化心理疏导工作。因此,必须建立德育与心理疏导的互动机制,优化两者互动的综合效用。  相似文献   

12.
使用焦虑敏感指数第三版、冗思反应量表、简版儿童创伤后认知问卷以及儿童版事件影响量表对39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讨焦虑敏感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焦虑敏感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2)冗思和创伤后认知在焦虑敏感和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间的中介作用显著,且这一中介效应包含三条中介路径,即冗思、创伤后认知的单独中介以及冗思—创伤后认知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焦虑敏感可以通过冗思和创伤后认知的中介作用对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考、升学、就业压力以及不当的家庭教育,造成青少年沉重的心理压力,致使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了让青少年能够及时地得到心理疏导,倡导学校建立良好的心理交流平台,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心理调试能力.  相似文献   

14.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不良的偶像崇拜给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偶像面窄,明星化;盲目消费;疯狂痴迷,荒废学业;神化偶像等.对青少年进行偶像崇拜的教育和引导,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力量必须因势利导:理解、尊重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认知疏导,澄清青少年对偶像的片面与模糊认知;加强交流与对话,探寻偶像成功之路;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孩子理性看待偶像;树立真实可信的榜样,增强榜样的吸引力;注重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和引导;众传媒及从业者牢记社会责任,选好报道视点.  相似文献   

15.
大多中考竞争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成为中职学校学生的主要来源,他们在中职学校学习的各个阶段会表现出一些独特的负面心理,主要有:自卑心理、厌学心理、交际焦虑心理、择业焦虑心理等。班主任应密切关注和把握学生的这些心理状况,可从调整学生认知结构、加强师生沟通、指导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加以应对,做好教育和疏导,确保他们的健康成长,确保中职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和谐发展的社会劳动者。  相似文献   

16.
斯皮茨是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重要发展者.他的理论主要针对生命头两年,尤其是第一年的婴儿,将其间发生的微笑反应、陌生人焦虑和摇头说"不"作为心理发展的三个指征,以此来描述自我与客体关系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婴儿两种心理病理学,并提出依恋性治疗方法.尤为可贵的是,他将精神分析的临床观察法和实验法相结合,同时积极采用测验法和电影方法,进一步推动了精神分析向正常心理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网络道德教育,是指个体受到网络虚拟世界的道德规范影响形成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教育。网络虚拟世界与青少年紧密联系,已经成为新时代青少年的生活基本元素。对当代学生心理与道德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主要有:全面加强网络法制管理,净化网络环境;教师与家长要增强网络道德教育意识;加强家校合作;网络道德教育宜疏导,不宜禁堵。  相似文献   

18.
焦虑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分为三层:客观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本文试图通过焦虑的三个方面阐释曹七巧这个性变态典型背后形成的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行为,本文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人格发展理论等四大心理学流派的相关理论,较系统地探究青少年偶像崇拜背后的心理形成机制,梳理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成因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0.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析创伤性事件的重复强化、内心冲突的潜意识压抑以及家庭综合环境对焦虑心理形成的影响,对于个体焦虑心理的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