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教育质量评价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加快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改革势在必行。上海市推行的十大"绿色评价指标"与浙江省的三大教育质量评价指标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比较两者的指标体系,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建立有质量、有力度、有统筹、有温情的教育,使学生真正获得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基础教育进入提升质量、实现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学业质量管理日益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关注。遏制简单追求学生学科成绩的不良取向,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已成为各地开展学业质量管理的共识。2011年底,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与上海市教委签约,合作"建立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受到广泛的关注。"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突破传统的学业质量管理做法,既关注静态的学生学业成绩,更关注动态的学业成绩的获得过程和影响学生学业质量的若干要素,为更全面地理解、评价学业质量提供了路径。本期我们邀请部分教育研究人员,共话"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这一先行探索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享受公共服务是公众的基本权利,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随着社会公共需求的不断增加,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成为各国政府的共同选择。基础教育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公平是教育公共服务的核心价值取向。在公共服务的框架下,基础教育要坚守促进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以向广大民众提供"全覆盖、无差异、有质量"的基础教育服务为目标,深刻认识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由关注硬件配置、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的根本性转变,关注基础教育系统的发展内涵和公平本质。  相似文献   

4.
经过十年课程改革,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发生了本质而又积极的变化,基本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缺失的现象依然存在,并严重影响、制约了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国际竞争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制定教育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制定教育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自上世纪.80、90年代以来,建立科学的学业质量标准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化阶段,研制具有全球视野、国际水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生学业质量标准,周期性描述、分析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的优势与不足,及时向公众解读不同地域、学校学生学业质量发展水平,对于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整体水平,增强我国基础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期,我们刊发三篇对我国学业质量标准研制各有独到观点的文章,希望引起读者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研究课堂、研究学生,以创设最佳的课堂结构模式,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果。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并兼顾平等——课堂高效教学的基础教育平等、教育公正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也是东西方教育实践一直在努力创设的教育目标,但时至今日,它仍旧没有完全实现,甚至成为教育发展和提升的  相似文献   

6.
杨丽芬 《云南教育》2004,(13):10-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的确立要求原有的、过分关注“甄别与选拔”功能的教育评价体系必须向“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转变,倡导建立并逐步完善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新型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质量指数的构建可以为教育质量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本文首先回顾了对教育指标体系和教育指数的相关探索,总结了基础教育质量指数构建的模式,为构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指数提供参考。结合我国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目标和新时代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趋势对基础教育质量指数的构建提出的具体要求,本文提出了基础教育质量指数构建的可能途径:以CIPP框架为出发点初步构建并不断完善指标体系;基于效度证据选择投入、过程和结果指标;建立多方参与的综合评价系统;基于质量标准科学地使用和解释指数;在评价质量水平时兼顾公平。同时,为落实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指数的构建,我们认为,还需要一系列教育实证研究的支撑,未来研究应关注数据链接和填补、质量指标的本土化效度验证、不同水平指数的效度验证、“互联网+”时代的指数构建、综合指数合成方法的比较、结合质量标准的指数使用案例,以及融合质量水平与公平的指数构建等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8.
计琳 《上海教育》2024,(9):18-19
<正>如何通过教育评价改革撬动教育良性发展?12年前,进入内涵发展新阶段、教育综合改革“深水区”的上海基础教育,聚焦转型发展的攻坚领域,全面开启了上海义务教育“绿色指标”教育评价改革的新探索。关注学业成绩,更关注背后付出的学习成本;关注学业质量,更关注学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过程。12年中,从1.0版到2.0版,“绿色指标”为上海基础教育打造了全新的“绿色标尺”,也带来了教育“绿色生态”之变。面向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使命,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评价在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上的指挥棒作用?日前,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市义务教育质量绿色指标评价实施方案(2024年版)》(以下简称“绿色指标”3.0版),促优破题再出发。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我国适时推进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在基础教育办学主体、办学形式、办学机制、办学管理、法律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70年来,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为基础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基础教育发展目标也因教育变革导向和社会发展需求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基础教育办学实现了从扩大办学总量向提升教育质量、从追求办学效率向追求教育公平、从各自为营向联合办学、从统一管理向分类管理转变,有效地实现了立德树人与服务社会的有机统一。新时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推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时代使命,要求基础教育必须提升现代化水平、推进教育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及建立现代基础教育学校制度。为加快我国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奠定基础和有效对接国家各项教育政策,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要切实夯实和提升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探索丰富多样的基础教育办学形式,增强基础教育办学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这一理念的确立要求原有的过分关注"甄别与选拔"的教育评价体系必须向"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转变。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育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新型教育评价体系。因此,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育评价体系的自身理论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完善。如何立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加快教育评价改革,构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推进与实施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质量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基础教育的质量,对于教育事业之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有利于学生的汉字基础的牢固,也会让小学生的阅读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只有在基础教育阶段得到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欲望的加强。  相似文献   

12.
陈彩玲 《辅导员》2009,(13):108-108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的顺利推进,我国基础教育将进一步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迅速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自身角色,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3.
"我们需要定期进行‘教育健康体检',建立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系统进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破解内涵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如是说。7月1日,上海市教委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共同发布"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结果。这是全国第一份省级政府推出的学业质量报告。9月新学期伊始,上海市教委表示,上海将改变过去以学业成绩为单一标准衡量学生的做法,以“绿色指标”引导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早在2010年,上海市教委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合作提炼出一系列影响学生学业质量的关键因素,构建了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的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而今年首发的“2011年度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结果”,无疑又让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成为今年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大热词。今年以来,国内各大媒体如新华网、人民网、东方网、《中国教育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上海教育》,及本z0]2012年第5、7、8期纷纷聚焦“绿色指标”,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基础教育正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提升教育质量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这是一个普遍共识。教师专业成长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教育研究共同关注的课题和教师教育改革的主流话语,分析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问题,揭示中小学教师成长发展的共性与规律,探索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途径,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质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育质量是衡量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核心价值要素。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初中教育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主要存在着内适性教育质量评价观、外适性教育质量评价观和个适性教育质量评价观等三种主要价值取向。衡量初中教育质量评价价值取向的关键在于学生表现,这具体体现为:多元教育价值观的初中教育质量评价应关注全体学生的表现、应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应关注学生的差异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末期以来,伴随各国对本国教育质量的关注,以及各国间教育交流和竞争的加强,不少发达国家都开展并实施国内范围和国际性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估.本文通过比较美国的"国家教育进展评估"(NEAP)和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异同,重点总结PISA在美国基础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中的贡献,并指出PISA是全球化背景下基础教育质量多元评价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实践,对我国建立多元化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基础教育均衡这一区域政府最为关注的教育问题,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作为实证,采用教育均衡指标体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来测量区域基础教育均衡程度.结果表明,浦东新区教育机会均衡与教育产出均衡的关联度较大、教育资源配置的关联度较小,总体教育均衡水平不高.六项二级指标关联度较大,突出表现在教师素质不均、校际教育质量尚有一定差距大、学生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机会还需进一步提供.政府需做出政策上的选择,以进一步促进区域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是由精英教育向普惠教育转变,由基础教育的数量满足型向实施素质教育的质量满足型转变,由不让一个孩子失学向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转变,由保障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向追求教育的公正与公平转变.要实现这些转变,就要全面认识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成绩与问题.更新教育观念,确保基础教育的战略地位,合理配置优质资源,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学科核心素养时代对基础教育评价提出新的要求,只有进行相应的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才能适应学科核心素养背景.基础教育评价理念变革,要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侧重学生的"学"、从关注教书到侧重育人、从"双基"向"四基"转变、从重视知识技能到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基础教育评价理念、基础教育评价任务、基础教育评价标准、基础教育评价评价四方面深刻的评价改革,能够促使我国基础教育迈向核心素养的新时代,进而助力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教育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生学业质量是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海市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行)》(简称"绿色指标")为切入口,全面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引导全社会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建立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对于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保持上海基础教育"先一步、高一层"的地位有着重大的作用。目前,课程改革的主要压力来自学生学业评价。考试,是目前学业评价最常用的手段,决定着学生的命运、学校的发展。"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不考,不教"似乎成为越来越多教师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