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慈禧太后平日养尊处优,附庸风雅。一次命一位书法家进宫题扇,写的是王之涣的《出塞》诗。原诗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是,这位书法家因一时疏忽,竟写漏了一个“间”字。慈禧太后看了大怒,喝令左右把书法家给砍了。书法家情急生智,叩头解释道:“太后息怒,我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写的一首诗啊!”说完提笔断句为:“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看罢,转怒为喜,免了他的罪,还有不少赏赐。巧改标点保性命@方也  相似文献   

2.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相似文献   

3.
有位书法家给慈禧太后题扇,写的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凤不度玉门关。”可是,这位书法家一时疏忽,竟漏掉了一个“间”字.  相似文献   

4.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科学链接古人说:"春风不度玉门关"。为什么古人这样说?因为在他们的眼中,玉门关关内关外的景观环境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一、王之涣《凉州词》(其一)《全唐诗》卷二五三著录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中第一首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云: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全唐诗》在“远”字下有注云:“一本次句为第一句。‘黄河远上’作‘黄河直上’。”按照此注,这诗即为: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直上白云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这样,这首《凉州词》在内容上就出现了两种文本,我们姑称前者为甲诗,后者为乙诗。又,闻一多《唐诗大系》录是诗时,第四句的“春光”作“春风”,如此,这诗就又出现了第三  相似文献   

6.
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被誉为千古绝唱。全诗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关于这首诗,曾流传着三段逸事:  相似文献   

7.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让一个著名的书法家为她题扇。那位书法家写的是唐朝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由于疏忽,竟然忘掉一个“间”字,慈禧大怒,要问他死罪。那位书法家急中生智,急忙解释:“老佛爷息怒,这是我用王之涣的诗意填上的  相似文献   

8.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①一片孤城:一片,犹言一座,在这里有形容城小、孤单之意。孤城,指玉门关。②万仞:形容极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古人以八尺  相似文献   

9.
蒋光宇 《下一代》2013,(8):30-30
清朝末年,有一位书法家奉命给慈禧太后题扇面,写的是唐代诗人王涣之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也许是因为紧张,也许是因为疏忽,这个书法家竟漏写了一个"白云间"的"间"字。不用多说,诗中不可能使用标点符号,因为当时还没有。慈禧看后勃然大怒,认为是故意戏弄自己没有学问,要判这个书法家死罪。这个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说:"老佛爷息怒,这是我借用王涣之的诗填写的词  相似文献   

10.
羌族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羌笛何须怨(yuàn)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唱《凉州词》,你是否也曾念过?诗中提到的“羌笛”是羌族著名的乐器。  相似文献   

11.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由古诗而引发的争论也是屡见不鲜的。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该诗首句早有异文,有人认为应是“黄沙直上白云间”。原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首著名的诗叫《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正因为"春风不度玉门关",才有了诗人笔下玉门关外一片荒凉寂寞的景象。这首诗歌也让我想起了当下诸多的教育现象,如中国文化进校园,创建足球特色学校,大力提倡书香校园,等等。有人说这就是  相似文献   

13.
《广西教育》2013,(5):97
本刊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从明天学校的操场上传来的琅琅读书声,也是南宁市明天学校经典诵读、国学教育大讲堂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边塞人喜读边塞诗。唐代边塞诗中,最脍炙人口的是首推王之涣的《涼州词》:“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诗并不费解,然而有趣的是,这首诗的开关四字,又作“黄河远上”。两种异文并存,这四个字,今天已经很难根据底本断其是非真伪,而只能根据诗中的情理意境判其优劣高下了。于是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艺术鉴赏中,展开一场颇为有益的论争。  相似文献   

15.
唐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苗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现在流行的各种古诗选本和教科书中都写成“黄河远上白云间”,笔者认为,还是“黄沙直上”好些。 首先从地理位置看,凉州(今甘肃武威)到玉门关相距黄河几千里,根本看不到黄河,且古人写水始终是  相似文献   

16.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唐代浩如烟海,灿若繁星的七言绝句中,这首《凉州词》历来脍炙人口,被人誉为唐代诗歌的压卷之作。《全唐诗》中作者仅存六首,而此诗之所以千古流传,确实因其富有自己的艺术特色,独具一格,别有风致。  相似文献   

17.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之涣的得意之作,关于这首诗有两个有趣的故事。一唐开元中,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适齐名。一日天寒微雪,三位名盛一时的诗人来到一个叫做“旗亭”的酒店饮酒。店中有十多个女伶陪酒唱曲。三  相似文献   

18.
“黄沙直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的《凉州词》(诗题又叫作《出寨》)是千载流传的名篇,曾被誉称为唐代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但是,千余年来,这首诗的首句往往被传诵为“黄河远上白云间”,而人们在引用和理解这首诗时,往往又注重形象思维,而忽略了逻辑思维,以至未能很好  相似文献   

19.
1.清朝末年,有一天,一位书法家奉命给慈禧太后题写扇面。写的是唐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刃山。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相似文献   

20.
[原诗]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犤词语注释犦凉州词:古代歌曲的一种。多歌唱凉州一带边塞生活。凉州,古代一个州的名称,在今甘肃省武威县。仞(rèn):古代长度单位名称,相传7尺为一仞。万仞,形容山势很高。羌(qiānɡ)笛:羌族的一种乐器。羌,古代西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杨柳:这里指《折杨柳》,它是古代一种乐曲的名称。诗中是双关语,一方面说羌笛吹出哀怨的《折杨柳》曲,一方面借杨柳象征美好的春光。怨杨柳,就是怨恨西北地区荒凉寒冷。犤内容赏析犦这首诗描写了边塞荒凉辽阔的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