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互动式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力求创造一个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要真正让学生在“动”中发挥个性,让学生在“动”中发展素质,学会知识,就必须打破常规,闯出一条新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一、大语文意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要重视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重视通过钻研、利用教材 ,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 ,沟通课内外联系 ,大胆引进新的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 ,更主动、更开放地学习语文 ,学好语文。二、坚定的主体意识备课时 ,首先考虑的是学生这一学习主体 ,真正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 ,“以人为本”来思考问题 ,钻研教材 ,设计教案 ,把学生的发展看作是备课与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时刻考虑到学生学习时的困难 ,关键考虑学生的受益。在教学设计时牢记三句话 :(1)尊重学生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我们凭借对人教版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所蕴含的智力因素的独特理解和创造性思维,适时、灵活地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的方式进行多思、多解和繁简对比分析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现行教材成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载体。现就我们的做法与体会,简述如下,意在抛砖引玉,用好现行教材。一、多思、多解问题的运用现行人教版教材中已有不少多思、多解的例题与习题,有的题目虽没有提出“多解”要求,但教师如能以“新的数学理念”处理教材,同样可以“活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多思、多解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数学的教学目的之一。从现有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出发,认真地研究和开发教材中一些例题或习题的潜力,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和探索,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初二几何学完“四边形”这一章以后,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这些图形再换一个角度引导学生整合、重组一下,既可以使学生对这些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又可以使学生养成归纳、总结、探索创新及自主学习意识。人教版几何教…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只要接受就行,以致于出现了“我要你学什么,你就学什么”“我要你怎样学,你就怎样学”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扼制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所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就成了实施生物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焦点。下面就以初中生物“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与主体意识的培养,自我体验、主体意识主要表现在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交流性等方面,这些都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创设一种真正使学生处于“做”数学、“用”数学的情境中,才能实现。因此,笔认为:  相似文献   

7.
自主学习就是要突出学生自我的“主人意识”、“参与意识”和“主动意识”。改变被动地位和过分依赖于接受的学习方式。这门课程构建“自主学习”的模式。设置了教材新读、读-问-议-练的课堂实施、课外拓展这三个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理论、议理论、用理论,真正在教学中体现这门课程的性质。使其获得初步的语文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胡剑 《中学理科》2006,(11):5-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育理论,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较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然而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都离不开“问题”这一骨架,所以,要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首先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即主体意识。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的,才能增强主体意识,而教师应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如是,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命题,说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各自所处的地位和应扮演的角色。这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它是在克服了我国传统的“教师中心”论和西方的“儿童中心”论的片面性而提出来的。如何使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广大教师自觉的教育行为,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毋庸讳言,在我国许多中、小学里,“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远远没有确立,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如课程教材体系陈旧、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着弊病等),但教师、学生的观念、意识不到位,不能不说是重…  相似文献   

11.
课堂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推进课堂教学素质化,作为教师首先必须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推进课堂教学素质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如下八种教学意识。(一)“生本”意识。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是被装填知识的“容器”,而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现代教学论就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主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的最高价值。“生本”意识的对立面是“师本…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写作训练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用正确、地道、纯正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写作训练中培养“英语意识”。英汉对比无疑可以从反面加强一个学生的“英语意识”。而英汉对比恰恰是当今写作教材编写中欠缺的一个部分。文章着重论述了基于英汉对比分析基础上的“英语意识培养”在写作教材中的重要性,并且尝试着提出了基于这一指导思想下的英语写作教材编写的提纲。  相似文献   

13.
传统美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较明显的缺陷:在教材上过分的求全求深,没有真正意义上打开传统的束缚;在内容上过分偏向知识性,缺乏探究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决定了学生还是会处在被动的地位,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形成。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全程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结合自身的审美需求和情感体验,全方位融入教学实践,大力开展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法国哲学家库辛有句名言:“批判是科学的生命。”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材料。我们提倡教师在深度领悟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揣摩编者意图、质疑教材问题、挖掘隐形资源,培养批判意识。我们期待教材和学生之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从而更好地实现教材传递知识、发展个性、提升素养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5.
臧宏 《上海教育》2000,(3):43-43
语文教学构建“需求—激励”的学习动力机制至关重要。它是激励学生交流信息和学习方法的一个行之有效的载体,也是从接受性学习——参与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转变的一个标志性学习形式,因此它的功能颇值得研究。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发明家瓦特由“水开时壶盖为什么会跳”的问题,发明了蒸汽机;科学家牛顿由“苹果离树为什么往下掉”的问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问题是学习的开始、求知欲的催化剂,学习者只有脑子里产生了强烈的问号: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思维才会真正启动,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中去,而自发产生学习的愿望。新课程倡导“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赵凯华说:  相似文献   

17.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它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环境意识”,并“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认为我国的环境教育应该在借鉴国内外优秀教材、融合多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意识,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原则的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再次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标”的三大教育理念。它要求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才能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笔者在适应新教材、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有如下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从教育教学的点滴做起,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化学课的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本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以教材实验为依托,深化教材中的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下面就以高中教材中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例,谈谈自己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