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郭沫若同志的《女神》,初版于一九二一年八月,作为创造社丛书的第一种由泰东图书局发行。《女神》是中国新诗创始时期的一颗灿烂的明星。她以思想上、艺术上的全新姿态出现在“五四”新文学的诗坛上,开了一代雄丽的新诗风,充分体现了五四时代的革命精神。《女神》和鲁迅的《呐喊》、《彷徨》一样,在中外享有盛誉,显示了我国“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这部新诗,在广大的读者中,尤其是爱国的青年读者中,起到了“拨动心弦”,“点燃智光”的作用,鼓舞了人们革命斗争的意志。因此,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期翻译文学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辛亥革命时期为我所用的原则决定了此期翻译活动对原著的非忠实态度,草率从事蔚成了此期翻译的时代空气,至“五四”时期,译者提倡直译,承认自己的作品对西方文学的仿效性,这形成了“五四”时期一代文学作者集体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他的乡愁诗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饱含着对乡土中国的怀念、对文化中国的依恋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渴盼.余光中乡愁诗“中西融合”的诗风在台湾现代诗坛独具特色,扩大了乡愁诗在中国诗坛的影响,在台湾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有数千年悠久历史,形式完整优美、意境神妙的旧体诗词,虽“五四”以来受到压抑,一度消声匿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古诗词的后来人,又在默默地创新和发展她。“五四”以后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董必武、陈毅、叶剑英等,却在戎马生涯中创作许多反映现实、战斗性很强,诗境优美的旧体诗词;即使是当年新诗的奠基人郭沫若时属晚年,又创作了众多反映革命现实的旧体诗词;还有新诗坛上的主将闻一多,出国留学受到欧美诗歌的影响,一度放弃旧诗词而创作新体诗,后因在大学的讲台上悟出了旧体诗  相似文献   

5.
五四文学革命从形式和内容上逐渐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新诗”观念.所谓“新诗”,在诞生之初,便与“散文诗”的概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五四时期的诗人在探讨“新诗”的特征时,虽然有偏重于韵律或文法的差异,却往往借用“散文诗”一词作为“新诗”的另一个命名.之所以如此,因为“散文诗”一词表达了当时人“新诗”观念两方面的图景:语言的散文化和诗体的散文化.“散文诗”的这个概念内涵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需要塑造出来的.后来的研究者往往把此时的“散文诗”误读为现在的散文诗概念.不过,在杂志栏目从“诗”、“新诗”到“散文诗”的设置变化中,不难发现“散文诗”的文体意识正在当时潜在成长.但也正是在这同一过程中,“散文诗”这一本身似乎蕴含着矛盾的概念,正促使人们进一步赋予其特殊的诗体内涵.  相似文献   

6.
鲁迅早期的新诗创作反映了作者“五四”前后的思想特征 ,集中表现为一种求索与失落的矛盾。这些诗以自我反省与社会批判为主调 ,以隐喻和幽默的风格在新诗坛上独树一帜 ,并且与作者同时期的杂文和小说作品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这是“光明”女神所唱的一支激昂高亢的创造之歌,也是郭沫若创造精神的集中体现。青年时期的郭沫若正是以他那非凡的浪漫气质,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以及那大海般汹涌澎湃的热情而鼎立于“五四”诗坛的。他的诗集《女神》正是新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浪漫主义丰碑。但我们不能仅仅用一条浪漫主义的尺子去衡量郭沫若“五四”时期的全部诗歌创作,而应多方面地注意到他勇于创新的艺术探索精神。不可忽视的是:“五四”  相似文献   

8.
刘宋时期诗风大变,被称为“诗运转关”,汤惠休是此期的殿军。他学习吴歌、曹植、楚辞而新变,以“缘情”的文学本质论和“芙蓉出水”的诗学观念,引领诗坛向重视情感、自然平易方向转变。汤惠休完成了诗歌的世俗化历程,是宫体诗的先驱,是齐梁诗歌句式定型的促进者;而作为僧人,他又是释子作艳辞的先驱,是僧俗以诗交友的典范。汤惠休诗韵波及后世,历千载而不衰。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是“五四”新诗开拓时期的重要诗人.他的长诗《毁灭》.在诗坛上发生过重大影响。一九二五年.到清华大学任教.在创作上逐渐转向散文。由于他在新文学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先后写  相似文献   

10.
一柯仲平是我国现代诗坛上有显著成绩的诗人。他倡导诗歌通俗化、大众化,并在探索诗歌民族化的道路上有所建树。柯仲平早期的诗歌,热情奔放、慷慨激昂,很符合“五四”时期那种狂飚突进、摆脱一切旧套的精神,很能鼓舞人心。但是,跟同时代其他诗人一样,柯仲平的诗歌也“只能展开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代诗坛上的政治抒情诗,从没有专门刊物,也没有诗人的专门组织,因而从未形成流派。但是作为一种创作风格,它却贯穿在我国现代新诗始末,而又以“五四”时期、左联时期、抗战时期等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激化的时期更为兴盛。它以其强烈的时代感,高度的思想性,以及浓重的感情、昂扬的格调而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发挥了类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诗坛,曾经出现过两次东西方两大诗潮交汇的现象:第一次交汇是在本世纪初,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疾风骤雨,西方诗歌以及诗歌理论被大批译介到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诗国,给予当时的中国诗人以巨大的震撼和启迪,从而也  相似文献   

13.
在1950年代戒严体制下,台湾的经济、教育、文学和艺术的发展,都受到“反共复国”方针的钳制。在诗歌创作上,出现了许多反共的“战斗诗”。1950年代中期,台湾诗坛的一些诗人想打破现状,提出“新诗再革命”的口号,试图朝现代主义迈进。1960年代的台湾新诗属西方现代派狂飚突进时期。当“创世纪”为代表的激进现代主义与以余光中为楷模的温和现代主义汇成一股巨流,并生成新的典律的时候,诗坛的另一角,出现了一股反现代主义的力量,这主要以标榜乡土的“笠”诗社为代表。  相似文献   

14.
魏晋诗坛上曾出现了大量直接以“死亡”为主题的挽歌诗。魏晋文人们所以能突破传统挽歌的表达方式而使挽歌成为个体抒情的特定文学样式,有时代思潮影响和文学观念发展的双重缘由。而且,“死亡”主题在魏晋具体各个时期文人挽歌诗中又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它展示着不同时代文人不同的生命观和诗歌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早年是以新诗创作起家的。他的诗歌追求光明与理想,表现爱国主义精神,传达五四时代主题和五四时代精神,诉说五四落潮的彷徨苦闷,同情弱者悲惨遭遇,关注下层劳动者疾苦,赞美劳动人民优秀品质。某些诗歌具有一定社会主义倾向。诗歌主题与时代生活紧密结合,体现了诗人积极“为人生”的文学主张。朱自清的新诗创作是我国现代早期诗坛一道独特而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是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之所以解放,一是西方的各种思想、主义,蜂拥般地涌向中国,诸如:无政府主义、实验主义、达尔文主义、马列主义等等。它们都是在“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之下,反帝反封建”,打倒孔家店,建设一个新的强盛中国并为之奋斗的力器。当然在斗争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逐渐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主流和指导思想。一是与此同时西方的各种文艺思潮和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家、作品,被大量地介绍到中国来。特别是到各国留学的一些青年学生回国之后身体力行,这一切都汇入了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文新学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洪流之中。“五四”时期也可以说是一个流派纷纭、百家争鸣的时代。使中国文学发展到古代文学的终结和现代文学开始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诗人,他和鲁迅一样,从“五四”开始就站在时代的前列,在诗歌方面,他以他的新诗集《女神》登上诗坛,是一个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作家。《女神》的出现如狂涛巨澜,在当时所引起的轰动,无人可以与之匹敌。《女神》确实成了“新诗坛上的一颗炸弹”,它“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开一代诗风,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8.
(一) “我自幼便嗜好文学…… 在文学中更借了诗歌的这只芦笛” “五四”以后,一支最嘹亮的“芦笛”响彻了中国的新诗坛。在那些激发着革命的理想和追求的日子里,它以高亢、激越的音响,震荡着人们的心,给诗坛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和奇异的光彩。它就是郭沫若的诗集《女神》。  相似文献   

19.
以“诗体大解放”为号召的五四新诗运动带来了汉英诗歌的又一次大交流。五四时期的新诗人胡适、卞之琳、戴望舒、李金发等人的新诗主张和诗作,深受美国意象派理论及其诗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新悯农诗”的产生,既有着中国传统悯农诗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渊源,又有着新的五四时代文化思潮的强大影响。五四时期蔡元培等人提出“劳工神圣”思想和其主政北大时倡导的歌谣运动,对“新悯农诗”产生具有直接的巨大影响。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的成立把歌谣运动导向深入,不仅提高了俗字俗语在语言中的地位,而且为白话新诗提供了直接艺术资源,推动了“一种新的‘民族的诗”’的产生和发展。五四“新悯农诗”具有一种新的语言艺术风貌,不仅具有新颖的现代语言形态,而且具有一种现代人文关怀意识。刘半农是五四“新悯农诗”的重要创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