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学生学了那么多年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不成问题,而且可以说得很流利,无论语音语调都不输外国人。但是,中国学生与外国人交谈时,不免会出现一些令人尴尬的场面,特别是在一些问候语中,中国学生常常激怒对方。中国人熟知的问候语却被外国人当作不礼貌的行为,其原因在于文化间的差异。问候语作为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一环,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为了能够与外国人无障碍的交流,中国学生应该尽量多地学习外国的文化。此篇文章讨论的是问候语在中英文化间的差距,分析了其原因所在。在文化背景方面,从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英语国家的基督精神作了比较;在价值观方面,从中国的集体主义思想和英语国家的个人主义思想作了比较。最后提出如何缩小文化间的差距,具体的方法是树立正确的思想,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以及多与外国人交流。  相似文献   

2.
姓名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历史,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内涵,反映人们的价值观念。通过对英汉姓名的历史渊源,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的对比研究,尝试解释英汉姓名的深层文化内涵,分析英汉文化的共性,以期增进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中英两种语言的词汇内涵的相近和差异进行对比,并探讨了引起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就如何正确理解词的文化内涵,确保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珩  黎荣华 《海外英语》2012,(3):243-244
植物词汇是汉英语言中一类重要的词汇,而对两种语言植物词汇文化内涵的了解与掌握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难点之一。该文分析植物词汇的起源,探究中英植物词汇文化内涵获得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中英植物词汇文化内涵进行对比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英文中称呼与问候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交际”是近年来外语教学中的一个热点。中英文交际中的称呼和问候语的差别的对比分析,揭示了这种文化差异容易引起的交流障碍,提倡进一步加强常规称呼和问候的规范,从而正确选择列方文化准则的表达方式,以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浅析中英问候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性格差异和交际差异,中英语言习惯不同,问候方式也不同,有着不同的常用问候话题、称谓、禁忌话题和非语言性问候.中国式的问候较为保守,而西式问候相比更加开放和多样.  相似文献   

7.
维吾尔语问候语的文化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文化是民族语言活动的舞台,语言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历史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本文力图从维吾尔语问候语入手,分析其社会文化背景,阐述语言与文化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问候是人们交际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民族的人们在问候语中可以任意评论对方的生活、工作、健康状况等各方面的情况。在汉语问候语中,关切大于礼貌,这种关切缩短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亲如一家的情感,充分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问候语是一种社会交际的言语行为.它是全球性的,用于所有文化和社会群体间.我们每天在与别人交流时都要用到问候语;然而,在不同文化,不同语言或是不同社交场合中问候语有其各自的使用习惯或规则.本文首先从不同角度介绍并分析了现有的有关问候语的理论,比如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从会话分析理论角度,从礼貌理论角度以及从跨文化角度的思考;其次是方法论,做了一份问卷调查来对比中国文化和西班牙文化背景下问候语的用法,其中用了距离,地位等参数;最后根据对西班牙和中国的受访者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袁艳 《华章》2011,(15)
问候语,存在于各种语言中,是建立和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礼貌语言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对英汉问候语的对比分析,探索产生差异的深层次文化理据,以促进人们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1.
拟从汉英问候语这个角度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面子理论的应用,发现中西方面子理论在言语式问候语的方式以及体态式问候语方面的应用是相似的,均是为了满足对话双方的积极面子;在言语式问候语的内容和问候语中的称谓语方面的应用则有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中国的面子理论更强调积极面子的满足,以期获得对方的喜爱或赞同,而西方的面子理论更注重消极面子的被保护,即不干扰别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13.
郭莹莹 《海外英语》2012,(15):277-280
Greetings and leave-takings as part of conversational routines vary from language to language and culture to culture.In Chinese and English,greeting and leave-taking expressions reflect their particular cultures respectively.This paper has an analysis of greeting and leave-taking between acquaintances or friends in informal social context in Chinese and English.Through comparison of greeting and leave-taking expressions in Chinese and English,this paper reveals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greetings and leave-takings in both languages.  相似文献   

14.
问候语是人类交际中普遍使用的语言现象。这种看似简单、且已模式化了的言语交际形式富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历史文化特性。同时这种交际形式的特殊性在于,其字面意义远不及其表达的情感意义和社会规约意义重要。文章在回顾国内外对问候语的社会文化阐释的基础上,从共性角度,探讨了英汉问候语的当代变迁和问候语的语用功能,并在最后重点探讨问候语的礼貌等级及其制约因素的关系,认为人们使用不同礼貌等级的问候语是受到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交谈者的心理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文化涵义大多是由词汇来表达的,词汇在外语学习者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通过对英汉语词汇在社会观念、宗教信仰、言语行为、联想意义等方面的差异分析,找出词汇的言外之意,以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英汉请求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请求是一种很普通的言语行为,它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面子威胁行动(Face Threatening Acts)。人们在交际中一般都会考虑面子问题。因此,在实施请求这一言语行为时,发话人通常都会采取一定的请求策略来加以调整。不同的语言其请求语是不同的,英语和汉语也是如此。本文旨在对这种差异进行对比,解释造成英语和汉语内部请求策略不同的原因。对于英汉语之间请求语的差异,本文则更多地从文化角度阐述,并指出理解这种差异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姓名折射出一个社会及其文化的诸多方面。姓名不仅是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符号系统,而且是一种反映东、西方民族特征的社会文化现象。通过研究中英姓氏差异及其文化内涵.有助于从各个侧面和视角去了解另一个文化世界,以便达到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18.
"寒暄"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行为,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但其具体内容和方式却因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及社会心理的不同而各异。探讨日语寒暄语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历史文化,才能正确透彻地理解和把握寒暄语,最终与日本人得心应手地交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思想文化底蕴深厚。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有的文化土壤;西方先哲和承继者们的学习思想资料为中国共产党人学习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直接源头,其学习思想蕴涵在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