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代人格危机与大学生人格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转型中,当代社会出现了较为普遍的"边际人格"和副现代人格.根据当前的社会文化现状和人格发展规律,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应着力贯彻文化自觉、促进人格整体和谐发展、教育与自我修养相促进等原则.  相似文献   

2.
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是其赖以生存,发展和延续的重要原因,因此,只有在传统文化,传统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方可建立新的文化大厦和新的人文精神,本文拟就我国现化代进程中从传统人格到现代人格的建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宜兴市悲鸿实验小学坐落在屺山之麓、蠡水之滨。徐悲鸿大师故乡特有的地域优势和人文资源构建了学校独特的精神文化和教育特色。学校从徐悲鸿卓越的艺术生涯和不朽的人格境界中发掘深刻的文化内涵,提炼恒久的精神元素,构建起完整的"悲鸿精神"图腾体系,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与师生人格建构的根本诉求,用以引领学校发展,激励师生成长。从悲鸿精神到学校文化,悲鸿小学将目光聚焦于"精神",将行动着力于"文化",在以培育精神文化为主旨和主线的文化建设实践上,走过了追寻、熏陶、体验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转型中,当代社会出现了较为普遍的"边际人格"和副现代人格。根据当前的社会文化现状和人格发展规律,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应着力贯彻文化自觉、促进人格整体和谐发展、教育与自我修养相促进等原则。  相似文献   

5.
文化与人格关系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秀莲 《教育研究》2006,27(12):79-83,96
以文化学的视角审视,人格是个体在特定文化状态下的生存样态,其实质是一种文化人格,即个体在接受特定文化熏陶时,通过对特定文化的内化及个体社会化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文化与人格的研究产生于20世纪初叶,90年代后,文化与人格研究领域呈现出多层面、跨学科的研究态势,跨文化层面、文化间层面和文化内层面上的人格研究同时进行,并均有突破性进展。文化与人性的关系、人格结构的普遍性、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的机制、跨文化的普遍性人格特质、文化间的差异与典型人格的关系等问题成为这一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绚丽瑰宝,为民族发展延续、社会稳定和谐、个人成长成材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新的传承和发展,对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树立崇高人格、提升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传统文化为视域,依托高校环境,探索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个体人格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或本质,它的形成和发展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相联系,特定人格往往是特定文化的必然结果。文化对人格的塑造是通过前期生存教育、社会化教育、社会控制教育来进行的,并且通过对人格的评价及再塑造,塑造出完整的人格。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文化面前绝不永远是消极被动的,它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改变环境,创造和发展社会文化。文化与人格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8.
在网上开展科技文化活动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的教育活动形式。网上开展科技文化活动是以开放的、灵活的、终身的教育发展为目标,是传统教育的延续发展,又具有传统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点。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掌握网上开展科技文化活动的特点,积极调动和组织各方面力量,着力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网络素质和科技素质,用实际行动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的战略。  相似文献   

9.
班级文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德名 《考试周刊》2008,(47):207-207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班级文化环境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班主任应着力从以下方面的班级文化建设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儿童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期,近年来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儿童人格的培育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持续和广泛的关注。文化会塑造和影响人,它与人格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基于玛格丽特·米德“三喻文化”的视域,揭示出儿童人格发展需要三喻文化的原因,即:前喻文化是引领儿童人格发展的精神基石,并喻文化是引领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手段,后喻文化是引领儿童人格发展的未来趋势,并从教师和家长的角度提出儿童人格培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素质养成来达到育人的目的。音乐素质的养成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形成健全的人格。新形势下,高校应通过音乐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利用网络音乐拓展德育空间,加强学校音乐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化与大学德育存在着紧密的关系。首先,网络的发展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文化;其次,大学德育教育中人的培养离不开先进文化的熏陶和默化。由于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虚拟性和时效性特点给大学德育带来了挑战。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坚持育人为本,创新德育技术和优化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教师素质,塑造专家型德育队伍,从而发挥网络文化对大学德育的价值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精神文化,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高职院校在大学生道德建设领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惟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将以德治国思想贯穿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实践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层级式道德体系,增强德育实效性,才能有效防止大学生的道德失范,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4.
将传统文化纳入高职德育,可以消除工具理性对高职教育的负面影响,实现高职教育本质回归,消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增强德育磁性,提高德育质量。为此,提出将传统文化纳入高职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辅导员德育专业素养是影响大学生品德发展的前提条件,是高校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关键因素,是其专业伦理发展的根本要求。德育专业素养内容包括德育专业观念、德育专业能力、德育专业智慧。提升辅导员德育专业素养需增强从业幸福感,培养志业精神;弘扬优秀群体文化,陶冶文化品格;开展德育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大学生要在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担当起自身的使命,必将奠定在其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上。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其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大学思想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养成的基本途径,大学生自我教育与修养是其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主要途径。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养成的过程中,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与自身修为、知识与道德、语言与行动等关系。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是大学德育中的重要内容。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精神的发展、个体精神安顿和道德人格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德育要想获得教育实效,必须遵循“人性化德育”的教育理念,创设师生共同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传统文化教育在德育课堂上“活起来”,使优良的道德传统内化为学生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完善学生的人格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8.
乡土文化是学校德育用之不竭的宝库。灿烂悠久的盐湖文化,为我院德育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宝藏。我院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育人环境;汲取乡土文化精髓,充实德育教学内容;以乡土文化活动为载体,拓宽德育途径;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吸收企业文化;结合专业,加强道德践履,固化道德品质;发扬蒲剧文化,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展示校园德育成果,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发展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教学目的外,英语教学应尽可能满足社会需求。英语教学中推进德育以及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为此英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英语教师德育素养,推动英语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诗意德育是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诗意言说的方式,让学生在诗意文化的熏陶下,涵养诗意情怀、发展诗性智慧、形成诗意品质、积淀诗意语言的归真、求善、至美的德育。学生积极人格发展召唤诗意德育,诗意德育也发挥着促进学生积极人格发展的功能。实现这种功能的策略是在生活的诗意中历练学生的积极人格;建构家庭、学校、社会三元融合的诗意德育体系;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自由精神,促进诗意人格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