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顺铭 《新闻界》2003,(3):9-11
最近几年,几家颇有影响的出版社翻译了几套国外质量上乘甚至堪称经典的新闻传播学著作。煌煌译著,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审视国外新闻传播学术发展状况的窗口,对于繁荣我国新闻传播学术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换血意义。然而,学术引进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一些概念术语翻译混乱,有的错译甚至让人不明所以。比如在美国传播学家埃弗雷特·罗杰斯的名著《创新的扩散》的中译本中,①译者把核心概念“criticalmass”翻译成“临界大多数”,这显然错了。源于物理学术语“criticalmass”对应的中译表达不是“临界大多数”,而是“临界…  相似文献   

2.
本文尝试从传播学的视角对翻译新闻这一实践活动的传播主体、媒介、内容和受众进行分析,试图在这一研究领域中从仅仅关注新闻内容的翻译理论与方法的思路转向对翻译新闻这一重要对外传播活动的要素、系统和流程进行更全面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优化中国新闻的对外传播效果总结出三点策略:传播主体培训与资格准入,翻译新闻的业务规范与媒介配合,受众调查和传播策略,以期中国翻译新闻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跨文化国际传播环境下能够传播得有量,有质,更要有效。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重“术”轻“学”,停留在经验层次的一般总结性研究上,这虽然必不可少,但也确实重复肤浅太甚,缺乏必要的学理深度;二是重“人”轻“己”,主要表现为过多借用其他学科的语言、体系与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损了新闻学科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人感到理论新闻传播学不过是其他一些学科的附庸。因此,不少人认为,严格说来,新闻传播学直到目前,尚无一个比较完善的科学体系,与同时代的其他学科相比,常常显得有气无力或有声无色,大大影响了它在整个学术之林中应有的重要地位,更与知识…  相似文献   

4.
张智华 《新闻世界》2013,(6):232-234
本文选取了七所有代表性的开设有新闻传播学专业的院校,从建系历史、所属学院、本科教育、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新闻传播学地位得到提升,基础理论内容得到了充实,相关的研究方向得到了扩充;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新闻传播学与广播电视学、公共关系学、编辑出版学和大众传播学等各自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向等没有界定清楚;我国的新闻传播学教育对新闻传播学人才的培养和媒体对新闻传播学人才的需求存在矛盾,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女性主义思潮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学科,而女性主义研究与新闻传播学的结合又促使了女性主义向着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本文介绍了女性主义的历史发展以及女性主义研究在我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实际运用,对其中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问题作出分析,并通过大量案例来说明女性主义的研究与新闻传播学科之间的关联和影响,对当前学科中的女性主义研究作出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创立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是中国历史新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界、民族学界以及文化学界关注和重视的一个课题。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已使“冷门变热点”。①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为这一学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电影字幕翻译是随着外国电影引进中国而出现的,是世界文化经济碰撞的必然产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水平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的欣赏能力在不断提高,电影字幕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电影字幕翻译工作,指出我国电影字幕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怎样撰写新闻传播学论文是新闻从业人员和在校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中国社科院新闻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力丹,就硕士生、博士生论文写作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值得引起注意。———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对外经贸文化交流日益增多,这使得对外宣传显得越来越重要。这篇文章从新闻传播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外宣翻译者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许好好 《传媒观察》2005,(10):38-40
近年来,我国传媒的虚假新闻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广泛关注。虚假新闻的泛滥和蔓延不仅严重侵犯了公众的知情权,引起了广大受众的不满和气愤,同时也削弱了当代大众传媒的公信力,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白润生 《新闻窗》2006,(5):49-49
今年6月初在上海举办的“中国传播思想史论坛”学术研讨会上,又见到74岁高龄的徐培汀教授,他依然是那样精神矍铄,步履稳健,更为可喜的是科研成果不断问世。不久,在京便收到他的大作《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1949—2005)》(下称《学说史》)。手捧大作,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我国对外传播活动不断深入,软新闻渐渐成为宣传我国社会和文化的窗口,软新闻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结合实例对软新闻的英译进行分析,论证了传播学理论在软新闻英译中独到的解释力和指导性。社会多元化浪潮日益高涨,读者渐渐厌倦了阅读内容单调、语言枯燥的"八股式"新闻文体。各国新闻媒体在报道方式、载体形式和信息内容上呈现出了极大的创新性和开拓性,这就为软新闻提供了极大的生存空间。随着我国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活动,高校网页英文翻译应该遵循传播学规律.本文针对国内高校英文网页翻译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提高英文网页的翻译质量可以采取的一些途径:加强译员队伍的建设,善于利用编译策略,提高网页设计质量,借鉴境外高校的网站编译及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学中Convergence一词溯源及内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Convergence是当今新闻传播学中最重要同时又语意模糊的概念。本文通过追溯该词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历史演进,阐释了不同传播语境下该词所表达的6种不同涵义:媒体科技融合(ConvergenceinMediaTechnology)、媒体所有权合并(ConvergenceofOwnership)、媒体战术性联合(ConvergenceofMediaTactics)、媒体组织结构性融合(StructuralConvergenceofMediaOrganization)、新闻采访技能融合(ConvergenceofinformationGathering)和新闻叙事形式融合(ConvergenceofNewsStorytelling),并简介了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业界及学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我国的突发事件较多,新闻传播业界也经常出现新的情况,其中不少还引起社会的关注。因而,这一年新闻传播学界随着这些问题的发生讨论了不少热点问题。但除了少数几个问题外,总体的研究深度仍然有限,人们忙于解释、说明新问题,无暇深入做学理研究。看来,我们的研究人员需要有较为明确的分工,以便两方面都顾及到.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二个新鲜话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以及一系列传媒事件的发生,2006年新闻传播学界探讨实际问题的热情有增无减。本文试图对其中讨论较多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总结回顾,借此勾勒出这一年新闻传播研究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二个新鲜话题》一文,对2005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对引起传媒业界和学界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的十二个新鲜话题和讨论热点逐一进行了归纳和评述,较为系统、全面地反映了2005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新问题、新观点和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发展,以及在这些热点问题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颇具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自1984年1月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两家高校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至今,总体可分为萌芽、成熟、拓展三个发展阶段。现阶段中国具有18个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具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15家,具有新闻学或传播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3家,主要集中在国内较早开展新闻教育的、师资水平一流的综合性高校;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教授或副教授已从3位发展到268位,博导的年龄、性别、专业方向结构趋于合理。近年来,大陆博士生教育开始走向国际化、注重内涵发展、学科特色,以及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20.
胡智锋  刘俊 《新闻大学》2020,(2):44-54,120,121
新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改革开放之前,以配合意识形态宣传为主导;(2)改革开放至新世纪前后,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开放化的面貌;(3)21世纪以来,进入本土化、多元化、前沿化发展的快车道。在未来,新闻传播学的发展突破,需要在建构"新闻传播学"和"中国新闻传播学"两个主体性方面,打开学科的发展思路:(1)从建构"新闻传播学"的主体性角度讲,需要注意"无"和"有"、"非独立"和"独立"、"非成熟"和"成熟"的三大问题;(2)从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的主体性角度讲,需要注意本土实践的独特性、国情的独特性和文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