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这一表述,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建国以来历次"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上都一致表述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但是,正如读者是个性化地理解作品的,广大教师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要落实语文课程实践性要求,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努力整改课堂教学,整合教学内容,统筹教学活动,使听说读写一体化、连贯性呈现,培养师生语文素养,发展学生语文能力。可以说,进行单元整体阅读教学,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改革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编排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但是长期以来它却是语文教学中的棘手问题,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冻土坚冰。一﹑透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科学理解﹑准确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有这样的描述:"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古诗词作为语文课程中的重要一环,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对语文课程综合性的理解,可以以探讨古诗词为立足点,以小见大。  相似文献   

5.
与历年的语文教学大纲及实验稿课程标准相比,"2011年版课标"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对语文课程性质的重新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修改,将语文课程的首要目标锁定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由此看来,语文课程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学会"运用",或者说学会"驾驭"语言文字这门工具。  相似文献   

6.
高职语文课程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近年来高职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其表现有:一是高职语文课程面临"学科边缘"危机;二是高职语文课程面临"学生素质"危机;三是高职语文课程面临"实践应用"危机;四是高职语文课程面临"教学模式"危机。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教学有这样引人注目的论述:"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此论述指明了语言文字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核心作用,特别强调"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学五个方面的"影响",这实际上是对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重  相似文献   

8.
方润 《考试周刊》2014,(1):34-34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就明确了语文课程肩负审美教育的使命,肯定了语文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特别是文学课程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总是通过美的语言、创造美的意境、塑造美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多为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本文通过《渔父》教学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不仅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也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其中,"人文性"侧重于语文学科的关于人的内在价值取向,而"工具性"则着眼于语文学科的实用功能——工具价值取向。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识字教学同样兼有人文价值和工具价值,识字教学工具价值取向取决于汉字的交际功能又决定了汉字教学的科学性。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虽然早被确定,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写作教学是语文课程中的核心内容,"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那么,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呢?  相似文献   

12.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放在语文教学目标的首要位置,这说明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实践也证明,朗读很重要。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教师也都有这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小学语文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学科素养,进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支撑。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言意兼得,这是语文与其他课程的本质区别,是语文教学所散发出来的独特之美。下面我就以国标苏教版六年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由于教学中缺乏核心培养目标,导致师范生专业情意淡薄、教学技能薄弱等问题.根据国际教师教育改革趋势和职后教师成长规律,研究性教育实践素质成为当代师范生的核心素质,以此为培养目标,必然需要新的培养机制,也带来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实施途径等方面的新变革.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开篇就写道:"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其中综合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质之一。这是2011版新课标一个重要的修订,而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却"涛声依旧",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和改革,来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来回应新课标的修订,这就需要我们来正确理解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读"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如"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积累在生活中获得的语文材料";"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与学习和生活中相关的问题";"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相似文献   

19.
正伴随着新一轮以课程、教材为核心的改革的逐步推进,新课程关于"每节课的教学容量达到最高水平,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的要求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同。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做了如下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  相似文献   

20.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明确地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定位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要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这一切主要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挖掘课文中的读写训练点,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习写作方法,以阅读促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