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讯社可以向全国发通稿,通讯员为何不能“一稿多投”?有人认为“公开性”是新闻的本质特征之一,希望知道的人愈多愈好。对此,我完全赞同,因为它符合实际。常见新华社发一条重要新闻,全国大小报无不转载,那么下面通讯员采写的重要新闻为什么就不能一稿多投呢?高亚非  相似文献   

2.
面对同一个新闻事实,几个通讯员同时写,为何有的被采用,有的被编辑“枪毙”呢?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角度的选择。例如:我矿提前一百零八天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其他人都以此作题目写了篇消息,结果只发了条简讯。我  相似文献   

3.
陈启海 《新闻前哨》2012,(11):50-51
何谓记者的版面意识?就是报社记者在选择采访选题、稿件表现形式和语言风格时,必须考虑版面需求,使稿件获得版面认同,受到版面欢迎,以达到尽可能好的版面效果、社会效果,为报纸添彩。现在,一些记者时常抱怨稿件难发。为何难发?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记者缺乏足够的版面意识,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有版面主编典型  相似文献   

4.
啊!兰台人, 你为何面带憔悴, 你为何食不甘味, 你为何紧锁双眉, 你为何暗自落泪? 是档案工作太清苦, 是兰台默默难作为, 还是奋勇上进无机会?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曾发了篇不大起眼的短评,问:“守法为何成新闻?”——那是为报载安徽省某些地区不乱砍树、不滥破坏森林资源的“新闻”有感而发的。是啊,“不”字为何成新闻?这确是值得我们深长思之的。什么是新闻?按某外国学者的生动说法,那就是:“狗咬人”不能算新闻,要“人咬狗”才能算新闻。换句话说,司空见惯的事儿不能算新闻,要出奇罕见的事儿才能算新闻。如果这个说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还算有点道理的话,那么,为何“不”字之类的信息,竟然在我国成了“新闻源”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至今还有增无减呢? 譬如,表扬某些外贸官员的报道,总是说:常涉外事,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赞美某些个体户的消息,举的例子则是:不逃税漏税,不坑害顾客,不赚昧心钱财;褒奖某些饭馆的丈章,就又离不开这个套套:  相似文献   

6.
物价高涨为何工资不涨?人民币升值了为何钱却不值钱了?房价为何比"猪坚强"?股市为何"跌跌不休"?大学为何毕业即失业?政府和公司该如何应对当前危机?郎咸平用通俗的语言一针见血告诉你这些热点话题背后的真相。本文选编自《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一书的自序。  相似文献   

7.
仇恨的招牌     
中国人为何那么恨日本人呢?美国人俄罗斯人为何不时时要日本认错呢?  相似文献   

8.
中国情景喜剧的生存空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立 《现代传播》2004,(1):45-48
作为一种舶来品 ,情景喜剧在中国已生长十余年。十年间中国情景喜剧不乏优秀作品 ,但总体发展处于徘徊状态。中国情景喜剧为何一直未能满足观众的欣赏期待 ?为何在创作上难以突破 ?为何难以赢得市场 ?本文从接受、创作、市场三个方面的背景与冲突分析了当下中国情景喜剧的生存境地 ,希望从中发掘和展望其成长优势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近两个月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接连摘播了经济日报二版头条八九篇文章。这些文章有下述特点: 新,即新闻价值高。如雷汉发等人的《三峡旅游公司为何家家亏损?》、李本军的《“京九”热中的冷思考》等,过去都没有报道过,或者最多也仅是浮光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传播下,调查报道为何数量少了、质量低了?如何转型、跟上变化?  相似文献   

11.
退休以后,闲来无事,每天除了陪老伴逛逛街、买买菜外,发微博成了一大爱好.清晨起来,用过早餐,别的事情不干,先得打开电脑,发几条微博,这已成为习惯,坚持多年,乐此不疲. 为啥如此喜欢微博?因为,小小微博,给我带来大大快乐. 一是发现之乐. 我的微博,绝大部分属于转载.虽然也有原创,但数量不多,十之一二而已.为何原创不多?因为:一,个人经历有限,没啥有趣故事.二,在下脑子愚笨,缺乏深刻思想.说白了,我就是一搬运工,将别人的精彩内容,加以转载,奉献给网友.  相似文献   

12.
一切文章都是文字的艺术。新闻稿件怎样才能色香声味纷然杂陈?《文汇报》今年5月16日列发的《“靓女”为何找不到“婆家”》一文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乍见题目,似乎又是大男大女们婚嫁媒娶之事,然而匠心独运的新巧也正在于此,玩味几句,阅欲便油然而生。作者把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葡  相似文献   

13.
华西村三探     
同样搞新农村建设,华西村为何搞得特别美?同样是农村基层干部,华西村干部的威望为何特别高?同样抓思想教育,华西村的风气为何特别好?--这是到华西村参观的人提出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时政     
《青年记者》2008,(5):5
官员“非正常死亡”为何屡发;不可盲目推行“大村庄制”;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日报记者赵红、通讯员滕四波写的通讯《应该发生的故事》,得到了读者的好评.此文五月二日在《北京日报》发表后,很快新华社发了通稿,人民日报全文转载并配发了评论.一位中央领导同志看到这篇通讯后很高兴.他说,这篇通讯内容和文字都很好,希望报纸今后多抓一些这类报道. 这篇两千七百字左右的通讯,为何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它有哪些特点呢?我以为,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平凡中见深  相似文献   

16.
王新民 《出版经济》2002,(10):35-36
印刷是编、印、发三大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在整个出版流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盗版书在内的非法出版物的重要源头之一。近年来,非法出版物出现了新动向,其中之一就是从小厂转向大厂,从集、个体印刷厂转向国营印刷厂,盗版的图书由一般图书发展到名著巨书,规模越来越大,质量日益提高,利润不断增大。东营新华印刷厂和汉中印刷厂相继盗印《辞海》缩印本和普及本(又称三卷本)就是显著的例子。那么,分别作为省级定点和国家级书刊定点印刷厂为何要参与或者说为何卷入书刊盗印活动之中呢?  相似文献   

17.
1988年9月17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了一幅题为《为难的爸爸》的照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具有民族责任心的同胞从全国各地伸出温暖的手,有的发电报、有的写信、有的汇款,纷纷寄语因交不起学费和集资费而辍学的12岁的女中学生陈伍月,“赶快去读书,完成初中学业”。为何这幅照片具有如此的吸引力?关键是作者抓住了当今人们共同关心  相似文献   

18.
洋洋逾万言的长文中,聊聊十余字竟引发一起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与新华社两位“资深”记者及多家报刊之间的著名官司。此教头为何如此大怒?此十余字为何价值千金?  相似文献   

19.
拘捕业主     
法警们的严厉执法,是否足以治理蔓延全国城市的物业费拖欠顽症?房产业主们的维权行动,为何屡战屡败?  相似文献   

20.
近日一部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电影《同桌的你》在国内各大影院上映,短短几日就取得了票房过亿的好成绩。近年来,主打怀旧青春的小成本投资电影总是不断在国内刷新票房纪录。抛开看热闹的心态,怀旧青春电影为何受到如此高的推崇?观众为何百看不厌?其中所蕴含的消费主义美学值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