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代的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死亡意象,其间蕴藏着哈代自身生命中最为深切隐秘的体验,本文就从这些死亡意象出发,探讨其与哈代生命体验之间的隐微联系,以深入体悟哈代小说独特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2.
通往死亡的漫漫长路——奥尼尔的悲剧阐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琳 《世界文化》2010,(2):25-26
在英语戏剧史上,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通常被称作继莎士比亚和肖伯纳之后的第三代英语剧作家代表,在美国文学史上,他又被公认为美国戏剧之父。奥尼尔一生致力于悲剧创作,是一位著名的悲剧大师,他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总的倾向是悲观的。“我们本身就是悲剧,是已经写成和尚未写成的悲剧中最令人震惊的悲剧”,这种思想植根于他个人的坎坷生活,  相似文献   

3.
<正>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是英国19世纪末著名的小说家、诗人,他被誉为维多利亚时期的“悲剧大师”,中国近代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曾盛赞他为“当今文学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甚至能与莎士比亚、卢梭、尼采等人并驾齐驱。哈代乃沟通英国文学由维多利亚时代跨越到现代的一座桥梁。他的文字如同一幅淡雅的田园风光画,巧妙地勾勒出英国的自然风光与人情风俗,宛若荒原上破土而出的石楠花,散发着野性的芬芳。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托马斯·哈代感到整个世界是令人恐怖的,而人类的处境又是毫无掩饰地冷酷无情,那么,他的个人生活却出人意外地宁静和富有乡土气息。他虽然经历了伟大的维多利亚时代,他对于紧张、真实、艰难的现时代也略有所见。哈代是英国的伟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仍然为学术界人士和一般读者所喜爱。托马斯·哈代生于1840年,是多塞特郡一个石匠的儿子。贫困的家境给托马斯带来了自卑感,不过,他也获得了三大天赋——母亲对书籍的爱好;  相似文献   

5.
罪与美——韩国金基德影片的暴力美学与死亡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基德电影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气息。宗教哲学对人的命运的不可把握的悲剧意识。深深影响着金基德。在他的电影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往往都是通过暴力与死亡两种隐喻意象实现的。我们于其中常常可以读出一种无法排解的悲哀、痛苦、忧伤、绝望。这种无法排解的情绪一定意义上来自金基德对人生命运不可把握的理性思考,来自对人性本能及社会现实中意识形态与权力结构对人性情的异化与扭曲的无情批判。在他的电影世界里,那些看似平淡的生活里,总是隐藏了某种动人心魄的力量,寂静世界里潜伏着震撼人心的罪孽。  相似文献   

6.
1867年6月,托马斯·哈代正在伦敦专攻建筑设计,这时的哈代已二十七岁,功名未就,两年多以来写的诗连一首也没有得到机会发表,而且健康状况也颇为不佳。医生劝他到乡下去住一阵子。碰巧,他的一位同乡建筑师海克士正要找个助手,哈代便去信海克士,接受了这一工作。这一次故乡之行对哈代受益非浅。医生的嘱咐,清新的空气,适当的营养——每天一瓶当地产的浓牛奶,风雨无阻的乡间散步,使哈代的身体逐渐好转,他的面颊上重新出现了青春的光泽。哈代又开始思考如何敲开文学的大门,继续两年多来接连遭到的失  相似文献   

7.
最好的时光     
我们时常听到孩子们希望自己长大成人,而老人们但愿自己青春再现。人们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欢乐与痛苦,谁能在自己的不同年龄期中得到欢乐而不把时间浪费于无谓的悔恨之上,谁就是最快乐的人。儿童时代没有什么负担,不会感到生活困苦。一个小孩如果有慈父良母,他便会丰衣足食,受到照顾和宠爱,无忧无虑地度日,在他的一生中不可能再得到那么多无偿的好处。此外,生活总是不断地把一些新奇的事物展现在儿童面前——那些对老年人来说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事。孩子们能够在雨水和积雪中寻觅乐趣,初临海滨对他来说是一次奇遇。但孩子也有孩子的苦恼,他不能象他认  相似文献   

8.
司汤达去世后,人们遵照他的遗嘱,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了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亨利·贝尔,米兰人,写过、爱过、生活过。”亨利·贝尔是司汤达的本名,因此出现在这个墓志铭中并不令人奇怪。同时,这位多情、奋进的大作家,在59年的生命历程中也的确“写过”、“爱过”和轰轰烈烈地“生活过”,所以他对自己的生命历程所做的概括也完全是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9.
每当人体精力不足时,人就会感到疲倦、或者混身不舒服。人体之所以精力不足,固然与饮食失凋、缺少锻炼、职业和生活上的压力等原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人们没有掌握自己机体的生物节律。为了适应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人们怎样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呢?清鹰大家都知道,对一名赛跑运动员来说,他的起跑不成功,则很难跑出好成绩。作为上班族的一员,如果你清晨起床后的穿衣、洗漱、吃早餐、直到奔向工作单位等一系列活动是在不到3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的,这样的安排肯定不合理。因为我们的身体不能像启动一台机器的开关那样,从刚睡醒时的昏沉状…  相似文献   

10.
“单凭他的四五部长篇.他在文艺界的位置已足够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并列。”以上文字为徐志摩追忆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所作。其情真意切,景仰崇拜之情跃然纸上。除了于文字间表达对托马斯.哈代的敬仰之情,徐志摩更曾远赴英国以一睹偶像风采。那么,托马斯·哈代和徐志摩又有着怎样的文学因缘?  相似文献   

11.
读者如果想从一张英国地图上找出托马斯·哈代在他的小说中提到的城镇或乡村的话,那么一定会感到失望。人们熟悉的地方,如:梅尔切斯特——《无名的裘德》中,裘德·范立修复大教堂的地方;《远离尘嚣》中,人们认为特洛伊中士淹死在那里的路尔温德河湾;卡斯特桥的集市小镇;沙埠  相似文献   

12.
正龚自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之交经世致用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潮的重要先驱。作为一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起过开风气作用的著名思想家,他不仅具有引人注目的政治、经济思想,而且也具有丰富的文化思想。他有关黄帝、炎帝及炎黄文化的论述,就是他文化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对炎黄为"民族始祖"的体认龚自珍明确认为,生活于中华大地上的人们,  相似文献   

13.
刘亮 《世界文化》2011,(12):12-15
伊萨克·伊利奇·列维坦(1860-1900)是俄国杰出的写生画家、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巡回展览画派的成员之一。列维坦对俄罗斯大自然的美有非凡敏锐的感受力,他善于表现瞬息万变的大自然朴素、内在的魅力,通过描绘俄罗斯人所熟悉的、处处可见的典型景物,表现人的思想、情绪,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对生活的体验。列维坦多以黄昏、傍晚、暮色为主题,情趣谐和,意境幽邃,寓情于景,深刻而富有个性地表现了人的心灵与大自然生命的联系。他酷爱俄罗斯文学和音乐,把自己从文学和音乐中汲取的养分都糅进画作之中,开创了俄罗斯风景绘画的新境界。被誉为“歌咏大自然的诗人。  相似文献   

14.
小泉八云的文笔优美流畅,来日本后发表的作品差不多都是用英文写的。他对日本的伟大贡献,不仅是在松江、熊本、东京任教,更重要的是向外国,特别是美国介绍日本。他不是用外国人的眼光客观地介绍日本,而是带有自己的偏爱,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他的另一个功绩,也许是更大的贡献,便是使日本人认识了自己。当时日本刚开始有议会,一味崇拜舶来品,轻薄自己。是小泉八云让日本人重新认识自己祖国的美好。这一切,他不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而是从日常生活方面加以揭示的。如果这  相似文献   

15.
对于留学莫斯科国家戏剧学院的查明哲博士,国内业界同行和观众却是从《死无葬身之地》那阴暗如晦的审讯室、跨过《纪念碑》旁那触目惊心的少女尸体旁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那薄雾笼罩的白桦林的聚光灯下认识他的。人们通过查明哲的戏,认识查明哲,熟悉查明哲,佩服查明哲。对于查明哲来说,戏剧既非文人的纸上谈兵,也不是某些大师的“灵光一闪”,戏剧纵横弥漫着人类的情感和思想,是一座寄托人类精神的圣殿。他尤其对俄罗斯人“没有戏剧,无法生活”的剧场情结感慨万千。数年留学生活使他看到,即使在俄罗斯人民那些白天为黑面包、土豆泥发愁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吐温妙语连珠章士法在纽约的一次宴会结束时,马克·吐温连珠炮般地回答人们向他提出的问题。他说:“写作当中,一个人自己说自己的事,通常比别人来说关于他的事更有力,更有戏剧性。”有人打断他的话,问“假如有一个人死了,由这个人自己来说他死了更有力吗?”...  相似文献   

17.
正在西周时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所有的财产与人口,都在政权的管辖范围内。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血缘宗法制与等级礼乐制走向崩溃,于是墨子"背弃"周道,创立新说。墨子是我国古代下层民众的杰出代表,他从社会经济发展、下层民众的普遍利益得到保障,从对国家民主政治生活的要求,从国内及国家间和平等几个不同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民本"倾向的思想。墨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重"利",因此,人们常常把他称为功利主义的思  相似文献   

18.
在印度,宗教气氛充满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印度社会一直是个忠于宗教的社会,并因此而闻名于世。印度明的古老与神秘之处,就在于它的宗教。从吠陀前期一直流传至今,宗教已成为印度人生活的最高理想。印度人认为,人的一切活动,最终目的是宗教职责的积累。他们认为,印度社会与西方有着显差别,在印度人看来,西方社会注重经济和物质幸福,在一切活动中把物质幸福放在首位。而印度人则不然,印度社会注重宗教精神,一个人从出生就同宗教联系起来了。宗教不仅约束人的思想行为,而且宗教力图以神的观念解释世界和社会。在印度,一年中有366个节日。除了国庆节独立日,其余全部都是宗教节日。印度人往往在家里最主要的部位摆上一个神龛,供奉着自己所信奉的神。然而,  相似文献   

19.
没有一个人会向贫穷脱帽致敬的。而这位艺术家甘于困顿,只为追寻他的梦想!他对自己艺术观持之以恒的坚持,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崇敬与纪念。——作者手记  相似文献   

20.
汉密尔顿是最早洞察债务的益处的人之一。他所生活的18世纪,人们的观念普遍保守,债务被绝大多数的人视为洪水猛兽,是将国家和个人带入灾难的魔鬼。汉密尔顿顶着巨大的压力,写了大量的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向民众和国会说明债务的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