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一学生抢着答,初二学生催着答,初三学生逼着答。”这便是当前课堂发言状况的真实写照。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年级越高,举手回答的学生越少,到了初三和高中几乎没有学生主动举手回答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常常会无奈地采取“点将式”“火车式”等方式提问。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逆反心理。如何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主动地举起手,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呢?针对这一问题,我校领导和教师达成共识:在课堂里,学生享有一定的权利。首先,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利。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不必过多指责。其次,学生应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即有选择回…  相似文献   

2.
初一时,老师提问,有90%的同学举手,有一半的同学能主动发言;初二时,老师提问,有60%左右的同学举手,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同学能主动发言;初三时,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人寥寥无几,每节课基本是老师讲,学生听或做笔记。"填鸭式"的传统教学不仅让教师感到累,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培养出的多是"高分低能型"的人才。现在社会突飞猛进地发展,给当代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人才培养,重在教育,而教育的主阵地又在课堂,即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3.
家教文萃     
《家教指南》2004,(11):32-33
小学生六项课堂权益课堂权益一:允许学生随时提问记忆中的小学课堂,是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不时地抛出一个个问题,点名让台下正襟危坐的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权利严格地分配给老师和学生。小班化教学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碰到问题不用举手,随时都可以站起来发问。课堂权益二:允许学生插嘴“发言先举手”,这是课堂上的老规矩。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学生都把小手举到老师跟前了,老师还是只点了一名学生回答问题。事实上,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满足的欲望非常强,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插嘴很有必要。课堂权益三:允许…  相似文献   

4.
提倡多向交流。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问、学生答,甲同学答错或答不上来,再请乙同学回答。在这种一对一的交往形式中,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地坐着,规规矩矩地举手,耐心地等待发言的机会。可以说,学生没有或很少享受到自主思维、自我发展的乐趣。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状况,实施多向交流,以便学生能够在一种幸福的体验中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交流形式既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答;还可以是学生提问,学生答。多向交流既可面向学生个体,也可面向学习小组。孩子们从中就可体验到主动学习的快乐。尝试自己编题。…  相似文献   

5.
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是课堂提问的一贯模式,然而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没有学会“问”,而是只学会“答”,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问”的权利和能力,陷入被动状态。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无疑地是问号”。只有当问题从学生心中自发冒出来时,他们的想象力、理解力、领悟力才能培养出来,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差异发展。因此,课堂提问也该转变观念,打破教师的垄断地位,让学生人人参与,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功能,让他们在主动质疑、释疑中实现自我差异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学的课堂相对于小学的课堂要冷清得多。小学的课堂,老师的问题一提出,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抢着回答,小胳膊肘杵的课桌咚咚响,教师如果控制不好,课堂甚至有点乱。但到了初中,尤其到了九年级,能主动举手回答教师提问的人已寥寥无几。作者分析了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袁辉  刘柱石 《湖南教育》2005,(22):20-21
古代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得了怪病,去请教医生。医生问他病情如何,他回答“:每当我说话时,肚子里总有一个声音要重复这句话。”医生说:此乃应声虫在作怪。”在我们的课堂中,这种“应声虫”现象并不少见。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或让学生评价某个同学的发言时,总有一些学生不加思考,随口以“好”“对“”知道了”等简单词语作答,至于别人是不是真正答得好,是不是答对了,他对别人的回答是否真的听明白了,他们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类学生他们也许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他们的回答只是对教师问话的一种回应而已,这就是课堂中“应声虫”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8.
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对话就好比打乒乓球,教师提问,就像发球,学生回答问题,就像接球,同时又把“球”推回了教师。“球”指的是学生的发言,要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师必须具备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素质。那就是要准确地接住学生的“发言”,这就是理答。  相似文献   

9.
课堂权益一:允许学生随时提问记忆中的小学课堂,是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不时地抛出一个个问题,点名让台下正襟危坐的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权利严格地分配给老师和学生。小班化教学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碰到问题不用举手,随时都可以站起来发问。课堂权益二:允许学生插嘴“发言先举手”,这是课堂上的老规矩。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学生都把小手举到老师跟前了,老师还是只点了一名学生回答问题。事实上,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满足的欲望非常强,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插嘴很有必要。课堂权益三:允许学生质疑老师老…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会发现这样一种规律:学生年级越高,举手发言的越少,到了初三、高中已很少有学生举手。许多教师无奈,只得采用“点将式”、“火车式”、“集体问答式”等方式提问,这更加重了学生对“举手发言”的逆反心理。一些学生坦言自己有心里障碍,这手就是举不起来。如何解决这一现象成了许多教师苦恼的难题。据《文汇报》报道: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在课堂教学中试行“不需举手,自由发言”的新做法,打破了“要发言,先举手”的课堂陈规,深受学生欢迎。经过近一年的试行,如今这一举措正在大境中学全面推行。大境中学…  相似文献   

11.
杨燕 《中学教学参考》2013,(33):105-105
在课堂上,主动举手、积极发言和参与问题讨论是学生应该具有的学习态度。但是,如今的学生却并非如此,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但不主动举手发言,当教师点名让学生回答时也总是“嗯嗯啊啊”的说不清楚,甚至不愿意开口。这导致师生、生生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学生都不愿意将自己的心事公开。那种青春年少时期的单纯与直率逐渐消失,在心理和思想上有很大部分的保留,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发言的状况一直困扰着许多教师。有的教师为此使出了浑身解数,但学生仍然无动于衷;有的教师在种种努力失败后,不得不继续“沙场秋点兵”的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是否积极,不仅与教师的提问技巧密切相连,同时也涉及到学生的个性、身心发展问题。当然,许多教师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在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里,我们编发两篇关于这方面内容的文章(“打开学生‘答’的天窗——议如何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让安静的语文课堂热闹起来——浅析高年级学生发言不踊跃的成因及对策”),希望能给您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可喜的是,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完全灌输性的、“独白式”的语文课堂教学现象,目前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又普遍呈现着一种典型的“问答仪式”。在这种仪式支配下,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学生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学生被指名回答问题时,教师有时候还连续地补充追问。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只做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而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下一个问题……这种“问答式”教学,表面看去,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虽…  相似文献   

14.
初中化学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发言、提问、"投石问路"是一种大胆的创新教学方式。因为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良好,所以教师更应该在化学课堂上引导、培养和鼓励学生发言。如此才能让学生真的敢于"投石问路",乐于主动探索。  相似文献   

15.
贾小飞 《语文天地》2014,(28):32-33
目前,语文课堂的提问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课堂效率。如果教师注重问题的有效性,注意提问方式,将会使学生受益更多,也会让自己更加成熟,成为一名优秀的有影响力的教师。一、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1.无意留白式提问有的教师会习惯性地问道:“两只黄鹂鸣什么?”学生一齐回答:“翠柳,”“一行白鹭上什么?”学生高兴地回答“青天,”……这种无意留白式提问,教师只想复习一下或只是随口一说,本来没有问的意思,但是学生的热情高涨,配合  相似文献   

16.
厉天宝 《上海教育》2010,(11):54-55
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相关问题以及问题链或问题串,试图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却经常会看到:问题被提出后,学生或者不会回答,或者不配合回答,或者回答错了,或者没有按照教师设想的思路回答,致使教学陷入“尴尬”的冷场境地。许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也为了摆脱困境,草草地结束师生对话,转入下一个话题。这样,教学过程表面上看起来顺畅过渡,危机得以化解,实际上这种有问无答、有问误答、不答不引、误答不导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提问的质量,使课堂提问后应该产生的正效应变成了负效应,导致教师精心准备的问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课堂教学失去了学生知识“生长点”产生以及提高的机会。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中提问前问题的设计,更应该关注问题提出后所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李玉凤 《新课程研究》2010,(4):130-130,134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常规武器”。要发挥课堂提问在启发式教学中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上提问要注意如下问题:1.要注意提问的对象。提问的对象应当是全班学生,问题的设计必须要从全班学生的实际出发,能够抓住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使全班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要避免那种因问题太难而使大多数学生变成旁观者、成为局外人的局面;平时举手少者先,多次举手而一次未得者先,想举手而又不敢举手者先;屡答屡对者后,屡答屡错者先。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使他们喜欢这种场所,必须改变那种“老老实实听课,规规矩矩发言”的传统要求。允许学生坐在坐位上就可以发言,允许学生有较自由的坐姿,允许学生自由到讲台前发表见解,允许学生为别人喝彩。课堂上可以教师提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提问教师答,还可以学生提问学生答。这样学生就不会被动地跟着老师设计好的思路走,而是充分享受学习、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教材为准绳,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喜欢把知识嚼烂后,喂给学生。力求面面俱到,逐段逐句地评析.把活生生的思想品德课上成解剖课、演绎归纳课。失去了思想品德教学的本来面目。其次,平时司空见惯的情景是: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学生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学生被指名回答问题时,教师有时候还连续补充追问,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只做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而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下一个问题。这种“问答式”教学,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始终处于“被迫问”的状态之中,教师垄断了课堂上的教学沟通.阻断了学生与教材的直接对话。第三、思想品德课堂上由于对知识教学的过分强调,使人的精神陶冶受到忽视,  相似文献   

20.
《教育导刊》2004,(13):64-64
允许学生随时提问记忆中的小学课堂,是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不时地抛出一个个问题,点名让台下正襟危坐的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权利严格地分配给老师和学生。小班化教学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碰到问题不用举手,随时都可以站起来发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