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小倩 《文教资料》2014,(27):24-25
根据《康熙字典》的解释,"麗"古字为"丽",旅行之象,本意为旅行,后为了书写简便又简化为"丽"。"丽"确有数、两及附之意,没有思的意思。胡承珙认为"思"字是"附"字之讹,但经过简单的考证,作者认为胡氏这一说法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
合声证义与倒言证义是《广雅疏证》中所运用的众多证义方法中的两种。合声指将二字之音合成一字之音,其一字与二字同义,合声证义即指以其二字之义证明其一字之为训,属以声证义手段。倒言指将原双音节词语之单字次序颠倒,其单字逆序形式与原形式同义,倒言证义即指以其单字逆序词语之义证明其原序词语之为训,属一般证义手段。  相似文献   

3.
朱骏声是清代著名学者,所著《小尔雅约注》内容虽少,但在解说文字、辨释词义、考证名物、校勘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其学术价值不容低估。同时,不足之处也是存在的。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朱骏声的(小尔雅约注)。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保持”义副词的语义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分析、统计分析、语义特征分析等研究方法,描写并探讨了这类副词在语义方面的特点。根据动作、状态在时间上间断与否,“保持”义副词可分为无间断“保持”和间断“保持”两类;根据动作、状态间断后保持的性质,间断“保持”又可分为恢复义的间断“保持”和间隔重复义的间断“保持”。在对“保持”义副词的研究中,我们还发现有些“保持”义副词可以表示“实现”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战国纵横家书》中“之”字的用法进行了穷尽式统计分析,发现了该书中“之”字的一些特殊用例,并对此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图形创意是以图形为造型元素,在客观的事物上,通过对其内在的规律把握,独创出让人回味无穷的创意图形。它是图形设计的核心,是设计师寻找视觉传达的独创性意念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对虚词“了”的语法意义和用法两方面应进行比较全面地分析,体助词“了”和语气词“了”在句子中有不同位置,不同意义和不同的用法。情况较为复杂,通过分析可以使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更为准确和经济,做到“学”与“用”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副词“都”、“才”在特定的句式中可以部分互换,原因在于,从语义层面上来讲,“都”“才”都可以修饰表“系列推移性”语义特征的名词语。也正因为“都”“才”修饰的是表“系列推移陆”语义特征的名词语,故在语用层面上表现出比较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根据《世说新语》语言运用中的实际情况,探讨"一般地看"这个语义场在《世说新语》中的情况,并对语义场中的词语进行辨释,以期为六朝时期"看"类单音节动词的研究提供一份专书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0.
秦振良 《新读写》2012,(6):46-49
“焉”常用作兼词、代词和语气助词,其位置有的在句末,有的在句首和旬中。 1.“焉”处在句末的辨析 (1)兼词和代词。 “焉”处在句末,如果“焉”的前面是及物动词(能带宾语的动词),“焉”是代词;如果前面是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焉”作补语,相当“于之”、“于此”等,“焉”是兼词。  相似文献   

11.
《尔雅》作为第一部通释语义的训话专著,成绩斐然,但其缺陷也很突出,所收词语及词语义项都不完务。对此,《小尔雅》进行了增广补充。这种增补具有很大作用,它丰富并汇通了《尔雅》时期、《小尔雅》时期的词义系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构式语法的角度,从都﹢NP﹢了这个格式的整体来分析它的主观义和量度义,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得出量度义又分为主观大量、主观小量、客观大量、客观小量四个次范畴语义特征,并且认为都﹢NP﹢了格式的主观义和量度义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的。  相似文献   

13.
东汉白虎观会议试图"为汉制法",重振今文经学地位。《白虎通义》作为其成果,将以天人感应学说为特色的今文经学与谶纬思想相结合,纬书的内容广被征引,有着鲜明的"援谶证经"特点,如纬书《含文嘉》将董仲舒以阴阳五行学说来论证三纲五纪的思想,发展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白虎通义》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为"三纲六纪"。《白虎通义》还在谶纬思想的影响下,开拓了新的价值场域,如将宇宙生成论、符瑞说和天谴论做了进一步的发挥与深化。  相似文献   

14.
“却”、“但是”和“倒”都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虚词,有转折意味,但它们在语义、语篇连接和语用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却”是语气副词,“但是”是连词,其基本语法意义是表转折关系。而在语篇中,“却”可连接两个句法成分,“但是”不能;“但是”可连接句子和段落,“却”不能。“却”和“但是”多用于书面语中,“却”多表示说话者持不同的态度。“但是”侧重客观叙述。“却”在表示转折关系时有时候没有语义侧重点,“但是”的语义侧重点多位于转折项。“却”和“倒”都是语气副词,能在表转折关系时表达一定的语气并起强调作用。在复句中,“却”可位于后一分句中,而“倒”既可位于后一分句,还可以位于前一分句。“却”用于书面语中,“倒”一般用于口语中。“却”在表示转折关系时有时候没有语义侧重点,“倒”的语义侧重点多位于转折项。  相似文献   

15.
假借是传统六书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朱珔的《说文假借义证》在清代的六书研究当中特点突出,独树一帜。朱珔对假借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分类,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假借内部的复杂现象。其"义证"的假借观既是对段玉裁等人假借认识的发展,汇集的同功能用字,更是反映了传统训诂学以意义为中心的理念。以朱珔的假借研究为例,清理清代小学中六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六书学史的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与《说文广义》都不是虚词词典,但二书都对虚词进行了研究。它们在虚词解释的时候,在术语、体例、收词、训释方法等方面存在异同,显示出《说文广义》对《说文解字》虚词成果的继承和发扬。由此可以看出《说文广义》对语言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看重“义”,推崇“义”。  相似文献   

18.
香港浸会大学黄嫣梨教授近著<女四书集注义证>,于今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出版.此书是作者用7年课余之闲暇对传统典籍进行现代阐释的力作.  相似文献   

19.
单就词语本身意义而言,虚词确实不如实词来得"实在",但若放到具体语境中,一个用得巧妙的虚词,其意蕴之丰富,恐怕也要令再出色的实词逊色三分.如"其"这个虚词,在文言文中常作代词用,除此之外,还可以作副词,赋予句子某种特殊的语气,同时表达特定情境中人物的特殊感情.我们不妨借助高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几篇文章,分析一下古人是如何巧用"其"这个虚词的.  相似文献   

20.
扬雄《方言》是中国古代语言学杰作.在当时就被誉为"悬诸日月不刊之书".晋郭璞也盛赞其为"真洽进之奇书,不刊之硕记",并用心为之作注.《郭注》是第一部研究《方言》的著作.此后《方言》屡见翻刻、征引,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断烂讹误,几不可读,甚至被认为是"是书虽存而实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