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伴随着新式学堂的兴起,在知识精英对大众进行现代意义总动员思路的引领下,清末民初教科书在科学理性、民主政治、现代伦理精神、现代商品经济、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着启蒙。教科书开启儿童的智识,塑造着国民新的世界观与价值取向,构建了社会变革话语系统的基础力量。教科书的启蒙犹如静水深流、润物无声,不断浸润着中华大地,激荡着古老的神州。正是由于清末民初教科书启蒙的力量与承载,现代性在这个千年古国中以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形式喷涌而出。于是,文明在潜移默化中前行,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2.
3.
清末民初中小学伦理教科书的研究取得一定成绩,内容上都注意到传统道德转换:既保留传统道德成分,又有新道德因素。单种教科书研究较为深入。目前的研究仍有一些不足:内容研究缺乏深度,对编者关注不够,取材多限于某几种教科书,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李廉方(李步青)是清末民初教科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既是清末国外教材的引进者、使用者,又是民初新制教科书的编辑者、撰写者,还是早期国人自创课程教学法的实验者、开拓者。他编著的教科书和教师用书不局限于基础教育的诸多学科,还涉及师范教育的一些领域,对中国近代教科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学迅速进入中国,科学出版物纷纷出现,但科学的传播却非常缓慢,这一现象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才被终结。新式学堂的大量出现,导致新式的科学教科书海量增长。当承载着科学新思想新学说的教科书被广泛传阅后,其巨大的启蒙影响力终于迸发出来。清末民初教科书的科学启蒙大致经历了首倡期、鼎盛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早期教科书促进了中国学术由四部之学到分科之学的转型,推动了中国科学由格致到科学的转变,加强了学术术语的规范和统一,推进了科学方法的确立,引介了科学常识和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在西方文明的刺激下,中国人的服饰也由传统走向了现代。封建社会的衣冠之制随之解体,服制观念在文明与落后的对立中被重构,中国人旧有的民族、国家观念更被冲击和重塑了。这一时期满汉兼容、中西并蓄的服饰,就鲜活地体现着这一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女子教科书随着清末民初女子正规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其选材涵盖面广,包括“新女德的涵养”、“树立优秀女性典范”、“倡导读书学习”、“培养生活和谋生技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它受日本女子教育的影响颇深,具有鲜明的“贤母良妻”的时代内涵,与传统的“贤妻良母”相互区别,推动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对当代女子教育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文选式语文教科书中,文选的价值取向将直接决定教育的方向与目的,对语文教育实现其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任何一套语文教科书都十分重视范文的选编。我国近、现代初中语文教科书文选价值取向的演变先后经历清末、民国两个阶段。清末时期,选文继承经学传统、注重德育。民国初期,增选反映新思想、新文化的时文,突出反帝反封建性。  相似文献   

9.
将清末民初的98本近代中小学地理教科书汇编整理,编纂划分为地理学家主导的自编地理教科书、留学生编引的外文地理教科书以及新式出版机构组织的编印地理教科书三大流派。研究发现:清末民初地理教科书兼具启迪科学民主的先进性与囿于封建保守的桎梏性。其积极性体现在,建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培养科学理性思维与地理基础技能,普及世界科学进展与启蒙民主思想,激发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其弊病为受地理方志影响、学科界限不明,知识性错误频现,科学性仍然不足。将地理教科书的研究置于百年前的宏观历史背景中,为当代地理教科书的建设提供启示:以地理课程目标作为教科书的编写指向,彰显地理课程育人价值;组建多层次的编写团队,构建多样化的编写模式;以乡土地理为切入点提升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人强烈感受到思想启蒙的重要。伴随着新式教育的兴起,新的话语寻找与之相应的符号表达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要。清求民初教科书中文言文逐渐过渡到白话文、注音字母规范并推行、外国语言教科书普及。于是,教科书便涵载了现代文化语境中的信息系统、规范了现代文化语境中的交际系统、拓展了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参照系统,很好地完成了与启蒙的接轨任务。  相似文献   

11.
晚清西式教科书的引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科书与人类其他文明一样,通过积累和传播而得到发展.从19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教会学校以及洋务学堂的发展,大量的西式教科书被引进.这些全新的教学用书,拉开了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发展的帷幕,并呈现出那个年代独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教科书与社会发展是互动的.伴随着西方教科书的引进,学堂、书坊、官方等新式教科书的编撰出版,教科书成为清末民国社会变革的重要策源地.它传播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推动中国现代科技的创新和变革;宣扬现代民主自由思想,促进中国现代政治的觉醒和敞亮;提倡新的社会伦理观念,鼓吹社会文化的更新和发展;凸现生活生产建设之实用,呼吁社会民众求强和求富;弘扬爱国民族精神,激励国家独立和自主.  相似文献   

13.
晚清的科学小说创作是在西方文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科学小说创作的起点。这一时期的科学小说呈现出明显的现代性的特点,一方面在叙述层面上体现着现代性,譬如体现在短篇小说文体的兴盛、叙事视角的转变等。另一方面体现在审美体验上的现代性,它包括对科学态度上、还有对审美空间的超越。除此之外,小说在文本中热衷于新名词的大量运用。  相似文献   

14.
论晚明"异端"思想的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历程中 ,社会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然而 ,学术界的关注极为有限。晚明“异端”思想的社会化 ,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典型范例。以泰州学派及其后学为主干的晚明“异端”思想家们 ,建构了一个反传统的思想体系 ,这个思想体系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化潜质 ,切合长期囿于思想禁锢的社会大众的文化心理 ,极易为社会大众认同、接受。与此同时 ,泰州学派及其后学进行着广泛的社会活动 ,无不亲身向社会传播其独特的思想观念 ,并通过其个人的人格魅力 ,通过对于文艺思潮的影响 ,通过对于商人、士大夫等的感召 ,影响晚明大众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影响整个晚明社会。在晚明 ,哲学引领社会生活得到了充分的演示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以探明甲午战争后,壬寅癸卯学制出台前,新式学堂所编辑的蒙学课本的主要特点。研究结果发现:此一阶段的蒙学课本具有传统蒙书和日本小学读本的双重身影,从而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了新的特点。一方面,其继承和借鉴了传统蒙书的编写特点,不仅在语体上使用浅显文言,而且在选材上广泛取材于传统蒙书。另一方面,其积极向日本小学读本取经,取材偏向于现实,编排上循序渐进,并引入了歌谣体。  相似文献   

16.
张楠 《培训与研究》2009,26(6):61-63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传教士进入武汉传教,并且兴办了一大批教会中小学校。教会中小学客观上将近代办学模式和理念引入内地,在特色办学上也颇有成效。它的出现对武汉教育及社会的现代化产生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闽都福州有着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大规模涌入并开展了出版活动。传教士在福州开展的出版活动,具有非赢利性,前后期差异,世俗性等特点,它促成了中文印刷技术向近代化转型,同时也为福州培养了大批近代出版人才,从而促进了福州出版业的近代化。传教士在福州出版的大量西学图书和近代报刊,促进了"西学东渐";传教士也通过著述对晚清福州的政治、宗教、民俗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和考察,开拓了闽都文化"西渐"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墨学之繁兴由当时的社会转型环境与学术自身发展理路所决定。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墨学的思想和精神为之提供学术解释和智力支持,这一经世致用的社会价值是其得以兴盛的基本原因;近代社会转型下的自由学术环境,也有利于墨学学术的发展;清代学者对墨学的奠基和研究方法的近代化,亦促成了墨学研究的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9.
研究晚清现代性话语的传播渠道和方式时,应该对报刊的作用和地位予以充分重视。传播现代性话语,是晚清报刊的自我定位。晚清报刊的现代性话语批判直接指向的是宗教,同时也批判了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制度。在政治制度的讨论上,晚清报刊现代性话语的最重要贡献是提供和传播了一套新的政治话语,探讨近代中国现代性社会制度构建的选择模式,实现了现代性政治话语的更新。  相似文献   

20.
关于闽粤汉人移民台湾,福佬人比客家人早到台湾,还是晚的问题,至今仍有不同的看法。仔细查找汉文文献来看,康熙末年台湾客家、福佬移民的比例已有不同。明郑时期已有大批客家人迁台,康熙四十几年以后又掀起客家人迁台的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