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晴雯不慎跌断了宝玉的扇子.遭宝玉指责后甚是气愤。这时,袭人便过来劝说。  相似文献   

2.
吴婷琳 《文教资料》2007,(36):15-16
曹雪芹用"十年辛苦"写出了"滴滴血泪",写出了贾府的衰败过程,虽不舍,却也无奈。本文仅通过贾宝玉这一形象,让读者感受《红楼梦》之悲。  相似文献   

3.
4.
把<红楼梦>第四回或"护官符"认定为<红楼梦>一书的"总纲"是"左"的文艺思想的产物,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在"红学"研究上的反映.这种"左"的观点目前仍有影响,应给予拔乱反正.<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对全书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中第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观看"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并聆听<红楼梦>"仙曲"对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遭遇和归宿以及全书的基本情节和结局作出总体安排.因此,<红楼梦>中第五回应为全书的"总纲".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原始文稿形式记录了2011年《曹雪芹研究》主编对王蒙先生有关《红楼梦》研究情况的一次书面访谈,展示了王蒙先生对《红楼梦》研究现状、文学与文艺评论的价值、脂评、《红楼梦》文本解读等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举出并分析了《红楼梦》中相术的例子,阐述了中国古代的相术发展,从《红楼梦》中对相术运用的角度对《红楼梦》的文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古典小说《红楼梦》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封建社会没落史。其语言具有哲理隽永的特色,这类语言不是作者外加的,而是跟他的全部艺术描写水乳交融在一起的。它不是孤立的,而是为作品的全部思想内容所证实了的。因此,它不仅是用几个哲理性语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从全书的历史性内容和艺术整体上,反映了含义隽永的哲理美。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小说《红楼梦》描写了众多人物,塑造不少典型,而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大体分为四类:代表皇权贵族阶层的贤德妃,代表一般封建贵族阶层的贾家主子们,代表封建贵族阶层的另类,代表封建社会下层贾家的人们。  相似文献   

9.
魔幻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对我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就具有比较浓厚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一是《红楼梦》所描绘的现实是神奇的;二是《红楼梦》的虚构和夸张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是顺乎我国人民的观念和意识的;三是《红楼梦》对现实所持的态度是深刘地反映现实,反映存在于事物内部的规律性,而这些特点则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阅读对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都有重大意义,但是当前我们中学生的阅读状况却令人担忧。文章通过对高中阶段《红楼梦》的阅读教学实践的介绍,提出了一些可行的阅读教学方式,期望对高中生的阅读教学有所启示,从而帮助高中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1.
以复杂性科学的观点考察百年来的红楼梦研究,论述复杂性科学对红楼梦研究未来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认知叙事学对叙事文本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预叙影响读者对叙事文本的认知,其翻译的好坏是评判译本成功与否的重要参数。《红楼梦》中预叙体现形式多样,尤以诗词突出。因此,研究《红楼梦》不同译本中的诗词,对翻译作品的预叙认知与预叙重建有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3.
香港报刊的专栏杂文 ,自 70年代迄今 ,非常盛行 ,每天有专栏杂文数百篇发表。作者极多 ,读者极众 ,影响深远。香港的专栏杂文 ,良莠不齐。有不少专栏杂文 ,文学性薄弱 ;也有佳篇杰构。港内外论者认为香港的专栏杂文是香港文学的重镇 ,是香港、中国以至世界的一笔文化财富。其盛其繁 ,其为两岸、四海、五洲所无 ,堪称奇观。有论者对若干香港专栏杂文作者的评价甚高 ,认为其成就上追唐宋 ,超过鲁迅、巴金。文章作者发一奇想 :香港专栏杂文作者应可集体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食物名称语言精练,结构富有特征,文化信息丰富,这给译者的翻译带来了困难。本文分析研究了《红楼梦》杨宪益和Hawkes两个版本中食物名称翻译中的错误,考证了这些食物名称的中英文含义,探讨翻译错误的类别和错误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语言错误主要体现在原文具体名词的理解错误、原文结构的理解错误、译文表达的错误、修辞手段的误译,文化错误主要体现在文化信息的误译。纵观这些翻译,可以看出出现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翻译者对原文理解错误和翻译过于简单化以及目的语文化内涵与原语相差甚远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回顾萧红研究的历史入手,总结萧红研究多年来的成果,着重从萧红生平、身世和情感经历,萧红的作品(包括散文和诗歌),研究的视角,萧红创作的源流及其审美风格和艺术追求等方面对新时期以来萧红研究的得与失进行梳理,试图从中寻找萧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critically evaluates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s recent attempt to introduce cross-curricular themes into the school curriculum. It is argued that the policy failed t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because many of its key elements defined the themes as marginal and dispensable. Moreover, the policy embodied a discourse which portrayed teachers as empowered and, consequently, as the primary source of problems of its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7.
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以一个概念去理解、建构、表述另一个概念, 这就是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作为连接认知和语言的纽带,概念隐喻理论为认识人类的思维过程、行为经验以及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从隐喻入手学习词汇网络符合认知规律,有益于突破传统词汇教学的瓶颈,培养学生的隐喻性思维和语言构建能力.本文探讨的就是以认知为基础的概念隐喻形成和理解的过程以及它派生的词汇网络系统在真实情景下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19.
鸿鸿是台湾著名的跨界诗人,曾任《现代诗》和《现在诗》主编,堪称“知行合一”的“行动主义诗人”。他强调诗人在社会中的精英角色,主张诗人介入生活,关注民生。他的诗写作可以分为现代诗和现在诗两大部分。两者都具有现代诗的基本理念———用现代语言抒写现代情感、表达现代精神。两者在文体和功能上也有差异:现代诗写作更多是表达个人诉求的理想写作,倾向与现实的和解,偏重诗的宣泄功能;现在诗写作更多是直面现实生活,特别是政治生活的现实写作,甚至可以称为“广场写作”,倾向与现实的对抗,偏重诗的启蒙功能。鸿鸿富有跨界意识的写作丰富了现代诗的功能,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他较好地处理了现代诗人面对的现代、现在,与生活和解或对抗的矛盾。但是,过度的跨界写作和对现实生活的极端重视,使他喜欢采用直接的抒情方式,缺乏必要的诗体意识,影响了诗的艺术质量。  相似文献   

20.
印度人到香港的历史由来已久,19世纪中期,印度人随着英国的商人和军队来到了香港;他们有的经商,但大多数为英国人服务。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为香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如今30000名左右的在港印度人更是香港多元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的宗教、教育、社团等活动丰富了香港的多元文化生活;他们大多是第二或第三代印度人,能讲汉语,但不懂汉字。他们大多活跃在商业领域,从事印港贸易。印港之间的贸易与印度人到香港一样历史悠久,印港贸易更是每年都大幅增长。此外,印度和香港政府还致力于科技合作,以充分发挥印度在科技领域的优势以及香港在亚太乃至世界的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