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黑龙江外记》是清朝人西清撰写的一部地方志,全面记载了清朝中叶黑龙江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以及地理、化、民俗等方面的内容,在记述当时社会状况时,西清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忍,鞭挞了社会丑恶现象,表达出了对百姓生活的同情,《黑龙江外记》对于我们研究清朝中期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地区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嘉庆)《无为州志》由顾浩承修,吴元庆编纂,完成于嘉庆八年,资料详实,《食货志》部分记载了大量清朝前中期无为地区人口、赋税的详细数据,是研究清朝无为地区人口、赋税变化的重要资料.无为地处于长江中下游,从无为地区在清朝前一百五十年的人口及赋税的变化中也可粗略了解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状况.文章以(嘉庆)《无为州志》为主,辅以其他地方志资料,来分析清朝无为地区官方统计人口及赋税的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3.
蔡絛是两宋之交的一位重要作家。古人对其《西清诗话》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书目著录、纂集汇编与征引、考证批点等方面;今人对其《西清诗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书时间、作家考辨、社会背景的分析以及诗事考证等基础文献层面,而蔡絛生平考订,以及《西清诗话》的全面探讨尚有较多不足,有待研究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4.
《钦定热河志》中的舆图,为我们直观形象地展现了清代热河地区及避暑山庄的地理地貌,及该地区沿革形胜和城市的发展情况,是我们研究承德乃至清朝前期社会政治、民族宗教和文化状况的重要史料,需要我们很好地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5.
《北使记》为刘祁的成名之作,记事涉及中亚、南亚、西亚、南欧和北非等地区的地理气候、风俗人物、物产状况等,并记录了西辽帝国的历史,为近代研究中西交通史及中亚史、蒙古史者所注目。然而,由于诸种原因,目前对于《北使记》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如认为《北使记》是《归潜志》的一部分,甚至将其与刘郁的《西使记》相混淆等,故对《北使记》的写作及流传情况进行梳理甚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清朝前期 ,在遣戍制度下 ,大批流人被发遣到黑龙江地区 ,为黑龙江地区的开发提供了来自于经济、文化较先进地区的人力资源 ,为黑龙江地区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经济结构的转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流人和当地居民的共同劳作下 ,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初步的开发。不仅实现了“筑城驻兵、屯田永戍”的军事目的 ,更为黑龙江地区的进一步全面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即史称的“清三通”,是研究清朝政治、经济、军事状况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书,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试从其作者、时代背景、史料来源,撰修特点及史料价值等方面来考察评论这三部书的得失,以期对人们正确认识了解这三部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兴城县出土的元代《翠峰寺地产记碑》的考察,揭示了元初辽阳行省的兴城县及觉华岛的佛教与社会状况.兴城县及觉华岛虽偏处东北一隅,但仍然有禅宗僧团活动,并通过地方官府买进土地,立下契约,自己经营,立《翠峰寺地产记碑》以确认和强化本寺对土地的所有权.这体现了“农禅”思想,也是元朝寺院经济和土地买卖的一个例证.本文通过比对《敕修百丈清规》,考释了《地产记碑》所述的僧职,有利于增进对元代禅林制度和相对边缘地区的禅院的实际运作情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清朝乾隆年间海南黎族具体生存状况尚无深入研究。考证、鉴别及分析清朝乾隆17年至19年(1752-1754)任海南定安县知县的张庆长所著《黎岐纪闻》,从中窥视当时黎族生存自然地理环境、物产资源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组织、生活习俗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王士祯是清朝著名的诗人,他曾在康熙十一(1671)年、康熙三十五年(1691)年分别入蜀。在这两次的入蜀途中,他详实地记录了当时的蜀道地理和人文风貌,著《蜀道驿程记》和《秦蜀驿程后记》等游记。这些游记对研究蜀道的历史地理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因此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清代黑龙江流域地域广袤,是东北亚地域最为辽阔的大陆之一。清朝政府曾经对这一流域进行了长达三百年的有效控制,并设立了黑龙江将军衙门和吉林将军衙门两大行省机构管辖这一地区。黑龙江将军衙门的称谓就是依据黑龙江干流的名称而命名。由于黑龙江流域在清代东北边疆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的要地,因此,清朝统治者先后设置了两大将军衙门和十四个副都统衙门。这些副都统衙门是戍守黑龙江流域的重要军事组织,并在战时直接听命于皇帝指挥的八旗驻防。副都统衙门作为黑龙江流域军政合一的八旗管理机构,构成了清朝黑龙江流域特殊的军政管理体系。文章主要梳理了清代黑龙江流域副都统衙门的建置沿革与分布,对人们了解清代黑龙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及其军事的格局与嬗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因科举的需要,私塾教育十分兴盏。塾师作为明清小说中的特殊群体,还没有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以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为例,通过对塾师形象及其生存处境的分析,探究从事塾师这一职业的社会底层文人的悲剧性命运及其与科举制度的关系,以期成为明清时期塾师、教育乃至社会研究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3.
日本学者大槻干郎认为,隐元大师终老日本的原因,是因为清廷实行闭关锁海政策.本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隐元大师终老日本的原因并非由于清廷锁海政策,主要是其持鲜明的的抗清复明誓不降清态度.由于反清复明无望,他以遗民僧身份终老日本.  相似文献   

14.
考出卞宝第手札系致丁日昌,其内容可与《清实录》、《清史稿》相印证。卞劝丁勿因受挫而改变除豪猾的政治措施,具有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5.
孟森治清史的著作代表近代清史学科第一代的最高水平。孟森的清史著作,以收入《明清史论著集刊》上下编的论文质量最高,《明史讲义》、《清史讲义》则是研究心得与一般史实的汇编,具体反映出孟森不同寻常的史识。孟森的清史研究是以政治史为中心,以旧的著述形式中表现新史观,研究中能着眼全局又能探微发覆。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及其诗文研究在宋元明三代几百年间备受冷落和鄙视。但到了清代却出现了一个长达200多年的李商隐研究热潮,研究内容既有对李商隐生平经历和政治归属的考证,又有对其诗文的年系考辨、笺注、解说与评点,还有对其无题诗、锦瑟等作品进行新的诠释。研究者众多,著作迭出,成果丰硕,使李商隐及其作品的价值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清代李商隐及其作品研究进行梳理、总结,有利于我们对其研究的总体把握,为后来学者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赵发忠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2):106-109
清王朝覆灭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外敌入侵削弱了清王朝统治的根基;民生日益艰难突破了民众的心理承受力,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分离倾向和剧烈的反清浪潮;清政府处理国政诸问题上的无能致其政治资源丧失殆尽,其存在的合理性不断遭到质疑;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不断兴起和打击。  相似文献   

18.
宋琬,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国朝六大家之一,诗作代表了清前期诗作的繁荣与风格的转向:前期以明七子为尚,诗作质实典雅;后期因人生遭际与当时诗坛风格变化的影响,诗作凄清激宕,有宋诗风味。  相似文献   

19.
清代蜀中遂宁张氏家族,诗人辈出,其中以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鹏翮及其玄孙张问陶为代表,为清代文坛增辉颇多,本文对此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20.
清代在宋玉传播的文学方式中出现了一种新采用的文体,即隶属于笔记小说的涉宋玉小说,我们称之为涉宋玉笔记故事。文章对清代涉宋玉笔记故事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分析的结论是:1.笔记故事以其通俗的表述和短小风趣的形式,与元曲、明清小说一起推动了宋玉及其作品在民间的流传与影响,在清代宋玉传播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笔记故事虽然具有主观批评无意识的共性,但是从客观上反映的批评内容看,其所表现的批评倾向与清代的宋玉批评思潮基本一致,即对于宋玉其人其作品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