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认知体系在理解母语文本及第二语言文本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读者无论以母语还是第二语言阅读,只要熟悉文本的内容、形式和语言等认知体系,就能对文本有较多的理解。但是,如果一个第二语言读者不具备这种知识,那他就可能因认知的障碍而理解甚少。本文将探讨认知体系在文化因素方面:内容认知体系(schema)和形式认知体系对母语和第二语言阅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母语阅读与第二语言或外语的阅读之间尽管有许多共同的基本要素,但阅读过程却差异很大,尤其是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如语言文化内容或背景知识认知体系,形式上的(或字面的)认知体系、语言学(或语言)认知体系等。  相似文献   

3.
李喜珍 《文教资料》2007,(3):185-186
母语阅读与第二语言或外语的阅读之间尽管有许多共同的基本要素,但阅读过程却差异很大。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为是否存在着两个平行发挥作用的认知过程,或者是否存在着对两种语言的处理都适应的策略。本文将着力探讨母语与第二语言,尤其是汉语与英语,阅读的异同之处,尤其是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如语言文化内容或背景知识认知体系,形式上的(或字面的)认知体系、语言学(或语言)认知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母语阅读与第二语言或外语的阅读之间尽管有许多共同的基本要素,但阅读过程却差异很大,尤其是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如语言文化内容或背景知识认知体系,形式上的(或字面的)认知体系、语言学(或语言)认知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着力探讨母语与第二语言的阅读的异同之处,尤其是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如语言文化内容或背景知识认知体系,形式上的(或字面的)认知体系、语言学(或语言)认知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母语阅读与第二语言或外语的阅读之间尽管有许多共同的基本要素,但阅读过程却差异很大。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为是否存在着两个平行发挥作用的认知过程,或者是否存在着对两种语言的处理都适应的策略。本文将着力探讨母语与第二语言的阅读的异同之处,尤其是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如语言文化内容或背景知识认知体系,形式上的认知体系、语言认知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阅读能力是第二语言学习中公认的最稳定、最持久的模式。换言之,学习虽然可以运用刚学得的技能,但更多地是运用现有的能力水平去理解本。无论是在母语还是第二语言的语境中,阅读都包含读、本和读与本间的互动等内容,尽管母语的阅读与第二语言或外国语阅读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重要基本因素,但是其阅读过程差异很大。引人感兴趣的问题是有没有两个并行发挥作用的认识过程,或有没有同时适应两种语言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儿童习得母语——也就是第一语言的速度和成功程度是令人吃惊的,他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能很快掌握母语。儿童只需大量的语言输入就能在经历不同的语言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一个创遗性的发展过程。而第二语言的习得却不同.在习得的动机,语言环境的刺激因素及认知发展水平上有较大差异,导致第一语言的习得要比第二语言的顺质畅的多。  相似文献   

9.
个体对母语和第二语言的认知存在差异性,缘于个体抓住了母语语言习得的最关键时期并以极大的信息量早早地占据了大脑言语中枢。输入大脑的语言信息并与脑语言细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大脑构建了母语语言认知构架。当第二语言信息滞后地进入大脑言语中枢时,个体也试图去构建第二语言认知构架,因受母语认知构架的负迁移,构建过程异常艰难。因此,个体运用第二语言时也不能象运用母语那样自然。  相似文献   

10.
个体对母语和第二语言的认知往往出现差异。缘于母语抓住了个体语言习得的最关键时期并以极大的信息量早早地占据了个体大脑的言语中枢,并与脑语言细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大脑建立了母语认知构架。当第二语言信息滞后地进入大脑言语中枢时,个体也试图去构建第二语言认知构架,但受母语认知构架的负迁移,构建过程异常艰难。同时,个体运用第二语言时也不能像运用母语那样自然。  相似文献   

11.
认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系统中的过程可以组成四个范畴:(1)贮存与提取;(2)信息加工;(3)输入与输出;(4)知识运用。这些心理过程是对知识领域中的知识进行操作。这就是说,贮存与提取过程向学习者提供了访问已经贮存在永久记忆中的知识和贮存新的知识的路径,以便学生将来可以使用;信息加工功能是对已经贮存的知识进行操作以便能在具体的任务中运用;输入与输出过程是运用知识理解沟通和产生沟通;运用知识过程是用知识来完成具体的任务。本文将讨论认知系统中各个过程的每一个范畴。  相似文献   

12.
道德逻辑体系的认知结构是由求真的道德真理逻辑、向善的道德价值逻辑和求善的道德选择逻辑构成的.三者之间也存在一种逻辑关系:其间,求真逻辑是认识前提,向善逻辑是推演方向,求善逻辑是判断环节.求善逻辑以认知结构的终点形式为道德实践逻辑奠定了一种逻辑前提,在根本上影响到道德实践逻辑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论述了学生认知结构建立的意义及建立认知结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家庭暴力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然而我国学者对家庭暴力的研究多集中在现象的描述、原因的探讨和完善立法等方面,因而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究家庭暴力的认知机制对揭示家庭暴力的实质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研究指出,家庭暴力的产生及其对子女的影响而导致的暴力轮回都是认知结构上的偏差所导致,所以从改变认知结构入手的认知行为疗法将是防止家庭暴力的直接和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福多关于"中心系统的非模块性"的论证--因为它们是领域非特殊性和信息非封闭的--是错误的.高级认知系统(思维、推理等)的加工并不需要整合所有或每一领域的信息,因而它可以是领域特殊性的;又由于它彼此不依赖其他领域的信息而独立加工,因而体现出信息封闭的特征;它也具有对应的神经机制.大量实验证据支持高级认知系统是模块性的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6.
以赖丁的研究为基础,选择C#进行编程,开发CSA,主要用于测试软件开发人员的认知风格。本系统主要完成4个主模块,即被试信息管理、试题项目管理、四个子测评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网络学习中的认知系统进行剖析,指出教师不仅需要通过网络课程控制好向学生输出的认知信息的内容和呈现方式,还应设法通过网络课程调节学生的认知加工状态和教师本身的认知加工状态,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潜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8.
19.
认知学徒制在“推理与专家系统”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海琼  张剑平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4):120-122,62
"推理与专家系统"是高中新课标《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中的三个主题之一,该主题的教学与认知学徒制的知识观、技能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探讨认知学徒在"推理与专家系统"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其实施过程,能为中学信息技术的一线教师开展该主题的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虚拟实验操作系统中的认知摩擦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书莉  杨雪  傅健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9):121-123,116
调查研究表明,现有的很多虚拟实验开发多偏向技术的应用和功能的堆砌,学习者在操作时存在较高的"认知摩擦"。通过对虚拟实验操作系统中存在的认知摩擦问题研究,找出了其存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问题的解决策略,为虚拟实验开发和虚拟实验教学的应用中避免不必要的此类问题产生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