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城市社区健身娱乐服务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对城市社区体育健身娱乐服务发展背景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对城市社区、城市社区体育概念的界定,引导出城市社区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概念。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健身娱乐服务项目的发展趋势是健身娱乐组织网络化,健身娱乐活动主体多元化,健身娱乐活动的业余化,健身娱乐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健身娱乐活动场地设施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构建健身学及其内容体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献资料法和社会分析法,提出了创建健身学的构想,并初步构建了健身学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健身意识,健身原理,健身行为,健身方法论,健身效果评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智能健身是指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广泛嵌入健身活动所衍生的具有在线、智能、交互等特征的健身新形态。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实证研究等方法,阐释我国智能健身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境况,并提出促进对策。研究认为,智能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健身成本,提高健身质量,促进全民健身均衡化发展。我国智能健身大致自2014年起始,主要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目前在受众群体上逐步从年轻群体向全民化扩展,在形态上从软件向软硬件融合发展,在功能上从健身辅助向健康管理演变,但智能健身仍受制于健身效果难达预期、健身体验尚待提升、健身市场驱动不足、智能技术规制缺位等问题。提出促进智能健身发展的对策:继续夯实技术支撑,提升实效性;优化内容供给,提升体验性;促进市场开发,提升驱动力;严格规制措施,促进有序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比较研究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福建省9地市居民的健身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居民闲暇健身意识、健身状况、健身群体、健身场所、健身消费状况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普遍存在健康观念增强而健身意识滞后现象;闲暇健身时间安排不合理,锻炼缺乏毅力和系统性,同时受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建议政府重视大众体育,特别是加强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的建设,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投资和管理力度,营造居民闲暇体育健身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在总结上海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效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上海市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重点和措施,扩大“处处可健身”的高品质运动空间,提高“人人会健身”的个性化运动技能,提供“人人可参赛”的大众性健身场景,养成“天天想健身”的时尚型生活方式,引领我国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健身中心女性健身者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对哈尔滨市健身中心的女性健身的现状(自然情况、健身意识、健身后感受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健身健身意识较强,化程度较高且锻炼后感觉良好,但一些健身缺乏健身常识和科学健身方法,如盲目锻炼易产生不良后果;健身中心价格偏高;缺少余暇时间影响了健身的健身积极性。本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生命历程理论,从健身者主位的视角出发,以健身爱好者的身体焦虑为切入点,探讨新冠疫情背景下健身爱好者对于“身体”的认知变化逻辑及规律。通过民族志叙事与访谈发现,“审美规训”“身体赋权”与“自我认同”是驱使个体成为健身爱好者的重要原因。新冠疫情的发生,扰乱健身爱好者的日常健身节奏,引发并加剧其身体焦虑,这种身体焦虑折射出健身爱好者将身体视为自我认同与安全感的来源,因而影响到健身爱好者之前建构起的“身体的意义”。该变化的动态过程为:轨迹(审美规训/身体赋权/自我认同)-转变(扰乱健身节奏/转变健身方式)-持续(身体成为安全感来源)。基于以上发现,提出健身爱好者身体意义是流动的、多样态的、能动的。  相似文献   

8.
浅析全民健身路径锻炼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健身路径是近几十年新兴的全民健身项目,在政府的倡导下,四川省各地建立了许多健身场点,为广大群众健身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并通过一些竞赛促进了广泛的开展。在当前全民健身热情高涨时期,健身场点的环境、群众锻炼方法和场点组织管理,是发展全民健身路径活动的探讨问题。  相似文献   

9.
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人民群众对全民健身计划交口称赞。但是全民健身也需要资金,而体育彩票公益金可以支助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体育博览》2011,(12):82-85
都市生活越来越紧凑,人们却还是去健身,健身的人越来越多,然而健身的目的却各有不同,瘦身,增肌、增强心肺功能……很多男人在30岁以后忙里偷闲的钻进健身俱乐部,再不再是盲目运动。  相似文献   

11.
围绕“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这一国策,探讨了大中专生的健身意识状况,参与健身活动及掌握健身方法的状况,为下阶段制定健身措施,培养健身意识和开展终身健身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全民健身对知识分子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文献、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特尔斐法等方法,以我国8大地区4800名知识分子作为研究对象,4619名非知识分子作为参照,对知识分子健身状况与其身心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发现:知识分子健身状况总体水平偏高,且存在民族、性别、职业、年龄结构、健康、城乡、职业类型间的差异;知识分子健康状况明显好转。不同健身水平的知识分子,其生活方式、职业特征、身体与心理自我感觉均存在显著差异。生活方式、职业特征可以作为知识分子健身、健康状况的有效预测因子。身体与心理自我感觉可以作为知识分子参与健身活动心境状态的有效显示器;知识分子健身状况与其健身心理呈正相关,随着知识分子健身心理水平的提升,其健身水平呈现向上趋势。不同健身水平的知识分子,其健身心理各要素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对弱势群体体育健身需要、意愿和态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体育健身需要、意愿和态度水平,是影响体育健身动机、形成体育健身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从性别、婚姻状况、年龄、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类型和地区7个人口学变量,考察了弱势群体的体育健身需要、意愿和态度,以期为培养弱势群体的健身动机提供依据,为全民健身计划第二期工程的全面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市社区居民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石家庄市社区居民中随机调查10000人,主要从健身意识、健身项目、健身的时间,以及体育消费、家庭拥有健身器材的数量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石家庄市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水平较高,家庭拥有健身器材的数量较多,但是有近6成的人没有进行体育健身或不能常年坚持体育健身,在社区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和病弱,其次是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15.
宋庆祥  刘军 《中华武术》2023,(12):66-67
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而2016年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接着提出: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健身。随着两次全民健身计划的完成,公共体育资源在促进国民体质健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近年来关于公共体育资源的研究逐渐增多,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对构建大学生健身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健身环境的诸多因素的分析,探讨如何正确认识、利用和改造健身环境,以增强健身意识,提高健身效率。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全民健身锻炼的现状及发展战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5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锻炼计划纲要》。为了更好地了解我省全民在健身锻炼方面的现状,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我们对山东省居民全民健身锻炼的思想认识、全民健身锻炼的次数、时间、锻炼的内容、场所以及全民健身的区域特点和职业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东省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全民健身路径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对武汉市全民健身路径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发现:“全民健身路径”促进了“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和落实,提高了人民的健身意识和健身水平,改善了人民群众健身的条件,丰富了群众健身的内容。本研究在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对武汉市“全民健身路径”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健身产业化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自我健康投资市场的迅速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为我国健身产业的大发展带来了机遇。促进我国健身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健身产业体系,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改革体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体制,转变职能;建立不同层次的健身健美中心,有效利用现有场馆设施;加大健康投资的宣传力度;规范健身市场管理,等等。  相似文献   

20.
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该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解析,分析了数字赋能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并提出其实践转向。研究认为,数字赋能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数据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数字技术与全民健身的深度融合,实现全民健身服务更加精准智能、供给更加全面均衡和治理更加科学高效的发展目标。宏观层面,数字赋能推动了全民健身“智”与“治”的高效融合;中观层面,数字赋能促进了全民健身“供”与“需”的精准匹配;微观层面,数字赋能实现了全民健身“质”与“量”的同步提升。未来,可以通过创新数字赋能全民健身治理新模式、探索数字赋能全民健身供需协同新方向、打造数字赋能全民健身服务新生态等措施,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