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混合式教学设计是成功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关键。本研究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和"目标、教学、测评一致性"的原则,对高校混合式教学课程学习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四个阶段、十个步骤的设计模式。以期"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模式能为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混合式学习设计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2.
混合式学习成为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任务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以"生产、劳动与经营"单元复习为例,探讨了混合式学习平台的搭建、学习资源的设计、学习模式流程的构建,并对混合式学习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混合式学习为例,分析了其设计需求,论述了其实施过程,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双向评等量表模型等数据收集方法与F检验、卡方检验、X-S平面分析模型等数据统计方法,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课程学习兴趣与满意度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课程混合式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混合式学习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依据混合式学习的原理与方法,提出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框架,并对课程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做出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与"混合式学习"的理念有很高的契合度,能够较好地指导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中教师主导作用低效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产出导向法与混合式学习的理念共性,根据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这门课程的混合式学习中应用"产出导向法",在"驱动、促成、评价"等环节进行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课内外资源的教学设计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混合式学习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先提出了学习质量控制的含义,给出了混合式学习的质量控制模型,并围绕该模型分别从学习资源的设计、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者自我调节和控制、教师的调节与控制以及混合式学习的评价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混合式学习中进行学习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深刻而全面地影响了全世界的学校教育,它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从开展网络教学的实际经验出发,以整合的方法论讨论硬件设施、师生关系、课程设计及网络教学评价系统,阐述了构建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条件。以网络教学平台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指出其优势,认为网络教学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习者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混合式教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校的各类教学中,然而辅助混合式教学的网络学习平台却普遍存在课堂资源搬家,信息量过多、过杂的现象,影响混合式教学的实际效果。根据认知负荷理论,从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以及关联认知负荷三方面探讨了如何进行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的网络平台资源设计,并以"教学技术与媒体"课程的网络学习平台为例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9.
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表现出个性化和高参与度的特征,因而促进混合式学习过程品质提升的过程性评价,不是传统单向度评价过程的“翻版”,而是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并及时调整教学,助力学生主动改进学习投入,进而有效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通过对当前混合式教学中运行的过程性评价的审视,发现大多存在价值关系把握不全面、对过程性评价认识不清楚以及教学评整合度不高等问题。基于此,重新分析了混合式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包括内涵、特征、意义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然状态,并通过案例对过程性评价实践作出介绍。  相似文献   

10.
基于Moodle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介绍了Moodle网络学习平台以及混合式学习,并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从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评价设计等方面对基于Moodle的混合式学习进行了相关论述,教学实践表明,Moodle平台可以有效地实施混合式学习,为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混合式学习综合利用线上和线下两种学习模式,让学生经历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的学习体验。该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云班课”混合式学习模式,并将该模式运用于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结果表明,混合式学习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学习成效更高;学习经验值与期末考核成绩具有显著的高度正相关关系。由于学习经验值源于学习活动的参与,为了改善混合式学习成效,该文提出教师应围绕教学资源、学习活动、学习监控、形成性评价等方面改善教学策略;学生应在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动机、学习反思等方面改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特点,参照黄荣怀教授提出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理论,结合《网络教育应用》课程体系的变化与发展,阐述如何在课程导入、活动组织、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等阶段开展混合式学习,有效结合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与传统教室环境下的学习的各种策略,实现混合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混合学习模式在普通高校的应用优势和趋势,混合学习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将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通过分析高校师范专业必修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混合学习设计需求,构建了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混合学习模式,设计了该课程的混合学习实施流程图,并从混合学习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阐述该课程是如何基于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混合学习实践。课程混合学习实施结果显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课程内容设计、网络课程学习导航、网络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及时的师生互动交流、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网络学习参与度、师生对网络学习的认可度等因素对混合学习的有效实施有重要影响。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学习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网络教师培训;重视混合学习环境设计;强化混合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提供在线学习辅导与支持;明确学校激励措施与网络教学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4.
混合式学习能够整合课堂面授学习方式与在线学习方式的优势,被认为是高等教育机构应对未来挑战和实现教育创新的有效而风险较低的策略。以北京大学一门通选课作为研究案例,针对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学生网上讨论的成效及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混合式教学中的网上讨论确实可以为教学提供帮助,总体来看,学生在"知识"和"理解"这两个低阶思维能力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提高,而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方面并没有得到普遍的提高;"讨论话题设置"和"个体对网上讨论的态度"是影响网上讨论成效的最显著因素,"对讨论的激励机制"对网上讨论成效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云南省新建地州本科院校网络环境及翻译教学现状,以混合式学习理念为指导,探讨翻译课程的设计以及翻译课程混合式学习的特点,提出在云南省新建地州本科院校翻译教学中可推行和实施学习资源、教学环境、教学方式三个层面的混合。  相似文献   

16.
混合式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五种假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面对面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的经验,混合式学习作为二者的结合,成为当前富有前景的学习概念。但是混合式学习能否有效促进学习?哪些是影响混合式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从教学方面来讲,要使混合式学习发挥真正的效用,必须正确认识混合式学习的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用课程理念来设计学习过程,根据学习需求选择学习工具,综合考虑教学元素,帮助学生和教师做好新角色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该文针对大班教学的全校性公共数学课程,利用"超星学习通",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过程性评价,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探索适应新时代特点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为实践案例,运用学习通进行混合式教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参与度低、对专业英语沟通与交流能力训练不足等问题,以机械工程专业英语课程为例,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过程,融合面对面的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给出了针对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除专业英语知识传授之外,加强对学生专业英语沟通与交流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远程学习材料的分类设计与整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远程学习材料的设计与开发。进入网络时代.远程学习材料的种类、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重大的发展和创新。网络远程教育呈现两种形态.分别以专司远程教育院校机构和传统院校为代表。历史发展中远程学习呈现了函授学习、开放远程学习、网络远程学习、网络辅助学习、混合学习和在线课程学习等6种形态,学习材料根据所承载的技术媒体的差异分为印刷、广播、电视、计算机课件、互联网与全球网资源、网络教学平台与网络课程、移动学习材料等7种类型。远程学习材料的设计与开发者应根据各类远程学习材料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分类设计与开发,应充分考虑远程学习材料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和评价设计,因为这两类设计最能体现各类远程学习材料的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20.
MOOC 课程学习体验及本土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OC作为一种新的开放教育模式受到了教育界的热捧。除了加入国外知名平台外,国内也已出现中文MOOC平台,部分高校也开始尝试探索MOOC与高等教育的结合方式。本文基于作者对国内外若干MOOC课程的学习和体验性研究,从学习者的角度对MOOC的课程理念、内容与形式、评价体系、管理与组织、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MOOC未来发展的思考和本土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