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姑苏行     
冯慧敏  张含 《学语文文丛》2004,(11):108-109
这里没有六朝金粉的纷繁富丽,这里没有晨钟暮鼓的厚重肃穆,这里也没有钱塘春色的流翠滴红……在这里,仅有那粉墙黛瓦间升起的袅袅炊烟,诉说着她的安逸与恬静。  相似文献   

2.
姑苏情结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风桥夜泊》给人多少姑苏梦!苏州的美丽,在于小桥流水,在于江南园林,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于苏州人的文化魅力。本文作者以纤细的笔触,饱满的情感,清丽的词藻,为你描绘出苏州的风情,苏州的倩影,苏州的魅力,你不妨跟着作者的思绪漫游苏州,体味苏州———主持人石林  相似文献   

3.
姑苏台考     
姑苏台,《吴地记》谓之“因山为名”。姑苏山,本名故胥山,盖胥者舜臣名,佐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吴,故名山为故胥。历代音转而为姑苏、姑余。因之,姑苏台,又名姑胥台,简称为苏台、胥台。后来山又因台得名,亦有称山为胥台山者。姑苏台,是春秋之际吴王的离宫别馆,是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处豪华建筑。东汉袁康、吴平所著《越绝书》载,阖闾“秋冬治城中,春夏治姑胥之台。”又载,“胥门外有九曲路,阖闾造以游姑胥之台,以望太湖,中闚百姓。”可知姑苏台是当年吴王的治事中心,又是游乐场  相似文献   

4.
烟雨姑苏     
杨青 《中文自修》2007,(10):26-26
2006年7月26日星期六微雨清晨上车,匆匆掠过了沿途风景,不久就到了苏州。刚下车便觉有些薄寒,空中浮动湿意似有还无,想起昨夜听了一夜雨,也就不怎么奇怪了。只是这几点微雨,竟从上海落到了苏州,却也有些意趣。拙政园前,此刻已是门庭若市,抬头见月洞门上题着二字"通幽",不禁莞尔——也是有点失落吧,毕竟想象中的姑苏情景,原该是寥落行人,数缕烟云的。  相似文献   

5.
姑苏行     
张含 《学语文》2004,(11):108-109
这里没有六朝金粉的纷繁富丽,这里没有晨钟暮鼓的厚重肃穆,这里也没有钱塘春色的流翠滴红……在这里,仅有那粉墙黛瓦间升起的袅袅炊烟,诉说着她的安逸与恬静。  相似文献   

6.
记寒山寺,写山门、塑像、铜钟、碑刻、枫桥,为张继《枫桥夜泊》的境遇铺垫,在回首千年古刹之时,发幽古之情——此两者相得益彰,寺因诗而名扬四海,诗因寺而永远流传。[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姑苏十二娘     
欸乃一声,竹篙撑出半边天;轻舟一泻,船娘山歌遍水乡。伴随着吴侬软语的船歌,悠扬着江南风味的小唱,穿越着一个又一个石拱桥洞,流淌在江南小河里的船娘,如下凡的仙女一般飘逸。  相似文献   

8.
姑苏的回声     
<正>乘舟至水乡,水乡之美,美在角隅。譬如拙政园的香洲、沧浪亭的青藤、狮子林的奇山、留园的游鱼……但问客苏城何所忆,却是一舟河水胜人迹。苏州城,河道如游丝蛛网般蔓延开来,嵌进一排排粉墙黛瓦的楼屋中,那些柔美如练的水上还系着几只乌篷船。黑衬着白,白笼着黑,天空是青碧色的,道里河水也是青碧色的。两岸杨柳轻飏,一座座石桥伫立河上。站在桥头,风景如瀑流泻下来,在眼眶中绵延,波动,美若一幅写意勾勒的水墨画,漾出江南独特的韵味,清清淡淡,似水流年。  相似文献   

9.
姑苏小记     
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记得那次我们一到苏州,就乘车直奔虎丘。进了虎丘大门,看过鸳鸯冢、断梁殿、试剑石、真娘墓后,便来到一块方圆  相似文献   

10.
姑苏的水     
姑苏是有名的“东方水城”。这里的水总是那么湛蓝,透亮,一条条河流远远看去就像一条条玻璃街,上面的浮萍就像用来装饰的绿色小草。  相似文献   

11.
《枫桥夜泊》是唐诗中的杰作,脍炙人口。很多同学在小学就会背诵这首诗,但是你知道“姑苏城外寒山寺”的来龙去脉吗?不妨耐下心来,花一点儿时间,听听侯老师的解说——  相似文献   

12.
姑苏的水巷     
绿水,碧波,悠悠扬扬,宛若一条又长又窄的曲线。无数条这样又长又窄的曲线,勾勒出一座誉满中外的江南水城。哦,姑苏的水巷,我心中的柔波。你永远是那样的长——长得蜿蜒飘逸,风度翩翩;你永远是那样的窄——窄得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3.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枫桥镇,建于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高僧寒山曾在此寺修行,遂改名寒山寺。唐代诗人张继举棹归里,夜泊枫桥,一首《枫桥夜泊》,脍炙人口,寒山寺钟声由此传扬中外。  相似文献   

14.
姑苏看水     
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 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  相似文献   

15.
姑苏看水     
张宏 《大中专文苑》2008,(11):65-66
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  相似文献   

16.
姑苏的竹     
<正>古人有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竹,是姑苏这座水乡古城人文历史的重要载体,滋养出吴文化雅不废俗的特点。园中栽竹,文人咏竹,就连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处处与竹“结缘”。论苏州园林之竹,当从沧浪亭开始。沧浪亭自宋代苏舜钦筑园以来便以修竹为盛,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栽竹最早、竹的品种最多的一座。苏舜钦所写的《沧浪亭记》中,既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之言,亦有“澄川翠干,  相似文献   

17.
姑苏看水     
<正>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但是,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水,简直就是这里无所不在的魂魄。  相似文献   

18.
姑苏水乡游     
清晨,我们穿过古城曲折幽深的小巷,走出间门,漫步来到七里山塘。关于这条七里长街,有段饶有兴味的故事:相传在很早以前,山塘一带瘟疫流行,河道阻塞,老百姓吃尽了苦头。后来,有位老人告诉大家:山塘所以蒙难,是因为虎丘山上的白虎斗不过狮子山上的青狮,只要疏通河道,同时在山塘沿堤筑七只石狸,以助虎威,就能消灾免疫。  相似文献   

19.
钟琴 《中国德育》2005,(6):77-78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十里的枫桥镇,创建于南朝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刹普明塔院”。相传唐贞观年间寒山子曾在此当主持,遂改名寒山寺。唐朝诗人张继当年途径寒山寺,触景生情写下了《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此,诗韵钟声,脍炙人口;寺以诗名,传播中外。  相似文献   

20.
苏州,祖国灿烂文化中的瑰宝,往昔曾引起多少文人骚客的赞叹,如今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这固然是因为苏州有旖旎的湖光水色,别致的园林和幽雅的小流桥水,而西园、灵岩、寒山古刹的红墙青瓦、宝殿琼阁和园林的相映生趣,也是其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