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东进的父亲双目失明,母亲重度智障,一家十四口靠乞讨为生。赖东进受尽屈辱和歧视,但始终未向命运屈服。靠着自己的毅力,他由一名乞丐成长为企业厂长,并建立了自己的幸福家庭。他被评为1999年度台湾十大杰出青年。以下就是赖东进先生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
宗禾 《新闻世界》2005,(12):63-63
有人说,他有何炅的活泼,但从不幼稚;有程前的成熟,但从不呆板;有吴宗宪的幽默,但从不低级。他是个快乐的人,真实而不世俗,真诚而不做作,真心而不虚幻,他的生命因子充满了快乐。他的所有努力都围绕着“快乐”二字来进行,为的是带给观众快乐,也送给自己快乐。在他眼中,快乐就是爱。他毫不吝啬自己的爱,爱他人,也爱自己。他,名叫汪涵。  相似文献   

3.
文燕印象     
在这个栏目身上.她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他呱呱坠地.看着他蹒跚学步,看着他渐渐长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艾未未评价朋友姜文,这个比较憋屈——就是内心自己跟自己别着劲,还要表面装着牛气的人。他属于那种——你别搭理他,你越搭理他越来劲的那种类型。[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人贵有自知之明,韩少功的高明不仅在于他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清醒者,而更在于他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更是一个清醒的迷失者。历史是由一连串无言的事实累积而成的,历史无法自身言说自己,历史的出场所依赖的乃是作家的智慧与精神高度。于今天回首韩少功长达二十多年的写作历程,可以发现他的收获颇丰,而他那对人生独到的思考也显得特别的深。在这个过程中,韩少功似乎已经找到了某种答案,虽然这答案好像并不完整,或许他自己对此也并不满意,但这毕竟是作家自己一种可贵的人生思索的结晶,是一位思想型作家对人生与世界的真诚叩问。而这…  相似文献   

6.
养不教谁之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孩子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他是他自己。  相似文献   

7.
在全世界科学家都一脸茫然的情势下,如黑洞一般不可捉摸的史蒂芬·霍金再次作出惊人之举:他宣称推翻了自己坚持30多年的一个著名的黑洞理论。为此,他还输掉了一场世界闻名的赌赛。仅仅3个多月前,霍金刚刚公开宣告,他将放弃自己苦苦追寻数十年的“终极理论”,并认为“终极理论”实际上不存在。无论他的旧理论还是新理论,迄今以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科学家可能都无法通过实验验证其真伪——霍金完全可以不必害怕以后被证伪而放弃原先自己“赖以成名”的理论。但他放弃了:或许只因为他是一个科学家。霍金所剩不多的其它理论也在接受挑战。在他的有生之年,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也许将像遇到黑洞一样,全部被自己和他人否决、推翻而踪迹全无。或许到那时,他最后一根可以活动的手指也已经萎缩,而他留下的,是不是只有一个残疾之躯和那深邃的大脑?  相似文献   

8.
张光安 《军事记者》2004,(11):60-60
近日到基层采访,听说某新闻干事在新训大队拍摄一部关于反映新战士从社会青年转变为合格战士的生活专题片,为达到他理想中的效果,他事先拟制了详细的拍摄提纲.从拍摄人物、拍摄地点、拍摄事件、拍摄角度以及该用什么样的特技都构思好了。到拍摄地后。他没找到自己设想的那种在家时喜欢抽烟、吃零食,爱与他人闹口角、耍脾气等陋习的战士。为了不影响自己的拍摄计划,他便让战士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了一番精心导演。他自己掏腰包让战士在熄灯号吹过后到小食店买零食藏在被子里吃,让战士购买香烟避开干部、班长躲在厕所里抽……自己则按照事先的创作意图进行跟踪拍摄。  相似文献   

9.
弹指23年,他写的内部材料不计其数。无法署上他的名字;他在报刊上发表的新闻稿件数百篇,可他连个剪贴本也没有。他用自己平凡的足迹走出了一条写作之路,也给自己写下了一部发人深思的“无字书”。当兵的初衷只是要在大学校里锻炼成长,压根不敢有什么奢望。然而,当兵第二年,他就被挑进了团报道组。知识的贫瘠,着实让他饱尝了一阵子“赶鸭子上架”的滋味。一到报道组,他看到啥就写新闻,想到啥就写言论。封封退稿信不仅未曾动摇他写作的决心,反而成为他发奋进取的动力。他认定:“既然干了这一行,即使自己是一只笨鸭子,也得扑腾上…  相似文献   

10.
翻开江永华那本厚厚的见报稿件剪贴,624篇见报稿赫然入目,那一行行文字,一个个标点符号里,记录着他百折不挠孜孜以求的奋斗历程。10多年来,他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奠定了自己有价值的人生坐标。1987年底,江永华带着全套的高中课本参军入伍。入伍前他仅差12分未能考入大学。他是来部队实现自己的大学梦的。谁知命运总是跟他开玩笑,在部队参加军队院校考试,他又是以12分之差名落孙山。面对人生的又一次失败,江永华没有心灰意冷,他相信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的古训,要为自己重新找一条成才之路。在苦苦的探索中,一本《新闻与…  相似文献   

11.
阅读马年华     
今年5几民的一天,刚刚结束了第44届世乒赛报道的马年华从曼彻斯特一回到北京,就收到一一位湖北读者的来信。这位读者将自己珍藏了8年之久的马年华写于1989年的一篇文章《男乒翻身需几年》工工整整地誊录下来,寄给他,以示自己的敬意。这位读者还告诉马年华,自己收录了他所有的见报文章,并打算为他编成一个小册子。初见马年华,觉得这个山东小伙有点“名不副实”:他身材不高,一脸的秀气,人长得也很瘦,不仅没有一点“山东大汉”的形象,而且也很难让人把他和中国青年报上那位激扬文字的体育记者联系起来。然而交谈中却发现,他说话丝…  相似文献   

12.
知识林     
周恩来和鲁迅同宗同族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但是他一直把自己看作是浙江绍兴人。他在南开学校毕业文凭和赴法留学的证件上,填写的籍贯都是浙江会稽或绍兴。抗战胜利后,他还向美国记者李勒曼解释为什么自己的籍贯是绍兴:“我的祖父名叫周殿魁,生在浙江绍兴,按中国的传统习惯,籍贯从祖代算起,因此,我是浙江绍兴人。”周恩来还凭直觉感到自己与鲁迅可能是同宗同族。1939年春,周恩来到浙江视察抗战,在绍兴时,十分注意地了解他与鲁迅的关系,多次查询“百草园”的鲁迅与自己“百岁堂”的周家是否同族关系,并为此查阅周族家谱。3月3…  相似文献   

13.
他先后考入北大清华,又因个人原因而两次退学。今年他又以677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他就是四川南充考生张非。可此时,网上到处流传他是反复退学考北大、清华等名校的“职业高考生”和“考霸”,以此牟取巨额奖学金。面对别人扣给自己这顶史上最牛“高考”钉子户的帽子,张非称赚钱牟利纯属无稽之谈,他只是在拯救深陷网毒的自己而已。那么,究竟是赚钱牟利,还是自我拯救呢?  相似文献   

14.
九分作人,一分作文“写新闻要九分作人,一分作文”,这是某坦克师政治部刘同福主任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D某团报道组战士小王,每年都在报刊上见稿几十篇,被官兵们称做“小才子”。面对成绩,小王开始有些骄傲自满了。有时跟战友们相处,他说大家没知识,没文化,档次低,谈不来。股长给他布置工作,只要不对他的胃口,便置之不理。还说:“自己能写稿,调到哪里都可以”。刘主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利用下部队的机会找到小王,跟他谈心。刘主任给他讲述立身处事的道理,作人与作文的关系,使小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很快摆正了自己的位…  相似文献   

15.
序文六篇     
祖克慰散集序 一册书稿辗转来到我的案头,作是祖克慰。据说,我见过祖克慰,可再想也想不出他的模样,更不知道他的身世。同在不大的南阳盆地,都喜欢用字叙说自己的心思,竟然没有交往。他默默写作,不爱张扬,不像我常常碰上的年轻人总是找一切机会推销自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但他自己在晚年说:如果有人问他的职业,他就回答说,他的职业是编辑。在长长的一生中,他做编辑工作的时间最长,超过了60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据库尔勒市电台最新统计数字,邢国富去年为该台采写的稿件,播出327篇,加上外投的一倍n分专稿差不多平均每天写稿一篇。邢国富并不是专职的新闻工作者,而是工作十分繁忙的库尔勒币委办公室负责信息工作的秘书。他自1993年5月担任现职工作以来,忠于职守,创造了该市信息工作在巴州获四连冠,在自治区居于前列的优异成绩,他本人也荣获自治区信息工作先进个人。与此同时,他也酷爱自己曾从事过近6年的新闻工作,把新闻报道当作自己应尽的职责,尽心尽力地去完成。他利用自己工作岗位信息密集的优势,在出色完成任务之余,将那些可以公开报…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世界》2005,(4):62-63
1998年,名摄影师顾长卫拍摄了一部系列片——《知识改变命运》,这是对他内心的触动最大的一次拍摄。在长达一年的拍摄时间里,他不断地回忆起自己童年.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对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有着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走在刀锋上     
毛姆写了一篇名叫《刀锋》的小说,人物原型是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这人原本也是一个富家子弟,当过兵,参加过世界大战,在战壕里思索人生的意义,然后勿勿写下自己的见解,在纸面上重新建立了自己的世界。他生活简朴,把所有财产捐献出去,室内据说能有一床一桌一椅而已。小说里,他最后选择出租车司机作为自己的职业。终老一生。  相似文献   

20.
“乃文乃武,唯工唯农”。这是河南省书界对开封预备役师某部队长尚宏举的评价。见到他练兵习武,您会叹服他军人的粗犷与刚毅;看他挥毫疾书,您将领略到他学者的儒雅。陶情冶性的追求,自信勤奋的风采,执著坚韧的个性,使得文与武、军人与书家在他身上融为一体。训练场上练兵带兵他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为人治学他也有自己的见地与追求。对于事业与学业,他坚持事业为主、学业为辅,二者并重,互相渗透。对待师承,他谦字当头,能者为师,不囿于一家之言,既注重向名家请教,又认真向书友学习。财源流又主张取法乎上兼收并蓄。师法晋唐,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