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学生在大量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是新课标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如何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这个理念?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教材,关注积累语文知识,丰富语言感受,自主探究学习,学会阅读方法,揣摩写作技巧等实践活动。为此,就阅读教学而言,可以形象地称之为“五个一”工程。所谓“五个一”工程:感知一篇课文,积累一组雅词,欣赏一个美句、品析一个精段、揣摩一种写法。一、感知一篇文章,整体把握文本的思想和内容新课标下的文本阅读,重在欣赏、感受和体验。让师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相似文献   

2.
预习是学生课前进行的自主认知活动,是对课文预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对学生而言,科学有效的预习能够初步感知新内容,找出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对教师而言,指导课前预习并检查预习效果,是找准学生学习起点来开展教学,从而提高阅读效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正>"板块式"阅读教学模式,就是在阅读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就教学流程而言,块状阅读,从"块"入手,框架推进,减少头绪,便于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亲近文本,与文本及其蕴含其间的情理接触,从整体上把握整篇课文。这样,更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领学生自主探索,通过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语文素养。本文仅从"板块式"阅读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方面做一些实践层面的探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步要引导学生从内容入手初读课文,对课文产生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并将这种初步感知的印象表述出来。  相似文献   

4.
预习,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学生通过预习,整体感知学习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能够读通、读懂课文,能找出不懂的地方,以便听课时特别关注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不懂的地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同的年级对预习的要求是不同的:一、二年级要求是读通、读懂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相似文献   

5.
<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让课堂教学灵活生动,生机勃勃。其中采用适当的切入方法,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切入中,抓住课文题目进行切入是把握文本内容、进行深度阅读的有效途径。标题就是文本的眼睛,抓住了标题,可以有效抓住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情感,打开语文教学的窗户,演绎出语文教学的精彩华章。一、巧妙质疑,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6.
一、课前预习:感知与品悟相结合阅读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预习课文不仅仅是掌握字词,还有更重要的环节: 1.感知:整体感知正文。集中精力阅读正文,把握课文大意,对作品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2.解读:阅读全文。包括单元提示、课文提示、正文内容、课下注释、课后练习及其它相关材料。3.悟读:带着问题读书。自己发现的问题,课后习题,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问题。带着问题精读、研读、反复读,边读、边悟、边记录。读几遍,一般问题都能自学解决,同时对文本也有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单元提示”对一个单元的整体知识作了概括和归纳,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单元提示”,了解单元内容,把握单元知识的整体脉胳,理清单元知识框架,从而有助于教师教学的进行和学生理解学习单元课文,形成阅读能力。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单元提示”呢? 一、读“单元提示”,预习单元知识 单元预习是单元教学中的第一环节,它为学生整体感知单元内容、性质和特点提供了材料,学生可以依据单元提示对整  相似文献   

8.
预习课文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预习课文这一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传授给学生多种预习方法,并通过"预习卡"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这样,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周美贤 《考试周刊》2013,(41):11-12
<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即兴表演课文(也可以是其中的某个片断),可以促进其全身心感受读物(课文)。在初步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表演,把抽象的符号通过形象的表情演绎出来,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提高了整体语文素养。它可以说是推进语文素养教育,加强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整体感知,是初读课文阶段的举足轻重的一大教学任务,一般应主要关注如下几个层面: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课文的脉络结构;形成对课文的初步感受。有效的整体感知,是学生初次与文本进行对话之后,在文本内容、文本情感、文本形式等方面获得的初步的、整体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学生继续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的基点,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初读、钻研文本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给学生创造一种研究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充当主角,没有依赖性,不再被动,并全面启动自己的智慧,去探求,去发现,去解决课文文本及相关的现实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体现了高度的自主性,高度的创造性。基于这一认识,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优势,指导学生采用感知评价,探讨评价,思辩评价的程序,进行自主评价性阅读活动,有了一些收获。一、感知性评价阅读感知性评价阅读是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在整体  相似文献   

12.
对于小学教学来讲,语文教学是基础,语文知识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有较强的促进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是学生整体感知的初始阶段,可以对学生的主动思考、深入阅读予以引导,在激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重点研究了小学语文整体感知课文的教学措施,以期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课文教学的实质是利用课文材料组织和实施语文学习活动。课文的作用有:积累作用、示例作用和引发作用。语文教学立足于课本,但绝不能限于课本,为了搞好阅读教学,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阅读兴趣;2、注重积累和培养语感;3、提高教师素养,创造性整合教材;4、着眼文本整体,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4.
语文"阅读课文三步法"就是将阅读课文分为三步走:走近课文谈感知,钻进课文深理解,走出课文写作文。具体操作如下。一、走进课文谈感知感知的内容:感知写作思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知语言。感知的方法:1.预习。预习是"走进课文谈感知"的开始,预习时提出明确要求:(1)标段,(2)勾画中心词句;(3)概括主要内容;(4)积累词语、走进作者。"1、2"记在书上,"3、4"写在积累本上,这四项内容每课必须提前做好,第二天上课才能水到渠成,不至于措手不及。2.自主阅读、以读代讲。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如默读、个别读、齐读、竞赛读、快速度、分角色读、听录音读、教师范读、自由练读等等,使学生顺利完成"走近课文谈感知"的任务。谈感知不但要说也要写,只有落  相似文献   

15.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具有一定的知识性。但它也是一篇文章,教学时应把它作为一篇普通的课文来对待,通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梳理文本结构层次和赏析文本细部语言,多角度、有层次地探究文本,把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渗透在阅读对话中——特别是每一个活动环节后的小结,应让学生在探究与对话中强化说明文学习的要求,从而逐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说明文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6.
课文教学的实质是利用课文材料组织和实施语文学习活动。课文的作用有:积累作用、示例作用和引发作用。语文教学立足于课本,但绝不能限于课本,为了搞好阅读教学,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阅读兴趣;2、注重积累和培养语感;3、提高教师素养,创造性整合教材;4、着眼文本整体,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7.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民在耕地前要"备耕",工人在生产前要"备料",战士在打仗前要"备战",这都是"预"。同样道理,学生在上课之前,也要作好准备,这准备就是预习。"预习"就是指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学生通过直接和文本对话,自己运用心力认真读书,自己学习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顺序,说出对课文的初步感受,并在字、词、句和内容方面提出问题,进而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读书习惯。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而且能够通过预习达到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学习目标,并且培养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的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课文预习是学生对教师尚未讲授的知识内容独立学习的活动过程,即学生运用旧知自学新知的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教师要设计好预习内容,明确预习要求,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保证预习时间,检查预习情况,注重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一、指导预习,培养自学习惯课前预习,包括指导预习、征询疑难。“指导预习”是教师在熟悉了教材之后,把课文中有关重、难点的知识让学生预习,使学生初步感知教材,为课堂学习、讨论作准备。预习中,基础好的学生,对课内重点会通过自学大体弄懂,基础差的学生也会对这些知识重视起来并寻找理解的途径。指导预习,应着重把课文重、难点知识明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预先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作者写作目的和意图。如布置预习《珍贵的教科书》一文时要求:第一,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课内生字、新词。第二,了解课文整体布局,找出描写条件艰苦的…  相似文献   

20.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 23课《丰碑》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赞扬了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学习这篇课文,要通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根据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在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从中学习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根据教材特点,教学本文可突出如下几点:   一、初读感知,理清顺序,把握内容   首先要抓好预习,让学生按预习提示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