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0,(20):117-118
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既是化学入门者的最好的学习途径,又是化学研究者的重要研究对象与重难点的教学内容,当前人们讨论最多的是演示实验,然而,依照教材中的实验方案进行演示实验,部分演示实验的现象不是很明显,实验效果不是很好,所以亟待探究教学实验的创新与改进,让教材中所选用的教学实验实现最大的教育价值,使学生在任务探究过程中变得轻松,能感受到实验的趣味性,而且开展探究实验的创新能够有效的促进化学理论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进行广泛的联想,进而开拓他们的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2.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教学方法所无法代替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尤其重要.一个设计合理的演示实验,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概念,又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改进、完善教材中的实验,使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3.
任雪松 《化学教与学》2012,(9):91-92,94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在多年的化学教学中注重利用化学实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优化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创新在化学教学中,演示实验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教师规范的操作和显而易见的现象向学生直观的传授教材中知识。但在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演示实验,存在不少不足,因此我们必须优化演示实验,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单,能见度更大。  相似文献   

4.
课堂上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师生合作的演示实验、学生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多种实验方法,可使"实验"这一化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在化学课堂上"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从化学的角度看待、分析身边遇到的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同时能自觉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文章以《硫酸》课堂诊断为例,阐述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5.
氯气作为卤素性质学习的代表,根据"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的理念,氯气性质实验的演示地位十分重要.但氯气有毒,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少量氯气逸出就能使人感到呼吸困难.根据教材上的实验设计进行演示,不仅污染大,而且不利于学生开展该实验.因此,笔者对氯气的3个性质实验进行了改进,实现了污染小、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用途以及制备方法等。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作用,在化学课堂上如果能设计并做好一个实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以及课堂效率。所以新课程化学教学呼唤实验创新,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教材中不理想的实验设计,就需要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创新和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能更好地、更有效地体现一些化学现象,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改进后的演示实验与教材中原有演示实验相比,具有效果明显、易操作、耗时少、节约药品、更能体现课堂趣味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39):158-159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学生深刻认识化学基本知识与原理的重要途径:能帮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主动建构科学知识及知识体系。特别是课堂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演示实验现象一定要明显,方便学生的观察与理解。高中人教版教材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光束亮度不足,不利于学生观察,因此在原实验的基础上,改变试剂用量与试剂加热顺序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检索和动手实验发现教材中"碘遇淀粉显蓝色"的结论有失偏颇。实验结果表明碘遇淀粉显色与多种因素有关,碘遇直链淀粉变蓝色,遇支链淀粉变紫色,遇混合淀粉则显示蓝与紫之间的混合色。分析了鲁教版化学九年级教材(下册)一个演示实验中"碘遇淀粉显色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并对现行化学教材和生物教材中对碘遇淀粉显色现象的描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精心设计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如果能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化学实验,以一些奇妙的化学现象制造悬念、创造情景,就能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究化学原理的心理。演示实验要尽量增加趣味性,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如在用干燥氢气吹肥皂泡的演示中,当一个个气泡上升时,学生已经很感兴趣,如果再将上升的气泡用火柴点燃,产生清脆的爆鸣声,则更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二、充分准备实验,达到实验目的对于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教师除了在课前进行周密的准备,确保演示时现象明显,并让全体学生都能看清楚外,还得要求学生课前…  相似文献   

1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研究化学需要实验,学习化学也离不开实验。现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虽使用多年,但某些实验还是不够完善,缺乏创造性,并且存在污染和浪费等缺点。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利用现有的玻璃仪器,开发"套管实验",对中学教材中的多个实验进行创新改  相似文献   

11.
麻鲁宁 《物理教师》2010,31(8):24-25
人教社的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的教材中,有大量的演示实验,但是由于条件限制,我们不可能每个演示实验都按照课本中描述的那样做.而演示实验的效果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能不能用自己的方式让演示实验变得装置更简单、操作更方便、实验现象更明显、教学效果更好,这就是本文中所要讨论的.  相似文献   

12.
自感现象是现行高中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让学生认识自感现象,笔者设计了2个实验:其中1个用来演示通电自感,如图1所示,另1个用来演示断电自感,如图2所示。关于教材中所演示的现象和解释不再赘述,笔者认为教材中对现象的解释不够严谨、全面,实验设计和器材的选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3.
自感现象是现行高中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让学生认识自感现象,笔者设计了2个实验:其中1个用来演示通电自感,如图1所示,另1个用来演示断电自感,如图2所示.关于教材中所演示的现象和解释不再赘述,笔者认为教材中对现象的解释不够严谨、全面,实验设计和器材的选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要提高中专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效果,应充分运用化学课堂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教材,讲课堂演示试验的"五结合".  相似文献   

15.
作为学生认识浓硫酸性质的重要演示实验,人教版教材"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中,无色的水进入无色的酸产生的飞溅现象不甚明显也不易观察,但通过实践改进,笔者发现可借助pH试纸使实验现象变得明显,效果得到提升。人教版9年级《化学》下册P53页实验110-6"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这个演示实验,对加深学生认识硫酸的性质不可或缺。但按课本所示流程操作,液体飞溅现象的呈现效果欠佳,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6.
实验能激发学生兴趣,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原理、巩固化学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化学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如何运用实验教学这个手段,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而演示实验现象鲜明、直观、易于操作,是化学教学中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手段,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教师若能根据教材实际巧妙地做好、用好演示实验。将会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黄廷全 《青海教育》2014,(11):47-47
演示实验属于直观教学,与分组实验、课外活动相比有一定的区别。演示实验的基本方式是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展示化学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演示内容不仅包括教材规定要演示的实验,还应包括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的演示内容。演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一种有效且直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在实验中让学生形象观察、深刻体会所学知识,同时也能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笔者在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在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上,教师反复讲解还不如做一次演示实验的印象深刻。要做好演示实验,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得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然而教材中提供的某些实验,由于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开展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有些实验的演示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有的实验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对这些实验进行相应的改进创新是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据此,笔者对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实验现象不明显的“白磷在水下燃烧”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19.
高中教材上的实验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种。做好演示实验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但怎样才能灵活地做好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呢?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在教学中是比较实用的:1 以教材为本,边演示边讲解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它的优点是在于直观、简单,更有利于教师控制整个课堂秩序,  相似文献   

20.
渗透作用演示实验的改进及拓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一个演示实验,即渗透现象的演示,从1991年版教材至今一直在沿用。作为演示实验应该有教师准备简单、效果明显,在演示时让全班学生能看清楚等特点。而观察渗透现象的实验装置器材有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纸,在教学实验装置的可操作性比较差。为此,笔者对实验器材等作了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