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族是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黎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亦存在宗法制,黎族社会组织、继承制度、婚嫁习俗都表现出有民族特色的、浓厚的宗法性。  相似文献   

2.
海南黎族有悠久的历史、自己的语言和独特的文化特征。中原汉族自秦代踏足海南岛之后,历两汉至明清,徙琼者日众。汉族的迁入和汉文化向黎区的播散,对黎族产生深刻的影响。它加速了黎族社会前进的步伐,促进黎族文化的变迁,以及黎族与汉族的融合.黎族的文化面貌及其分布格局因此发生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对传统黎族惩罚机制中惩罚权执行者、惩罚方式措施、惩罚程序、价值构成进行系统梳理。建议在坚持法文化多元性理念下,吸收和保存传统黎族社会惩罚机制中和谐成分,且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视野下,通过对传统黎族社会惩罚机制中野蛮性因素改造,最大程度维护黎族人民利益和内部稳定。在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政府与民间找到某种平衡,克服双方各自不足,互为补充,确保社会规范体系完整和效力,实现传统黎族社会习惯法的现代化转型,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黎族除了极少数人口迁离海南岛外,主要聚居于海南岛南部,这个共同生活的地域是黎族赖以形成、发展的根基,也是黎族社会文化和历史发展的舞台;同时,由于这一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影响,促使黎族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这种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便是我们所指的民族意识。黎族的民族意识,是在民族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形成的基础上产生,而只有黎族的民族意识形成了,并且被人们所意识到了,这才意味着黎族的正式形  相似文献   

5.
海南的黎族民歌、从形式到内容,从风格到情绪都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这些民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黎族民间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而对海南黎族民歌的发展及多样性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美"是黎族称呼汉族的汉语音译,它最早源于黎族对临高人的称呼,临高人称母亲和特定女性为"美",并产生了大量以"美"贯首的临高人地名,黎族据此称临高人为"美"."美"在黎族的语境中是指与"我"不同的先进的人或先进的群体,后演变为对汉族的固定称谓并延续其寓意.由于汉族文化具有先进性,使其在黎族社会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推手,黎族社会由此产生巨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狗图腾崇拜是黎族重要的图腾崇拜,这一图腾崇拜大量地存留在黎族远古的神话和传说中。作为黎族先民的审美想象,黎族狗图腾崇拜有其自身的文化溯源和历史溯源。民族审美心理的稳定性决定了狗图腾崇拜在一些黎族区域尚有遗痕;而民族审美心理的变异性又决定了黎族狗图腾崇拜的衰落。这一衰落,除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外,"狗"这一词汇的被贬义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黎族是至今已知的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黎族先民首开了海南区域人类的社会纪元,创造了古远的原始化,为海南人类化和明的发展起到了历史先导作用。然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黎族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却极其缓慢,使之在相当广泛的地区内,仍然长期停滞在氏族公社制阶段。在五指山腹地,直至20世纪50年代还保留有氏族公社制的残余。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05-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合黎族学生实际情况,发现黎族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同龄学生间差距缩小;不过有些体形指标在多个年龄段低于五年前水平,与本地区同龄汉族学生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且黎族学生体重偏轻状况严重。在当前时期,宜加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深入调研,分析制约体质发展的影响因素,从而针对性地促进黎族学生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一黎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文学艺术是异常丰富的.黎族民歌,是黎族艺苑中瑰丽多彩而又经久不败的花朵.它植根于本民族生活的沃土里,沐浴在海南岛的珠光宝气中,饱受五指山椰风蕉雨的滋润,一一表现黎族人民勤劳、勇敢、纯朴、敦厚的性格特征及其喜怒哀乐的感情.黎族民歌,是黎族社会生活、其民族心理和黎乡风土人情的艺术反映.它作为  相似文献   

11.
论汉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商品经济发展、演变,历经西汉前期、中后期及东汉三个时期。西汉前期推行的放任无为政策及其社会经济环境,促使商品经济自由迅速发展。然其发展前途与巩固封建专制集权统治的方向背道而驰。故西汉中期统治集团采取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迫使商品经济变态发展,使之成为封建官僚地主经济的组成部分,沿着有利于封建专制集权国家的轨道运转。从而奠定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到东汉时期,即使封建国家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商品经济也仍然因循这一模式,紧密依附于官僚地主经济运行。从此以后,商品经济完全失出了西汉前期那种独立品格与社会活力,与封建经济长期共存达两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以海南黎族竹竿舞为例,阐述了海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和发展,揭示了其丰厚的历史信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由此挖掘出黎族竹竿舞的社会功能及社会价值,为进一步研究海南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帮助黎族地区学校尽快提高汉语普通话教学水平,我们《海南黎族地区汉语教学研究》课题组深入五指山市、三亚市、保亭县、琼中县、白沙县、陵水县、乐东县、东方市、昌江县等黎族聚居区以及以黎族为主的杂居区的中小学,进行实地调查,在调查中我们看到,黎族地区汉语普通话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  相似文献   

14.
清朝末期,海南发生黎乱,名将冯子材奉两广总督张之洞之命,带兵入琼剿黎抚黎。在琼期间,冯子材发动地方官员、兵民在黎区修十字路,设义学、建抚黎局、开设集市贸易等,客观上对海南黎族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着较大作用,尤其是黎族的教育事业,从此翻开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环境、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三方面分析了黎族舞蹈的起源及其演变,在此基础上对黎族舞蹈的形式进行了分类,并给出几个典型例子说明黎族舞蹈与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对了解黎族舞蹈文化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对海南省7-18岁汉、黎族女生身体素质6项指标检测基础上,将测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对其结果进行归纳,对比分析,找出海南省7-18岁汉、黎族妇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变化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17.
黎族语言习惯与语文教学陈人政黎族语言习惯,是指黎族同胞在日常生活中彼此间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语言表述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与现代汉语语言表述有所不同的语言特点,也称黎语语法。在教学中,黎族语言习惯对黎族学生学习语文是有极大影响的。要提高黎族地区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巴郡的政治和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巴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有了较大的变化和发展。政治上,巴地由一个奴隶制王国转变为封建国家统治下的郡级行政区,接受秦汉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促进了巴族社会进步,提高了巴人社会地位。经济上,实行封建赋税制度,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道公在黎族社会中是沟通人“鬼”两界的宗教祭祀人员,美孚黎的道公可分为三种流派类别:汉道公、黎道公、百蹦。作为人鬼之间的媒介,他们分工协作,其职责和神职范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固定,主导着黎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力求通过对民国时期海南岛黎族社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和所受的冲击,以及由此出现的黎族民国历史上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来说明此时期海南岛黎族社会的变化及影响,特别对其政治意识的提高和民族意识的初步形成过程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