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家访,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它的特殊性在于交往场景的特定性,交往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交往指向的明确。只有明确家访作为特殊的人际交往的内在规定性,把握好与家长、学生交往的策略,家访才能成为佳访,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家访的效能。策略一:提前预约,不可或缺的交往前提预约是现代人际交往当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不仅体现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平等,也体现了教师对家长的尊重,而且有助于家长预先做好相关准备。提前预约留给了家长一些自主的空间,让家  相似文献   

2.
这些年来,我校教师对家访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们在家访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学生家离校较远,教师对路不熟悉,这种家访非常辛苦;有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家访是向家长告状,对教师来访不欢迎;有些家长思想文化落后,甚至对来访的教师不理睬,使家访困难等等。 我校利用每学期开学一周后的星期六、星期日两天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对我校学生进行集体家访。家访前,校行政组织班主任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学习情况,在校遵守纪律情况)。根据学生居住区域的不同进行编组。把…  相似文献   

3.
家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养、家庭经济状况和人文气氛等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但目前家访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家访率下降。其一是教师收入偏低,有些老师为了尽早让生活步入小康水平,忙于为学生补课。无暇顾及家访;其二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他们把大量时间用于提高业务水平和提高学历层次上,无时间进行家访;其三是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压力大,加之家务劳动的繁重,对于家访心有余而力不足。二、家访形式发生变化。家访本应是老师上门与家长共同商讨学生的教育问题,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等,但现今家访形式却发生了质的变化,老师主动上门变为了老师电访和家长校访、拜访。三、家访内容发生变化。由于教师家访次数减少,只有当学生出现大的违纪问题或屡教不改时老师才会主动家访,此种应急性家访一般又有其针对性(主要针对的是后进生),于是家访内容有时也就会不自觉地由了解转变为告状。  相似文献   

4.
家教荟萃     
家长不妨常“校访”教师家访,是架起家校桥梁的好途径。家长到学校了解子女的在校情况,谋求共同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案,此举也值得倡导。如今,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学生至少四五十人以上,教师家访难以达到百分之百的覆盖率,且由于工作时间紧、学生居住分散、家长工作时间不一致,造成教师家访难。教师需要将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情况、身体状况等,及时与家长交流,尽管有时可通过电话进行交谈,但总觉有未尽事宜。倡导家长“校访”,主动权交给家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近期表现、学校的有关信息、本人的最佳校访时间,让学生带信或电话先行预约,以利及时“…  相似文献   

5.
家访时机的选择“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找到家。”一些学生常这样哼唱着,以表达老师家访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其实,教师家访是很必要的,学生们也不反对所有教师的家访,问题的症结是什么时候去家访,家访时都向家长谈些什么。我们的体会是,在时间的选择上,最好防患...  相似文献   

6.
家访新花样     
一提起家访,很多学生就会惊慌失措,他们认为老师会向家长“告状”,所以总是以一种不信任不合作的态度,希望老师尽量不要家访。大多数教师家访时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家访的时问,学生的家庭背景,谈话的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但这样的家访,有时会流于形式,给教师和学生都造成一定的负担,教师付出很多,效果却不一定明显。如果改变一下形式,使学生和老师解除误会,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老师家访,是架起家校桥梁的好途径,反之亦然。家长到学校了解子女在校情况,谋求共同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案,此举值得倡导。如今,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学生至少四五十人以上,教师家访难以达到覆盖率,且工作时间紧、学生居住分散、家长工作时间不一致,造成教师家访难。然而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情况、身体状况等,需要及时和家长交流,尽管有时从电话或手机中进行交谈,但总觉有未尽之感。倡导家长“校访”,主动权交给家长,他们可以根据学生近期表现、学校的有关信息、本人的最佳校访时间,让学生带信或电话先行预约,以利及时“校访”,达到及时教育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常规,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班主任在一学期中至少要对每个学生做1~2次家访。但凡学生思想上、学习上以至生活和身体方面有了什么情况,教师会自然地想到做一次家访,以便沟通情况,商量办法,及时教育和帮助学生。“文革”以后,家访渐次冷落;到了近些年,在许多学校,只听说频繁召开的家长会,已很少看到教师在进行家访了。家访传统的失落,我看有以下诸种原由:一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使许多学校和教师视学生的功课为第一要务,凡被认为与此无关或不甚相关的事情,统难再摆上议程。在有些…  相似文献   

9.
传统家访愈来愈激不起教师们的兴趣,教师们更多选择了电话家访和网络家访的便捷。然而,面对家长们或左或右的教育观,电话家访和网络家访由于学生的不在场,难以真正找到和发现学生顺利转化的切入点,所取得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所以,我们需要焕发传统家访的青春。  相似文献   

10.
正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一环,它既可以使教师体察学生的成长环境,又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与信任,还可以融洽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双方形成合力,更好地把学生教好。一、家访中的不良心态家访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求教师在家访时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家访时往往会有以下几种不良心态。1.告状式心态。学生在校不争气,屡教不改。万般无奈之下,教师便上门,把学生讲得一无是处,以泄"恨铁不成钢"之愤,希望家长对其好好"管教"一番,以取得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80年代.家访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可如今,随着科技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作为教师、家长、学生三方相互沟通的桥梁——家访.则逐渐被遗忘。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就教师家访问题对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和走访,结果表明,大部分家长对教师家访有意见,80%左右的家长明确表示对教师家访不满意。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的家访正逐渐步入误区。误区之一:以集中开会代替家访。从调查情况来看,县城中学的教师几乎不走访学生家庭,农村中学的教师也很少家访。他们一般只是借助学校召开的家长会或举办的家长学校培训班,不分具体情况。简单通报一下学生在校学习成绩,或无视学生的各种差异,笼而统之地提出几条要求,结果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不了解情况,也沟通不了感情,根本谈不…  相似文献   

13.
微笑家访是打开学生心门的一把钥匙,是照亮学生心灵的一缕阳光。教师在家访前要根据学生、家长的不同心理特点,建立家访档案,做足家访准备,并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家访档案,尤其要充分利用"特别档案",重点做好后进生的家访工作,家访后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引导,以巩固家访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三次家访     
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环节,能否成功地做好家访,关系到能否教育好学生,能否带好班集体。前不久,我在家访中遇到这样一件事:去年,我班来了个插班的女生。这个学生聪明,语言表达能力强,能投老师所好讲话。但是,她生活散漫,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全和同学打架,学习成绩很差。我几次找她交谈,不见效果,于是我决定家访,和家长一起对她进行教育。第一次我采用预约型家访,让这个女生提前一天告诉家里,第二天下午5点左右我去家访。这个学生迟疑了一下答应了。但当我如约而至时,她却在胡同口挡了驾。她告诉我,母亲没在家,家里没人…  相似文献   

15.
家访是班级工作的重要部分,是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通过登门造访,与学生家长架起了联系与沟通的桥梁,织成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的纽带,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人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把家访当作抓好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多年来通过家访转化了大批的后进生,有效地促进了班级整体水平的提高。下面就家访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家访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登门造访,与学生、家长架起了联系与沟通的桥梁,织成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的纽带,是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所以说,如果我们教师在家访中采用扬长避短的策略.就能在促进学生的转化方面起到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戴才 《青海教育》2010,(1):32-32
家访作为学校配合家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如果运用得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可能会出现不尽人意的现象。家访使教师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织成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的纽带,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寒假期间教师家访,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欢迎,此举重在增进教师同学生及家长的感情。只有我们把学生放在心上,家长才会用心配合学校教育;只有我们把学生当亲人,家长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教师家访,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教育工作者优良传统作风的现实体现。新世纪新阶段,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教师教书育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不能变。教师家访,经常深入学生家中,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听取意见和建议,是一种始终有效的工作方法。原因很简单,理性的认识离不开感性的体  相似文献   

19.
家访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适时家访,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在家表现,掌握教育的主动权,也可以同一些家长交流探讨教育中的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有的教师误解了家访的真正目的,把家访同“告状”联系在一起。学生成绩下降,违反纪律,教师便带着情绪家访,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其目的多在于让家长严加管教。这样的家访,让学生动辄挨骂,甚至遭打。更有甚者,学生有什么缺点错误,一个电话,一张纸条,甚至只凭“请家长”三个字,便将教师的家访转化为家长的‘书访”了。这简单的调换,给教师带…  相似文献   

20.
不盲目。家访要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对家长谈什么,怎样谈,学生在场时又怎么谈,都要考虑周到。若对学生、家长已有了解,还可设想出谈话的细节。谈话要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有根有据,讲求实效。也可考虑把家访的目的、内容、时间事先告诉家长,使其也有所准备。不告状。家访的目的,是使家长与学校密切合作,共同教育其子女,而不是告状诉苦,揭人之短。访谈时,不要专讲其子女的缺点错误,使家长灰心丧气;也不要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对立情绪,使学生对教师家访耿耿于怀。对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同家长交谈时要控制情绪,不要声色俱厉、语言尖刻,以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