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善于发现     
楚将子发爱结交有一技之长的人,并把他们招揽到麾下.有个其貌不扬,号称"神偷"的人,也被子发待为上宾.有一次,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交战三次,楚军三次败北.子发旗下不乏智谋之士、勇悍之将,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已经无计可施了.  相似文献   

2.
三、早期儒家学派 在中国文化史上,孔子开创了大规模私人讲学,并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过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也仅是其中的一家,当时并未显露出它在学术上、政治上占有什么特殊地位。儒家学派在传授过程中,也没能保持内部的完全一致。据《韩非子·显学》说,孔子之后儒家分为八个流派,“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他们有的也撰述著作。在《汉书·艺文志》的《诸子略》中就记有《子思子》、《曾子》、《漆雕子》、《孙卿子》(即是《荀子》)等书。这些著作当时并未被视为经典,有的甚至不久就失传了。又据《荀子·非十二子》和《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子思之儒和孟氏之儒实属一家,只是时间上先后相继。另外,从文献记载看,韩非所说“儒分为八”也并不准确。实际上,孔子死后,子张、子游、子夏、有子、曾子等在儒学中都比较有影响,以后的子思也有著作。至战国中后期,由于孟子、荀子的论辩,使得儒家在孔子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子龙倡导的明代第三次文学复古运动,以诗为主体,在浪漫主义思潮泛滥、国家内忧外患、前后七子复古运动末流近于僵化的背景下,通过"重视诗的社会功用、回归古典审美,临摹前人痕迹淡化,勇于开拓新境界、新手法"的三大机制,顺应明末实学潮流,修正前后七子复古之流弊,使明诗光辉终结,为清代诗文、词的复兴和学风形成之滥觞。  相似文献   

4.
牟宗三先生尝言:"荀子之学,历来无善解。"自汉以降,"无善解"的现象一直绵延至今。当下学术界大多将荀子人性学说概括为"性恶论",就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无善解"案例。本文从"礼"切入荀子思想内在逻辑结构,继而论证"礼"之道德精神是"仁"。对仁存在正当性的证明,实际上已触及荀子思想另一重大理论问题:荀子思想体系中是否存在道德形上学?荀子从道德形上学高度为仁存在正当性进行论证,这是荀子仁学所达到的理论新高度,同时也是学术界自汉以来一直忽略与低估的学术问题。在本根论层面,仁是"天德"。作为"客观精神"的仁具有绝对性、普遍性特点,因而是人之"命";荀子"人性"概念蕴涵三层义项:人之欲、感官功能与属性、"人之所以为人"的自然德性。在人性论层面,荀子一再声明人"有性质美","性伤"才有可能导致人性趋向恶。"人之性恶"与"未发"意义上的欲没有直接关系,恶不是"本始材朴"自然材质固有的本质属性,恶只与后天"已发"意义上的发生学有涉。荀子人性论立足于"人之所以为人"基础上立论,仁是"心之所发",所以应"诚心守仁","致诚"就是让内在于人性之仁"是其所是"地彰明。因此,将荀子人性学说界定为"性恶论"、"人性恶",不能不说是一深度的误读与误解。  相似文献   

5.
刘战英 《生态文化》2009,(1):39-39,41
“江山留圣迹,我辈复登临。”戌子年菊月,余偕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一行三人赴江西省乐安县二中捐书助教,披暇参观享有“千古第.一村”之誉的流坑。  相似文献   

6.
民俗摹仿 一、民俗摹仿产生的路径 1、最早,怂恿民俗摹仿登台表演的,要数原始时代的宗教情趣。这在人类早期的纹身习俗中有集中的体现。 《淮南子·原道训》“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剪发文身,以象鳞虫。”高诱注:“文身,刻画其体,内墨其中,为蛟龙之状。以入水,蛟龙不害也,故曰以象鳞虫也。” 《说苑·奉使篇》诸发曰:“彼越……外海垂之防,屏外藩以为居,而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剪发文身,灿然成章,以象龙子者,将避水神也。” 《汉书·地理志》应邵注:“(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 所谓“象”,即图腾意味的艺术摹拟。越人带着虔诚心情,把自己装饰成龙子龙孙的样子,祈求图腾护佑以及生命、生存的安全感。正如德国艾伦莱赫根据自己的观察,在《巴西恒河第二次探险记》中说的:“始祖是保护自己的子孙的,因此将其图形刻在身上,这无异于是带着抵御各种危害的护符。”(《纹身世界:信念的活史》25页)  相似文献   

7.
亚妮 《文化交流》2004,(3):34-36
一屋子的石头,就有一屋子稀奇古怪的故事——王朝闻先生今年已95岁高龄,多年谢也不接受采访,但为我们破例,很让我知道这个慈祥老人解放后曾任教务长,1954年任《美术》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美术人70年代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华美学学会会长,可老人出生于1909年,四川合江人,三家境贫寒。30年代毕业于杭州国1940年奔赴延安,在鲁迅文学院是中国20世纪卓越的美学和文艺理著作等身。他雕刻的毛泽东头像、他严谨的治学王朝闻接受采访Wang Chaowen in the interview之风和源于生活通俗易懂的美学理论影响着几代人。他主编的《美学概论》《中…  相似文献   

8.
刘泽民 《生态文化》2002,(2):58-58,64
知天命之年后,聊发少年狂,学写涂鸦之作,一股作气写了三百余篇散文,编成《山趣》、《山梦》、《山韵》、《山魂》四个集子。有人见我老态龙钟了,就规劝我说:“该止笔了,悠闲地安度晚年吧。”我没有听信金玉良言,仍然固执地写着,并开始写长篇小说。我不安分的主要原因是受了敖汉五十多万人的重托。  相似文献   

9.
那子纯 《职业圈》2010,(1):110-111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人”是企业家的用人之道,倾听群众的声音是“知人”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辨<毛诗>中的六个联绵字:(一)<卫风·硕人>之"孽孽",犹言"我我",形容长丽俊好之貌.(二)<郑风·子衿>之"挑達",形容放逸倜傥之貌.(三)<豳风·鸱鹗>之"翛翛",犹言"萧僚",形容鸟之羽尾杀敝凋零之貌.(四)<小雅·南有嘉鱼>之"汕汕",犹言"优侥",形容鱼群游动往来之貌.(五)<大雅·云汉>之"滌滌",犹言"滁荡",形容万物萧僚凋零而大地空空荡荡之貌.(六)<大雅·崧高>之"咩咩",状众盛之貌.  相似文献   

11.
《明夷》卦喻示着政治昏暗、贤人遭难的情状,蕴含着在困难、黑暗中坚持不懈、生生不息的大易之道。箕子之艰不但是个人命运的蹭蹬,更有国家社稷面临倾覆之艰危,处于特殊历史语境中的明末士人更易于对箕子之明夷产生共鸣。黄道周的生平事迹略近于箕子,其诗文多引用《明夷》卦,其《易象正》对《明夷》一卦亦多有阐发,体现出鲜明的解《易》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将“槁木三年 ,不必为邦旗”的“槁”字释作柘。从训诂的角度而言 ,槁、干相通 ,干指柘树。三年的柘树不堪作“邦旗”含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之意 ,与《成之闻之》主旨“君子之教”相贯通。从政治的角度看 ,“槁木三年”表达了儒家养民、教民为先的政治观念。从文中的忠信思想看来 ,它该与子张之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朱熹《中庸章句》及其儒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庸章句》以性——气二元论为基点,以道心、人心对应于性命、形气,但同时突出性即理,强调人之性受之于天之理,人性即是天命之性。由于人的气禀使得人之本性的表现受到气的影响和遮蔽,所以人不能自然而无所修为,必须修道立教,以戒慎恐惧和慎独的功夫,在未发和已发的时候都用力修养,强力人为。通过明善致知和诚身存心两方面同时努力,以全其性之本体,渐入于中和圣域。在这种解释中,天命之性是起点,但最后落实在修道之教的功夫,而修道功夫需诚明两进,不能偏废。在《中庸章句》中,理学的理气论、天理论、心性论、功夫论都得到了全面的贯彻,成功地借助对于经典的系统解释展示了新儒学的理论建构,对理学思想的传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人"是企业家的用人之道,倾听群众的声音是"知人"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龙泉,宝剑之邦、青瓷之都。相传春秋时,一代剑师欧冶子在这里铸就三柄利剑,其中一把名为"龙渊",遂以剑名地。后因避唐高祖李渊之名讳,改称"龙泉"。龙泉又有"瓯婺八闽通衢"之称,自古为"驿马要道,商旅咽喉"。十里窑场,千年窑火,精美绝伦的龙泉青瓷从这里源源不断走向世界,书写了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16.
胭脂沟     
卫中 《生态文化》2008,(4):33-36
老辈子人说,胭脂沟的人,男人是山鬼,女人是树妖。时间:现在——二十三年前——一百年前地点:一个叫胭脂沟的林区村落 人物:冯关林——男,五十多岁,村委会主任 蛾子——女,五十来岁,冯关林妻 冯开林——男,二十多岁,蛾子之子 冯关怀——男,死时三十岁,冯关林之表弟,冯开林之生父 杨大华——女,二十多岁,冯开林未婚妻冯东胜——男,三十岁左右,光棍 钱匣子——男,四十多岁,村会计 冯莲英——男,冯家老祖宗,秀才 卫娘子——女,冯家老祖宗,冯莲英之妻  相似文献   

17.
苏武,字子卿,代郡太守苏建之子,杜陵(今陕西省武功县)人,生活期间为公元前140-前60年。武帝时为郎。公元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均未果,后将他流放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19年忠贞爱国、持节不屈,公元前81年方获释回国。  相似文献   

18.
叶建华 《职业圈》2011,(28):22-23
苏武,字子卿,代郡太守苏建之子,杜陵(今陕西省武功县)人,生活期间为公元前140-前60年。武帝时为郎。公元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均未果,后将他流放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19年忠贞爱国、持节不屈,公元前81年方获释回国。  相似文献   

19.
刘波 《文化博览》2006,(12):26-27
在美国居住、学习、工作的七年中我交往过很多美国朋友,接触过很多美国的人事。在许多文化、习俗上,我对美国文化有过怀疑、颂扬和吸收,也有过碰撞和抵触。但有三位美国朋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让我多年来思索不已。千万富翁之子当厨师Keith 是我在丹佛工作时的同事,我认识他的时候他26岁,是一个很普通的美国青年,沉默,踏实,向上。我们共事了很久以后,有一个国庆日,他请我们几个同事去他家的牧  相似文献   

20.
中印两国自古以来,一直是相互学习,彼此交流。几十年来,季先生对此作了大量细致认真的研究,他上承前代之余绪,下开一世之新风,独辟蹊径,发前人之未发,有不少很有历史价值的著作问世,其影响巨大。他还身体力行,做了很多有关中印文化交流的实事,他不愧为中印文化交流的使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