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谭秋雨 《视听》2021,(3):71-72
张艺谋2020年的新作《一秒钟》一经上映就备受关注.这部重拾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淡化了宏大叙事,凸显了大时代背景下个体生命的无奈感和无力感.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有无数种解读的可能,也因阐释的不同而更加丰富.本文从新历史主义批评视角对电影《一秒钟》进行解读,通过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两个方面分析这封写给电影的情书深...  相似文献   

2.
《今文渊源》是一本有趣的、可轻松阅读的“散文史论”.作者潜心十年,对中国白话散文自五四至今的发展作了一次梳理,以“闲话”笔调娓娓道来. “上编”从“谈话风”入手,围绕胡适、鲁迅、周作人三大重镇的不同特色,逻辑清晰地阐明了白话散文绵延有序的思潮源流.  相似文献   

3.
我试图在《1901》中揭示并反思我们这个民族的性格特征,因为这些特征深深地融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中,影响或决定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面貌以及命运沉浮。  相似文献   

4.
英国历史学家卡罗琳·斯底德曼(Carolyn Steedman)的作品《尘埃:档案馆与文化史》(Dust:The Archive and Cultural History,2001),采用令人耳目一新的写作形式,探讨了历史研究和写作当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历史学家对"档案"的迷恋,"档案馆"的建构与权力,历史写作与|己忆、文学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5.
面对让人们眼花缭乱、良莠不齐的各类天马行空的古装电视剧,政府和专家发出了质疑与批判的声音。2012年热播剧《甄嬛传》因其在历史想象中所展示出的批判性与艺术真实性,及其对历史的颠覆性想象,从而体现出了文化与商业的双重诉求,在一窝蜂粗制滥造的古装剧中获取了良好的口碑与鼎盛的人气,这对我们今后的古装剧拍摄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今后的古装剧应如何对历史展开重新想象,是需要创作者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本记述有关旧上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书。它披露了关于民国时期上海最后一任市长吴国祯的执政细节、大上海都市计划的夭折.张伯驹绑架案等。作者选取的档案史料都是有点意思的,“内容也比较丰满,不光有骨骼(过程),还有血肉(细节)”。全书所载,虽说是旧事,但旧事重提,今天读来也属新鲜。温故知新,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相似文献   

7.
中国审美文化不是一片杂乱无章混乱无序的乱象,也不是一些偶然个别事件的堆积或罗列,而是呈现为一种有机的、有序的、范式化的动态演变系统。……呈现为一种着意于轨迹搜觅、架构把握、规律阐述的系统性、整体性研究,一种凸显着逻辑的历史阐释和描述。  相似文献   

8.
我一直很感慨在汉语语境的德语文学研究中,没能出现有分量的分体文类史著作。谷裕博士这部著作(《现代市民史诗——十九世纪德语小说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可谓本领域的填补空白之作,中国学者终于有了一部研究德语小说史的专著。仅就此而言,就值得充分褒扬。而就学术思路来看,从相对宏观的文学史叙述进入具体精深的个案研究,再试图经由个案把握相对宏阔的宏观建构,这种思路也很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如何真诚地评价历史其实比如何客观地记录历史更重要。上世纪80年代后,国内浓重的政治气氛开始逐渐消退,一批反思和批判过去那段"峥嵘岁月"的历史和文学作品开始涌现。与此同时,现在的年轻人也开始不再相信所谓"客观历史"了,人们愿意认为,"所有历史都是现代史",更愿意历史写作者是一个有血有肉,爱憎分明的诉说者,  相似文献   

10.
我与《新闻与写作》结缘,是因为她以前的"史话"栏目,那时笔者还是一名时新闻史感兴趣的历史系学子。虽然每期"史话"栏目刊登的内  相似文献   

11.
由“合一”到“分离”——著编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婧 《编辑之友》1998,(2):48-50
在当前编辑学研究中,著编关系成了探讨的热门话题。研究者们对此发表了不少见解。笔者不揣谫陋,试就著作劳动和编辑劳动二者“合一”的具体表现及其“分离”的基本机制,略陈管见,以就敏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江淮时报》以其政协、统战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的资源,开辟了"文史"版,并受读者欢迎。作为新闻纸的一部分,文史类稿件虽属于"旧闻",但也应当具有一定的新闻性。  相似文献   

13.
《巴别塔与巴比伦》这本著作之所以引人注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既不像传统的电影史写作(实证研究),也不像传统的电影理论著作(理论演绎),而是开创了一种在历史与理论“之间”的研究形态。  相似文献   

14.
司长强 《出版广角》2015,(7):118-119
不忘过去,就是要理解历史、尊重历史,在不断前行发展的路途中多学习、多借鉴,就是要在历史的底色中找寻可持续发展的生存坐标。  相似文献   

15.
一 <探索·发现>栏目是我国第一个大型文史类电视纪录片栏目.它以科学的态度,讲述历史、地理故事;探索自然规律和文化内涵;诠释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中所蕴涵的生命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关系;介绍中国和世界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自2001年7月9日开播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创造了不俗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6.
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对中国写作理论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是面对作者博大精深的思想情怀和灵动绚烂的叙述语言,现有的写作理论接受过程存在着误读现象,标签化和模式化问题严重,本文从写作的元命题和写作的创造性两个角度,探讨<金蔷薇>对中国写作理论的启示,并倡导一种敬畏生命式的写作范式.  相似文献   

17.
18.
第六期《新闻与写作》内容不错!有保存价值,尤其是关于抗震救灾的一组记者写的报道,不仅有可读性,而且是历史的见证。另外我认为,赵丕杰《一种花能说姹紫嫣红吗》的观点不正确,一种花不等于一种颜色的花,有些花确实是有多种颜色的,比如罂粟,  相似文献   

19.
《凶年纪事》(2007)的文本分割为论说与叙事两部分,主角是那位垂垂老矣的作家,说他是库切本人似乎也未尝不可。论说文部分是库切以他的作者身份在说话,尤其是第二编“随札”富于自传性,点明其老作家的身份,而在有关于安雅的故事中他是JC或C先生(库切姓名的缩写),以那具衰弱无能的肉体现身,告诉我们写作“危言”和“随札”的那个人,他在现实中所处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上海壹周》在上海城市文化构建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关注上海的白领阶层,创建白领阶层的梦想家园。一方面通过其画报的版面、内容等显示出国际性、时尚感极强的白领文化;另一方面《上海壹周》以它特有的“城市怀旧”情节,缅怀历史,追溯海派文化遗踪,并以此构建未来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