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合理的发展观念是导致当今世界性环境问题的根源,高等学校实施环境教育,转变发展观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证。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环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尚未落实环境教育应有的地位,教育的内容不够充实;单从环境教育讲,专业教育思想层次不够高、环境教育意识不强。因此,高等学校的环境教育要赋予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新内容,使之体现整体素质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环境教育的实施及成效,关系到世界未来的环境状况。但目前高等学校的环境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环境教育的目标取向上存在着偏差,环境教育的内容既缺乏系统性,又缺少针对性和地域特色,且普遍存在着教育途径单一、形式呆板的弊端。因此,提高对高等学校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建立包括环境通识教材和具有地域特色教材在内的教材体系,准确把握环境教育的价值倾向,拓宽环境教育的渠道,才能保证环境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环境教育内部既有大学生的特点优势、高等学校的比较优势,也有大学生特点中的消极倾向、组织性较弱和社会性不确定因素干扰的劣势;外部既有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潮流、政府对环境保护重视和公众环境意识增强等机会,亦有社会文化中的"非绿色"因素和"绿色"利益机制未完全建成的威胁。根据SWOT分析法,高等学校应选择"SO战略",即发挥优势,提高专业化水平、利用机会,提高开放性水平,以实现大学生环境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民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高等学校应在非环境专业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可通过加强环境科学知识的普及,增强环保从业人员的培训,发挥环境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调动起公众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5.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国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内在要求和急需;高等学校非环境类专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应当重视: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实施步骤;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环境意识教育是时代的产物.环境保护教育对个人来讲从小就开始了,在学校教育中有明确的环境知识传授和在不同学科中的渗透.但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及经济发展过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逐步明确的,环境意识的明确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全面,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更和谐.环境意识的形成需要灌输的过程.高等学校关注、加强和完善对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是未来环境建设的需要.环境保护是科学,需理性对待.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进行简要地介绍;从启蒙幼儿环保意识、培养幼儿环保习惯及家园共同重视幼儿环境教育三方面阐明了幼儿环境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非环境类专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国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初稿物内在要求和急需;高等学校非环境类专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应当重视。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实施步骤;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张悦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5):108-109
高等学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高等学校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和谐校园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与校园环境的和谐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思政课为依托,加强学生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环境道德意识和环境法律法规意识,有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提升当前大学生环境意识水平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等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增强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开展当前大学生环境意识研究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深化绿色教育理念的需要。本文以调查问卷为依托,通过分析高等院校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及其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如何改进和提升当前大学生环境意识,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过去环保教育重书本教育轻意识培养、重课堂教学轻实际操作的现状,文章认为,应将环保意识教育列为环境教育的重中之重,这是环境教育可持续、实效性的述求。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构建公民教育素质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培养和造就合格公民是教育的主要目标选择。构建科学的公民教育素质体系是实施公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这一体系主要包括:生存和生命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如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公德意识和环境意识;文化知识教育;非智力品质的培养,特别是个性化理想的培养和引导;良好思雏品质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13.
从环境认识、环境知识、环境道德、环境行为、环境价值取向等五个方面,对渭南市中学生的环境意识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中学生环境意识总体水平不高.因此,加强中学生的环境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emise tha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volves raising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rather than simply knowing about the environment in a technical-rational manner and acting for it in mechanistic prescribed ways. The paper draws on educational theory and data from a phenomenological case study of educators working together at an outdoor education centre in urban Canada, whose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e believe can best be described as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raising. Based on our study’s findings, we suggest that raising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involves connecting people to their environment, fostering care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building agency for the environment. Educating for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also requires providing people with deeply engaging experiences that afford authenticity, multidimensionality and serendipity. Our study shows how these features can work to raise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by creating epiphanies or moments when sudden expansions of the self, realization and empowerment become possible.  相似文献   

15.
环境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而能力的培养则是素质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迁移法是能力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大学生环境素质培育过程中应用迁移理论能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增强对环境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增强学生的资源忧患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生态经济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经济,生态经济观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环境价值观、生态生产观和生态消费观等内容,生态经济观教育包括这几方面教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环境学以及环境心理学的角度,通过揭示体育教学环境大气污染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危害性,以便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加强体育教学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生态意识是生态存在的反映。生态意识的高低是衡量现代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环境教育是增强中华民族生态意识,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生态意识具有协调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双重性,渗透人的思维方式与实践方式的双向性,辐射人的环境保护与发展能量的双效性等时代特征。通过环境教育,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素质,对于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丽 《许昌学院学报》2001,20(6):127-128
在现代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即主权意识、经济意识、科技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人口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是当代历史教育的必然要求.这八个方面现代意识的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德国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国家之一,德国人高度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养与其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中所接受的环境教育密不可分.德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强调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出发,大力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文章主要通过对德国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融入实践的探讨,来认识和了解德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以期对中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