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西方面子观之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中西方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要想达到预期交际目的,人们就要考虑面子问题。分析了中西方文化与价值观的不同,探讨了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以引起人们对此问题的注意,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误。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面子”文化的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概念上、内容上、保全机制上以及所体现的价值观上。西方“面子”文化以消极面子为主,中国“面子”文化以积极面子为主,西方文化中的消极面子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存在的,中国“面子”文化中所包含的道德因素在西方文化中也是没有的,我们应了解这种差异,以便能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3.
拟从汉英问候语这个角度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面子理论的应用,发现中西方面子理论在言语式问候语的方式以及体态式问候语方面的应用是相似的,均是为了满足对话双方的积极面子;在言语式问候语的内容和问候语中的称谓语方面的应用则有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中国的面子理论更强调积极面子的满足,以期获得对方的喜爱或赞同,而西方的面子理论更注重消极面子的被保护,即不干扰别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面子礼貌理论的梳理和回顾,从称谓语、餐桌礼仪、问候语和告别语、称赞语和谦词以及非言语交际等五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中西方面子礼貌的差异,从而使人们在交际中维护交际双方的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相似文献   

5.
梅小华 《考试周刊》2011,(53):38-39
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由于立足于本族文化的交际模式会造成语用失误。本文根据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分析了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差异,指出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忽略了文化差异带来的语言相对性。  相似文献   

6.
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交际文化是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文化因素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存在很多差异。本文试图从社会习俗、时间观念和价值观三方面来探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语用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7.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传统英语教学由于忽视对学生跨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导致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较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包括:重视词汇蕴涵的文化差异,加强课堂教学对非语言交际的引入及注意中西方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差异。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以及价值观、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方面子管理、礼貌策略的差异变得显而易见。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以布朗、莱文森和顾曰国的相关理论为框架,结合中美电视剧中的会话语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目的是使跨文化交际者了解对方的面子管理和礼貌策略特点,避免发生误解和交际失误。研究发现:1)汉语会话者比美语会话者更注重面子;2)在和与自己地位相同或相近的人的对话中,汉语会话者尽可能地尊重对方的面子,美语会话者则强示自己的身份面子;3)在和比自己地位高的或相远的人的对话中,汉语会话者会通过沉默等方式维护自己的身份面子;而美语会话者会重新修正并施加自己的身份面子。  相似文献   

9.
社会规范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中西方文化的社会规范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文章从道德性规范、契约性规范和行政性规范等三个方面阐述社会规范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制约.构建社会规范系统下的跨文化交际模式,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对各自的语言交际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基本特征及其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影响,进一步阐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针对教学中跨文化能力的提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英语专业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教学质量明显好转,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提高。但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上,国学(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母语和本民族文化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教学中所提倡的文化教学,仅有目的语文化的输入,是文化单向性传输,这导致了英语专业的学生汉语水平下降、国学知识匮乏,在跨文化交际时,出现国学的"失语现象"。如何在教学中,从深层次上认知文化,突出西方文化特色,渗透国学知识,较好地解决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问题,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使国学对英语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英语教育者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12.
宋菲 《海外英语》2012,(14):232-233
This thesis focuses on different Chinese and western attitudes towards"Face"in communication.Based on Brown-Levinson’s Face Theory and the study on each definition of"Face"and its causes,it is concluded that Chinese people place emphasis on"collective face",whereas Westerners pay attention to"individual face".There is a mixture of factors that result in these salient differences,which should trace back to their long-existing historical,cultural and linguistic diversity.With the discussion on various aspects of the"face",there will b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通过问卷调查,从学生视角重审英语专业教材《高级英语》涉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内容、练习及活动设计。研究发现该套教材虽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英语技能有很大帮助,但教材内容在文化多样性、文化批判意识和个人叙事能力等方面略显乏力。为此,文章立足学生需求从中国文化知识、时代性、交际策略、故事性等方面为今后的教材编撰和教材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不应局限于外语语言本身,更应引导大学生去探求和理解语言背后相关的社会和文化含义,促进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满足现代社会对大学生外语能力的要求。论述了跨文化交际教学与英语教学的相互关系,阐析了跨文化交际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而介绍了跨文化交际教学导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文化作为两种文化形态,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忽视中西文化的差异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通过对这两种文化的差异及其原因的研究,可以给英语教学中如何避免文化冲突以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提供可借鉴和参考之处。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全球化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学已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目标.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相通是文化交流的基础.认同中西文化差异,尊重并理解西方国家文化特点,才能增强英语学习兴趣.转变教学模式,加强阅读和听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语言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实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中国人学外语的也日渐增多。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冲突,要想与西方人顺利交往,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跨文化知识。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语言,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英语教师,有责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外语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如果不重视传授文化知识,必然会引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以Schumann的"文化导入"和Swain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为理论依据,探讨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导入与输出,让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跨文化知识的输入积累,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要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就必须以实现跨文化交际为着眼点,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对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形成系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大学英语教学要讲究策略,策略的实施则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本文讨论了跨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因素——性别差异,也就是英语学习在男女学生身上所呈现的不同。如何把跨文化交际学与"因性施教"很好的结合起来,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