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文] (齐)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病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惧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属之狱。”公曰:  相似文献   

2.
不死之药     
《历史学习》2006,(7):96-96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谒操之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也。[编按]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鉴赏》2009,(5):33-34,55
楚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  相似文献   

4.
粤人食芝     
粤人有采山而得菌,其大盈箱其叶九成,其色如金,其光四照。以归,谓其妻子日:“此所谓神芝者也,食之者仙。吾闻仙必有分,天不妄与也。人求弗能得而吾得之,吾其仙矣!”乃沐浴,齐三日而烹食之,入咽而死。其子视之,日:“吾闻得仙者必蜕其骸,人为骸所累,故不得仙。今吾父蜕其骸矣,非死也。”乃食其余,又死。于是同室之人皆食之而死。  相似文献   

5.
七大“罪”     
标题妙用引号——反入正出褒扬之意。首句中的“罪”和“魂不归”,中间各处“你该死”中的“死”,“第七大‘罪’”后面的三个“误”,也要加上引号。“第二大‘罪’”后面的“屈原之死,已告诫世人,敛才收性方可立身于世”,应改为“屈原之死,已告诫你——‘敛才收性方可立身于世’”——事关意之正反,不可不慎!“第六大‘罪’”应作为“第一大‘罪’”——根源在“朝堂”。“但是……”一段开启文义新层面——“多少人仰慕你”“多少人崇拜你”“多少人效仿你”——用“魂归”之意,照应开头补上引号的“魂不归”。  相似文献   

6.
〔原文〕崔武子1见棠姜而美之,遂取2之。庄公通焉。崔子弑3之。晏子4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5,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相似文献   

7.
苏格拉底被人控告,罪名有二:慢神和诱惑青年。慢神是思想罪,诱惑青年是教育罪。思想罪之不能容忍,亦由于其在教育上的“严重”影响。诱惑并败坏青年是当政者,甚至大众所不能容忍的。苏格拉底之死是由数百名审判官集体投票决定的,即使大众受了阴谋政客的怂恿,这种大众的意见也是不能忽视的。这件事发生在民主国,对比李贽之死,其事发生在君主国,很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8.
《屈原贾生列传》言道:“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名郡中……”①,“………居数年,怀王骑,坠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岁矣。”②从未及弱冠闻名乡郡,到方始而立哀泣致死,终其短暂的一生,贾谊始终在社会困苦与个人挫败中间起落浮沉,呼吸维艰。太史公曰:“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③事实上,在贾谊的生命当中,《服赋》长歌:“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④,死生之界固可泯然一同;而去就之际,却总是令他徘徊踌躇,两难选择。后人探讨贾谊时,往…  相似文献   

9.
[原文] 崔武子①见棠姜而美之,遂取②之.庄公通焉.崔子弑③之. 晏子④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⑤,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⑥,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⑦也,舍⑧之得民.” (选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有删节)  相似文献   

10.
神宗好名畏议 东坡既系乌台狱,天下名公知其冤而多不敢正言,唯张方平、范景仁上书救之。方平书盛赞苏子之才,谓“其文学实天下奇才,而犹碌碌无以异于流辈”等语。其书未达御览,后苏子出狱,见其副本而吐舌动色,或问其故,苏子不答。有问苏子由者,子由曰:“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与朝廷争胜耳。今安道之书乃云:‘其文学乃天下之奇才也’。独不激主人之怒乎?但一时急于救之,故为此言耳。”又曰:“但言本朝未尝杀士大夫,今乃开端,则是杀士大夫自陛下始,而后世子孙因而杀贤士大夫,必援陛下以为例。神宗好名而畏议,疑可以止之。”(《元城先生语录》)  相似文献   

11.
“考竞”是汉魏时的一种治狱程式。传统观点认为“考竟”是犯人受拷问死在狱中,与史籍中的有关记栽不能吻合。从词义训诂和文献中的“考竟”实例,可知“考竟”应是考问案情,穷究其事之义。在“考竞”过程中,罪犯因刑讯死在狱中,或被判处死刑,则是另外的法律行为,不能与“考竞”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2.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7,(10):1-1,10
【古文】张耳、陈馀,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①陈,为里监门以自食。吏尝以过笞陈馀。馀怒欲起,张耳蹑②之,使受笞。吏去,耳乃引馀之桑下,数之日:“始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  相似文献   

13.
《殽之战》异说江苏南通市三中陆精康《之战》末段,秦穆公引咎自责的一段话,标点解释一向颇多歧见。关键句子的意义,通常的、权威的说法是:①“不替孟明”:不撤去孟明的职务。②“大夫何罪”:孟明等人有什么罪?③“不以一眚掩大德”:不因为孟明的一次过失而抹杀他...  相似文献   

14.
【原文】狄仁杰狄仁杰字怀英 ,并州太原人也。仁杰 ,仪凤中为大理丞 ,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 ,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 误斫昭陵柏树 ,仁杰奏罪当免· 职。高宗令即· 诛之 ,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 :“善才斫陵上树 ,是使我不孝 ,必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 ,仁杰曰 :“臣闻逆· 龙鳞 ,忤人主 ,自古以为难 ,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 难 ,尧、舜时则易。臣今· 幸逢尧、舜 ,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 ,张释之廷诤·①,罪止弃市。魏文将徙其人 ,辛毗引裾而谏② ,亦见· 纳用。且明主可以理夺 ,忠臣不可以威惧。今…  相似文献   

15.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日《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  相似文献   

16.
虎恃勇毙     
人有之山而与虎遇者,其穷也,则谓之日:“虎,而且止!吾将与而斗丽死之也。”虎闻其言,丽蒂有懈焉,止以待之。其人间则伐树为梃,执焉而呼日:“虎来!”前与之合,而折其前之左足;既而又合,而折其右足,以死。  相似文献   

17.
在 人 的 一 生 中 , 有 许 多 本 来 不 愿 意 , 但 又 必 须 从 事 的 活 动 , 对 此 我 们 应 怎 么 办 呢 ?在 此 , 我 们 先 讲 一 个 故 事 : 本 世 纪 初 , 有 一 位 德 国 革 命 者 被 投 入 监 狱 。 那 不 是 普 通 的 监 狱 , 而 是 单 人 的 牢 房 , 囚 犯 被 迫 成 年 累 月 地 干 编 织 草 帽 之 类 的 枯 燥 无 味 的 活 儿 。 许 多 人 都 不 堪 这 种 折 磨 , 抑 郁 而 死 , 而 这 位 革 命 者 想 , 抱 着 这 种 厌 烦 、 憎 恶 的 心 情 去 编 草 帽 , 这 无 异 于 等 死 。 要 想 活 下 去 , 唯 一 的 方…  相似文献   

18.
礼贤下士     
孔子闲居,喟然而叹曰:“铜提伯华而无死,天下其有定矣!”子路曰:“愿闻其为人也何若印”孔子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以下人。”子路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则可,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则可,夫有道又谁下哉即”孔子曰:“由不知也!吾闻之:以众攻寡,而无不消也;  相似文献   

19.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名字叫陶盂(逃狱),“逃狱”是个跟他名字一样好玩的人。有一次我们班下午上化学课,化学老师看见坐在第一排的“逃狱”在睡觉,说道:“陶盂,站起来。”“逃狱”从梦想中醒来,化学老师说:“念一下这道题。“逃狱”身后的同学这时急忙告诉他讲到哪道题。“逃狱”听到后好像心里有了底儿,大声朗读道:“已知,乙烷的质量为0.25克,睾烷的质量为……”在那一瞬间班里的同学都憋着不敢出声,我们的化学老师年纪不大,站在讲台前忍了又忍,最后笑出了声。这时同学们再也不用强挺了,爆发出有史以来最热烈的一次笑声。…  相似文献   

20.
王月馥 《现代语文》2004,(10):23-23,8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日:“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日:“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