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生物工程专业设置的基本设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分析了设置生物工程专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并综述了生物工程与化学工业的关系及其在化学工业应用的前景。提出为迎接生物工程的第三次浪潮,教育要先行。  相似文献   

2.
生物工程生物工程主要研究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的理论及其在工、农、医、环保等行业的开发和应用。生物工程可定向改造生物、加工  相似文献   

3.
生物工程,是运用现代生命科学、生物化学、基因工程学等学科,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通过控制、改造或模拟生物及其功能,来发展社会生产和社会服务的前沿技术。生物工程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工业、食品工业、材料应用、能源、农业、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生物工程快速发展的时代,未来一个时期生物工程的研究及大力推广应用必将对人类产生划时代的积极影响;本文通过对生物工程特征、发展前景、应用范围和发展趋势四个方面的阐述来分析未来生物工程对人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并且也被广泛地应用在了农业、制药、化工生产、环保技术等多个领域,其中乳品发酵制备工艺当中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本文即是对乳酸菌发酵剂的生物工程技术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乳酸菌发酵工程当中涉及的生物工程技术,并对乳酸菌育种途径进行阐述,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生物工程产业是一个应用性产业,用人单位与科研机构对从业者应用能力要求很高。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在专业建设上有自己特点,在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应用能力上与传统高校不一样。在调研的基础上,从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构建了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应用能力体系。  相似文献   

7.
纳米材料的结构特性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表面效应、体积效应以及量子尺寸效应 ,使得材料的电学、力学、磁学、光学等性能产生了惊人的变化。纳米技术在精细陶瓷、微电子学、生物工程、化工、医学等领域的成功应用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使得纳米材料及其技术成为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被认为是 2 1世纪的又一次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工业、产业正随着科技发展稳步提升,我国在新工业专业的建设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生物工程专业,教育学家指明了新的目标和方向。目的是让我国的生物工程专业能够更加快速地发展,与发达国家的生物科技水平减小差距,从而实现生物工程专业产业的结构优化,增加产值,推动整个生物工程行业链的发展,因此文章将对生物工程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专业概况 大部分人听到生物工程这个专业想到的还是研究DNA,研究克隆羊等前沿生命科学,这是国人对生物工程的普遍误解。生物工程是学习部分生命科学,且是在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基础上,应社会应用之需求而兴起的。生物科学是其理论基础,但并不等同于它,生物工程更注重于应用,并不是钻研高端的生命科学理论。生物科学属于理科,而生物工程属于工科。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技术是实现高校生物工程实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根据工科特色的生物工程实验教学的特点,详细地介绍多媒体教育技术在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应用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学思潮的"特性",即是指只有在"文学思潮"状态下才能得以充分显现的东西.只有当各种因素的"共同倾向性"呈现出容易被人们感知的"群体"样态时,"思潮"的生命过程才算开始."共同倾向性",既表现为"共时性"的各个完整系统之中的各环节或部分,又表现为"历时性"衍化而成的"家族相似"式的纵向现象异变中."文学思潮"的"群体性",既可以是某一特定时期以平行方式排列的集束"现象",也可以是一种现象以跨时空(指不同文化时段)排列呈现为纵向性的"现象"群体.文学思潮的"扩张性"特点,意味着它总体上不是内敛,而是外扩并具有强大的辐射性.由"点"到"面"的变化过程亦就是由单个的"思"之于群体"潮"的生成过程."点"的重要性在于,它可能最先呈现了某种趋向,潜含了外扩的潜能及被多角度接受的可能性.它首先体现为对存有"小异"的"同质"因素的"吸附",其次表现为对在对抗中日益弱化的因素的"招降"或"改编",同时也相应产生对"传统"因素的"改造"."整合性"是文学思潮"扩张性"特征的重要内涵,也是"扩张性"功能外化的主要策略."整合"中的"呼应性"和"矛盾性"(对抗性),可谓文学思潮扩展历程中最有活力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中的“二重性”学说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两种"二重性":一种是"与生俱来的二重性",另一种是"历史地获得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属于第一种,商品和资本的"二重性"则属于第二种,前者不能充足地说明后者,对后者的透彻说明须借助拜物教批判理论。劳动二重性学说,只是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的精义在于揭示"物"的"社会形式"是如何"历史地获得和叠加"的。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与"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叙述逻辑的任务在于,理论地再现"物""历史地获得和叠加"一定的"社会形式",从而获得其"二重性"这一历史过程。把马克思从"抽象"到"具体"的"上升"逻辑"偷换"为从"具体"到"抽象"的"下降"逻辑,是一种有害的理论倒退。  相似文献   

13.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干"均据<集韵>"居案切"立"gan<集韵>居案切"的音项或条目,收与<集韵>"居案切"下所释"扦也"义相当的"捍卫"义等,不妥.从陆德明<经典释文>音义材料来看,"干"作"扦也"义常读"古寒切","居案切"只是个别经师的读音,两部字、词典应取消据<集韵>"居案切"所立音项或条目,将收在该音项或条目下的"捍卫"义等调整到据<广韵>"古寒切"所立的音项或条目下.<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将"狙"的"窥伺(伺察)"义收在据<广韵>所立的"jū(<广韵>)七余切"下,不妥.根据玄应<一切经音义>和慧琳<正续一切经音义>及古书注解中的音义材料证明,"狙"作"窥伺(伺察)"读御韵去声合口三等清母(相当于<广韵>"七虑切"),三部字、词典应分别据<集韵>"七虑切"立"qù<集韵>七虑切"的音项或条目,将"窥伺(伺察)"义收在该音项下.  相似文献   

14.
在《论语》中,孔子未被弟子称为"师","师"字在《论语》中出现14次,但都不是指孔子。这是个颇有深意的现象。从时代背景上初步推断,孔子之所以不称"师",乃相对于当时官方"授学体制"而言的。直到孔子的时代,"师"还是"四代学制"中的官名。孔子并非官方体制中担任"师"者,他在鲁国所任诸职,都与"师"无关。他所从事的教学活动属于私人性质;四方来学者,也只以"子"和"夫子"尊称孔子。《论语》中只有"子"、"夫子"、"孔子"、甚至"仲尼"这样的称呼。而孔子学生的称谓,则有"及门"、"门弟子"、"门人"等。这与孔子在鲁城外授学、聚徒、共同居住处所的门、堂、室的结构有关。这说明孔门师徒的关系具有"非血缘体"仿用"血缘体"的特点。至于孔子之被尊称为"师",实乃"孔后历史"发展的结果。战国中期,"师"字开始用来指代从事私人教学者。到了汉代,国家设立学官,官名"博士",而不叫"师"。这样,孔子称师就在意义和制度两方面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至此,由孔子称"子/夫子"而至于称"师"之间的历史脉络便渐渐清晰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诸"是不是合音词的况总共有三种:(一)"动词+诸",(二)"动词+诸+乎",(三)"动词+诸+名词(或词组).文章对这三种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讨论,发现上述(一)、(二)两种情况的"诸"字都只相当于代词"之",由"诸"字煞尾时,"诸"字并不是"之乎"的合音.第(三)种情况的"诸"字,有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代词"之",认为"诸"字是"之于"的合音,是忽视了古代汉语中"于"字可用可不用的客观事实而误会的结果;"诸"字无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介词"于".最后得出结论:"诸"没有合音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6.
“教学"的语言分析——兼述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文“教学”术语的语义,从古至今有过曲折的转变。古代教学的语义明显的指二字的组合,因此是指教及学两个动作或两件事,目前我们却把教学的语义限定在教而已。因此教学语义根本的问题,是中文教学有两种完全不同但又重叠的语义:1.指一特定语词,而且我们用来只对应到英文的teaching,即教学就只是教的意思。2.指一特定语词或二字连用,此时教学就是教与学的意思。今日我们经常在这两种语义间徘徊,这也造成人们下笔行文及思考时,出现明显的不精确现象。教学语义的古今转变,反映出它的语义和语用与历史事件的密切关联,同时也说明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教育见解之变化。教育理论方面,我们也发现中国大陆随着教学语义的转变,出现了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议,若不能清楚界定教学与课程的语义与概念,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议仍会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7.
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江苏省着力从“学校制度”和“招生政策”层面突破高等职业教育仅限于专科层次结构的限制,实现向技术应用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合理延伸”和“有机衔接”,使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和“类型”的整体拓展和转型提升取得实质性进展和制度性突破,在整个国民教育系统内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平行的“双线制”,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横向等值”、“纵向贯通”、“多向转换”.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既是以儒家思想为其理论体系构架的,那么刘勰的神怪观也是在中国古代巫卜文化的流风余韵——儒家客观唯心主义天命观影响下形成的。他承认终极意义的神的存在,但同时又反对在现实中过多训说、在文章写作中过多描写神以及人神之间的动作、行为。反映在其比兴观中,他表面上赞扬《离骚》中的比兴之义,但事实上这是不合于他的以现实生活中常见、实有的物象来运用比兴手法的比兴观的。  相似文献   

19.
"形"与"神"是中国人物画历来所探讨的话题,"形神具备"是中国人物画的一个审美标准,"以形写神"则是中国人物画的特点和绘画思维的基础。后人又把"形"与"神"的认识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实际,来理解"形"与"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妙”为美——道家论美在有中通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妙”是介于有无之间的一种美学境界。中国美学以“妙”为美,是由道家首先提出来的。经过魏晋时人的大力倡导,“妙”在唐代以后普遍进入艺术评论中。“玄”、“神”、“远”、“古”、“逸”、“幽”、“微”、“绝”等,可视为由“妙”统摄的字群,它们均因妙不可测、趋于无限而成为中国美学中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