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小我十来岁的文友,从学校毕业后到一家公司打工,请我当担保人。我看他挺有才华的,人又特别重情谊,也就欣然同意了。没想到几年后,我却因此跟着他坐上了被告席。当然,我是第二被告。 原来,他在那家公司干得不错,三年之后就当上了一个部门的部长。当了部长就有机会跟总经理打交道了,自然,也有机会跟总经理说“不”了。说了几回“不”之后,他竟然跟总经理拍了一回桌子,在帐还没结清楚的情况下玩了一回“拂袖而去”的潇洒。那是一些什么帐呢?是经他签了字的发往各销售点货物的帐。公司几次通知他去把帐结清楚,他都以“我…  相似文献   

2.
一个大学毕业生到一家大公司应聘。公司经理在谈话前,打量他好一会儿,然后问他:“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背吗?”他回答:“从没有过。”“你替父母捶过背吗?”他想了想说:“只有一次,是在我上小学时,当时,妈妈还给了我10元钱。”接着经理又问了一些问题,他都如实作了回答。半小时后谈话结束。经理说:“你是有希望的,明天再来一次。来之前,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身。”  相似文献   

3.
阴谋的滋味     
只听“轰隆”一声,我眼前一亮,落在了一棵大树上。我低头一看,天啊,在这个广场上,少说也有几万人,他们在喊:“我们的祖先———龙来了!”我心想:原来他们就是龙的传人啊。一个男人走过来,他鞠了一个躬,说:“尊敬的龙先生,我是菖菖龙形象公司的老总,希望您能与我合作,做本地区公  相似文献   

4.
每桶4美元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标准石油”的字样,在书信和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却没人叫了。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传公司,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的事,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才华、能力都在他之上的,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  相似文献   

5.
有个朋友叫李渊,他投了一批简历后,陆续地接到了面试通知!但有个电话在开始时通知他去面试,而在挂机前,已经明确地告诉他:“你不用来了!”通话过程是这样的——公司:“你是李渊吗,我是SA公司,我们希望您在明天下午1点45分到大厦8层人力资源部来面试!”一个悦耳的女声在对他说话。李渊:“你好,十分感谢您!我能问一下,公司在什么地方吗?”公司:“可以,这个在公司网站上有指示图。”李渊:“好,谢谢。那么,坐几路车可以到哪里呢?”公司:“这个你也可以在网上查!”对方的语气中已经有点变化了。李渊:“谢谢,您能告诉我们公司的网址吗?”公司:“…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篇小说:两个年轻人在一家公司工作,其中一个在事业上平步青云,而另外一个一直很努力却原地踏步,不解其中原由。一天,经理让这两个年轻人调查“现在市场上有什么在卖”。经过调查,那个不解原由的年轻人说:“市场上只有一个老大爷在卖土豆,仅此而已。”而另一个年轻人说:“市场上有一个老大爷在卖土豆,每千克1.5元,土豆的质地很好,我带来了一个样品,另外我还通过老大爷了解到,他那里还有一些番茄……”说完后,那个年轻人明白了一切。  相似文献   

7.
儿子打来电话,没聊上几句我就急着问他:“坎蒂德怎么样了?他走了吗?”儿子笑起来:“妈,你怎么这么惦记他呀?我都嫉妒了。”儿子在英国剑桥csr公司工作。刚上班的时候他就告诉我说,与他对坐的是一个葡萄牙人,名叫坎蒂德。坎蒂德的工号是12号,年纪不大,尚未娶妻,却是这个公司地道的元老级人物了。公司排前20个工号的只剩了三个人,只有坎蒂德没有当官,不是因为他缺乏能力,而是因为他不感兴趣。“他可牛了!他是全公司员工在技术方面请教的中心,据说他的钱多到可以在伦敦买上几栋楼呢。”儿子说。就是这个很牛的坎蒂德整天穿得叫花子似的,上下班骑一辆破自行车。“他是刻意藏富吧?”我问。儿子说:“我看不像。他的兴趣不在吃穿用度上。”  相似文献   

8.
25年与经验     
某公司一名职员在该公司工作了整整25年。25年来,他在这家公司的同一个部门用同样的方法工作,他拿的薪水也是多年不变。一天,他去找公司老总,要求增加工资,晋升职务。他的理由是:“我毕竟有25年的工作经验了。”“我亲爱的伙计,”老总叹了口气说,“你并没有25年的工作经验,25年来你只有一种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9.
第六次应聘     
一家通信公司的人事主管经常要到人才市场招聘人,他发现有一个人经常出现,那个人的态度是谦恭的,最后总是说:“我一直希望加盟你们公司。”可是,他只有大专文凭,而公司录用的是本科以上学历的人,自然他没有被录取的机会。到了第四次,主管就直言告诉他:“公司的录用标准其实是硕士生。”主管的意思很明白,让他不必向公司投递简历了。但他仍是说:“我一直希望加盟你们公司。”主管笑笑,不再理会他了。有一次中层例会,主管偶然谈起了这个应聘者。在座的总经理听了,问:“他真的是这么说的?”主管说:“是的,而且我记得近年来我公司的每次招聘他都…  相似文献   

10.
第六次应聘     
一家通讯公司的人事主管讲了这样一件事。他经常要到人才市场招聘人才,发现有一个人也经常出现,他的态度是谦恭的,最后总是说:“我一直希望加盟你们公司。”可是,他只有大专文凭,而公司招用的是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自然他根本没有录取的机会。到了第四次,主管就直言告诉他:“公司的录用标准其实是硕士生。”主管的意思很明白,让他不必再向公司投递简历了。但他仍是说:“我一直希望加盟你们公司。”主管笑笑,不再理会他了。有一次中层例会,主管偶尔谈起了这个应聘者。在座的总经理听了,问:“他真的这么说的?”主管说:“是的,而且我记得近年来…  相似文献   

11.
去年上学期的一天,我在一个班上生物课。当我正讲得起劲的时候,突然在听得津津有味的学生中,有一只高高举起的手,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们人有没有犬齿?”这突如其来的一问,让我方寸大乱,我只好黯然失色地望着全班学生。“没有。”随即我肯定地回答了他的问题。他怎么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暗自想。“老师,我们人是类人猿进化而来的,那么,人一定有犬齿。”他理直气壮地与我针锋相对。“对,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突然,一个平时不大爱讲话的学生介入了我们的争论。“类人猿有犬齿,我们人一定有犬齿。”平时更文静的一女生红着脸从牙缝…  相似文献   

12.
谈到第一印象,我想起一件事。一次去一家公司谈一个合作项目,约好的时间主管却不在。在主管的办公室里坐下,面前刚好坐着公司的一位员工。接下来我看到的,他沏了一大杯茶,拿起了一张报纸,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他一直在悠闲地品茶阅报……就这样看着他,我也渐下决心,“不能合作,马上告辞吧。”直到现在我对这家公司的印象,还定格在那“一杯茶和一张报”的画面上,这已是几年前的事了。  相似文献   

13.
    
我站在一座陌生城市的街道上。城中那怪异的建筑就像一座座“蜂房”,人们乘着会飞的摩托艇在“蜂房”间进进出出,如同一只只勤劳的蜜蜂。眼前这些奇异的事物令我万分惊奇,我不顾一切向空中的人呼喊。真想不到由于我这一鲁莽的举动,竟使我结识了一位好心的大伯,他是本地一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为了不至于受到敌视,我谎称自己的大脑受了猛烈撞击,什么都记不起来了。他听后很同情我,还要带我去他的公司参观,真想不到自己竟会如此幸运。他的公司是一座大“蜂房”,我随他进入“蜂房”,径直走过一条走廊后,来到一间大厅,大伯告诉我这是他公司的车…  相似文献   

14.
特德在一家工厂工作。因为干得不出色,所以他失业了。他的妻子在报纸上查找了一番,然后对他说:“有家银行需要一名保安。”“我明天就去那儿,”特德说,“我去申请这份工作。这个活儿很简单,再说我身强力壮。”第二天上午9点半的时候,他到了那家银行。他说:“我想申请这儿的那份工作,就是那份做保安的工作。”一个人递给他一张纸,纸上有很多问题。“将答案写在问题的下面,”那人对特德说。其中的一个问题是:“你进过监狱吗?”特德高兴地笑了,他随即在问题下写了“没有”二字。接着他看到了下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为什么?”他想了很久,然后…  相似文献   

15.
世界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有个显著特点,就是非常器重人才。一次,公司的一台马达发生故障,怎么也修不好,只好请一个名叫斯坦曼的人来修。这个人绕着马达看了一会,指着电机的一个地方说:“这里的线圈多了16圈。”果然,去掉多余的16圈线后,电机马上运转正常。这正好被公司董事长福特看到了,他便邀请斯坦曼到自己的公司来上班。谁知斯坦曼说自己现在的公司对他很好,他不能来。福特马上说:“那么看来我只有把你那家公司买过来,这样你就可以来上班了。”福特为了得到一个人才,竟不惜买下一个公司!他求才若渴的举动其实并不难理解。因为市场竞争归根…  相似文献   

16.
美国职业指导家卡耐基谈及如何在应聘时让主考者对你产生兴趣时举过一个例子:有一位应聘者在上卫生间时,与公司的一位“客户”无意相遇,那位“客户”问他“今天怎么来了这么多人?”他回答说“是这家公司正在搞招聘考试。”那位“客户”接着又说“让这么多的应聘者等待,说明该公司的工作没有做好。”他却说“来了这么多的人,大家又都愿意等,说明该公司是很受公众欢迎的,这更坚定了我选择这家公司的信心。”随着他还主动为这位“客户”拉开门,让对方先行。后来,这位应聘者参加面试时,才知道那位“巧遇”的客户正是公司的总裁。这位…  相似文献   

17.
简单     
《学苑教育》2020,(2):F0003-F0003
1957年,在美国阿肯色州的一所小学里,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比尔,一个叫约翰。有一次,两人躺在草坪上晒太阳。约翰喝了一口可乐后,突然像发现新大陆一般对比尔说:“原来带领美国人赢得‘二战’胜利的罗斯福是一个残疾人呀!”“是的,他是我的偶像!”比尔说,“他做事执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也是我的偶像!”约翰说,“我认为他成功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有一个逆境!”后来,约翰固执地锯掉了双腿,因为他想给自己创造一个和罗斯福一样的逆境,成为像罗斯福一样的伟人。不过他并没有成为总统,只是在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拿到了一个奖牌。  相似文献   

18.
在一家教育网站上有这样一个调查:你每月的工资是多少?我看到有一位收入远远高于我的朋友开玩笑似地填了个“1500”。周末聚会时,我问他是出于什么心理写上了这个“1500”。他一听,竟突然沉默了,这和平时爽快的他判若两人,我知道他将说出一些让我吃惊的话语来了。“和你们认识一年多了,但你们未必了解我的过去。我两年前由河北一个农村的公办学校应聘到这所民办股份制学校。回到老家,朋  相似文献   

19.
曹矞 《教育文汇》2008,(12):31-31
在我所任教的班上,有一个学生性格内向,不合群,不太引人注意。有一次语文课,我问他:“什么叫戏剧?什么叫戏剧文学?”对这样一个在书本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没想到他这样回答:“我不知道。”“那书上有啊,看看书回答我好吗?”“我找不着。”起初我还以为他上堂课没有专心听,又没有复习造成的,便请其他同学回答,并指出在教科书的哪一页哪一行。心想这样他一定会回答了。于是再请他回答,但他仍脸色冷淡,生硬地回答:“我不晓得!”  相似文献   

20.
说起“想象”,我还得谢谢儿子,是他让我知道了想象的妙处。小时候,儿子很喜欢涂鸦。有一次,他拿着笔对我说:“妈妈,你画,你画。”于是我就随手在纸上写了一个汉字“一”,然后告诉儿子:“这是‘一’,‘一个苹果’的‘一’。”儿子拿着纸,认真地看了一会儿,然后重复了一遍:“这是‘一’,‘一个苹果’的‘一’。”我摸摸他的小脑袋说:“对,这就是‘一’。”从那天开始,儿子对“一”可谓情有独钟,每当我们看书或看报的时候,他都很认真地在上面找“一”,每找到一个“一”就会开心半天,而我也总会及时地给予表扬。有一回,他发现了一个破折号,兴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