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人很早就有收取稿酬即“润笔”的现象。古代人们支付稿酬的形式大致有实物、银钱、钱物并举等三种形式。这说明中国古代人们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知识产权意识。但是,在重农抑商、鄙薄人言利的封建社会,这种知识产权意识发育并不充分,因而“润笔”也无制度化规范。  相似文献   

2.
“润笔”:中国古代文人的稿费●彭印川作者的作品一经出版或发表,使用方即要向作者支付报酬,这是完全符合劳动价值规律的。该种报酬,现代人称之为稿费或稿酬,而中国古人称之为“润笔”、“润例”、“润格”、“笔单”。“润笔”一典出自《隋书·郑译传》。据该书记载...  相似文献   

3.
在浩如烟海的人物形象中,古代文人最钟情渔父. 渔父形象像一条河流,从中国文人的纵深地带经过和穿越.带给他们持久的魅惑和追慕,把文人们在仕与隐之间挣扎的内心,照耀得"火树银花不夜天".  相似文献   

4.
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推动了社会意识层面的转变,其中文人价值观的改变成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这种变化在"润笔"这种文学商品化形式上的反映尤其典型。在宋代"润笔"这一现象不论是在朝廷还是市井,都在前代的基础上发生一定的变化并颇具特点,对这一现象的总结不仅能反映出文人价值观的变化,更能深入探讨它对当时以及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廖淙 《现代语文》2005,(12):28-28
晚唐杜牧的<阿房宫赋>因其华丽精美的骈赋形式和"借古讽今"的创作思维,千百年来受人们喜爱.时值唐朝末期,经过初唐"贞观之治"与盛唐"开元盛世"后,晚唐局势每况愈下.面对衰颓的政局,诗人杜牧不能不感觉到"末世"即将到来的危机,再加上中国古代文人传统的政治热情,所以,杜牧写下<阿房宫赋>,借秦朝的败亡之因--奢侈糜费来警戒当时.  相似文献   

6.
润笔趣闻     
润笔,是指付给诗、文、书、画作者的报酬。这种报酬可以是钱,也可以是物。收取润笔的标准,叫作润格或者润例。诗、文、书、画作者都是文人,文人多古怪,故润笔也有许多雅事趣闻。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16,(3):14-17
历史上的"润笔"事象始于晋,盛于唐,延续至宋。所谓"润笔",主要是通过撰写碑文与"草麻"而索取的文字稿酬。索取的财物数额相当丰厚,以致形成社会的不良负担。宋之后即逐步消亡。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悲情表达是我国古代文人作品--特别是文人诗词--中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就此文学现象,从古代文人的生命观、价值观,及这种生命意识与社会现实的种种冲突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多方面的考察.认为,悲情表达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突出的、源远流长的文学现象,除了别的因素外,古代文人的生命意识,及这种意识所引起的个体要求与现实的种种冲突的难以解决,是古代文人解不开的心结.  相似文献   

9.
"咏怀诗"是中国古代文人诗的主流,文人们咏叹更多的是"怀才不遇"的悲郁.究其原因,这一生存心态、文化情结的生成,既渊源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历史结构,也肇端于士文化特定的价值指向及士阶层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植根于士文化与官文化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及价值归依.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经典梦意象当中,彩笔梦是影响非常深远的一个.自从江淹梦得彩笔文思大涨之后,历代文人常有此梦载录,并衍生出诸如"彩色笔梦"、"砚梦"等同一性质的梦意象来.彩笔梦之所以如此盛行,是因为其与文章、功名的密切关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彩笔梦蕴藏着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身文学成就的渴望."彩笔梦"中的彩笔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神性,与弗雷泽所描述的"金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触染率"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1.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美学思想,它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意识形态有着紧密联系,是"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的哲学观念在生活环境创造上的体现.这个美学思想应和了古代文人的审美心理,为其流传千年影响深远奠定了文化上的基础.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基本美学思想与其他门类艺术的美学思想有共同之处,又因园林集空间与时间艺术为一体而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使用典故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习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中国文化传统密切关联。中国两千多年尊圣崇经的主流文化,形成了古代文人浓厚的崇古意识,文学作品以及其他文化领域的用典正是这种崇古意识的具体折射和反映。本文尝试通过分析去挖掘这种表层形式下国人的文化心理,去审视用典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郭启宏的"文人"系列史剧以历代卓有声名的文人为主角,通过其悲剧命运的书写折射出封建社会体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对文人命运的决定性影响以及它之内化生成的独特的文人性格.文人系列史剧表现出强烈的"当代意识"与"主体意识".典雅的风格与成熟的技巧提升了郭启宏史剧的案头价值.  相似文献   

14.
浅谈"游"与"意境"--兼谈中国古代文人的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以及它的最高形式“意境”在传统文化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渗透到文化艺术中,而且还对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游”与“意境”为古代文艺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当今的文艺创作者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贾荟册 《华章》2007,(9):54-54
自华夏文化的先祖孔子开始,安贫乐道就成为我国古代文人一种独特的立身处世的人生哲学,其中蕴含了深厚的儒家文化内涵."安贫"反映的是对清贫的物质生活安然恬静的一种坦然态度;"乐道"反映的是对精神孜孜不倦的追求.安贫乐道反映了儒家独特的辨证的进退观,展示了我国古代文人与西方知识分子迥然不同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6.
"美人"意象是中国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蕴涵极丰富的意象.从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文"美人"意象中可以发现,自屈原以来文人们或用"美人"以自比,或用"美人"喻君,其中有着深层的文化原因,和封建社会特殊的社会背景、文人在社会中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先辈文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学史上,以齐言或长短句为主要歌辞形式的歌曲创作并行不悖,宋人早已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李清照词"别是一家"之论,开宗明义即指出"乐府、声诗并著";张炎<词源>序中亦以为"声诗间为长短句".北宋太宗朝"乐府、声诗并著"的创作,王禹偁可谓典型.王禹偁有"谪居始信为儒苦"的生活,有"醉中官妓乞歌诗"的经历;有声诗<畬田词>,也有"乐府"(曲子词)<点绛唇>,而他总以"词臣"的身份,时刻关注"风谣"、"山歌"修教易俗的意义,反映了北宋立国之始文人士大夫对声诗、"乐府"(曲子词)功能的明确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通史简编>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叙述中国古代历史的著作,范文澜继承了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大大发展了"通"的意识,对通史编撰提出新的要求.范文澜在长期的通史研究工作中,总结出通史编撰的"直通"、"旁通"、"会通"原则,对今天的通史编撰仍然具有极其宝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隐逸情怀,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个常见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封建政治体制和文人们心中理想的矛盾。并且每个时代有个自不同的特征.这也就形成了封建文人们不同的隐逸方式,中国古代文人的隐逸的情怀大概有道隐、朝隐、林泉之隐、中隐、酒隐等不同的方式。今天的人们也可以从古代文人的隐逸的情怀中借鉴到有益的启示,以便在复杂的世俗中保持一颗平静之心。  相似文献   

20.
菊花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丰富的人文精神,是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重要文学意象。人们常常把菊花作为高尚品德的象征,同时菊花也蕴含不慕名利、志存隐逸的意象。笔者从菊花象征"斗士"这一独特意象内涵入手,通过张艺谋导演的三部影片,分析其影片中所体现出的鲜明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