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的一部分。初读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环节,承担着读准课文、读通课文和初步感知课文的任务,为下一步的重点研读乃至全文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教学,初读课文的学习也会精彩。  相似文献   

2.
林泉玉 《教师》2014,(16):30-31
当今的阅读教学把课文教得支离破碎的现象依然随处可见,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成效。究其原因,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的完美往往在初读课文的环节走过场。课文初读,首先必须做到"读通读顺读准确"和"整体把握",还要做到让学生在"感知重点、难点、精彩点"和"留下悬念"的读中产生探索求知的动力和欲望,从而充满激情和期待地投入到深读课文中去。只要老师肯钻研、因文施教,指导初读课文也能异彩纷呈,亮点频现。课文初读教学应该在"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实"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正>阅读教学一般分为初读和深读两个阶段,初读阶段一般解决写了什么,深读阶段一般解决为什么写和怎么写的。对于精读课文,我们一般在第一课时进行初读,在第二课时进行深读;略读课文的教学虽然只用一个课时,但依然是先初读后深读。解决写了什么从另一种角度讲就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有的老师让学生理解主要内容,往往形式单一。读了课文后,老师问学生:"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这种方式偶尔用用未尝不可,但每篇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16节语文展示课,不由对当下的课堂教学产生了些许担忧.为了课堂出彩,教师们几乎都把第二课时的"分析课文内容"调了一部分,或是全部放到了第一课时,对第一课时应着重学习的生字和初读课文,只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试想,学生读课文还结结巴巴的,怎能深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语言的精妙?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连贯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初读,让初读也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5.
《掌声》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我们对这篇课文进行了两课时的全程阅读教学研究。两次备课设计,因出发点不同,对文本研读深度的不同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初次研读文本,我们注意了课文的特点,把目光放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于是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质疑课题;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后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第二课时: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  相似文献   

6.
正现以苏教版三上《第八次》课文为例,谈一谈构建"以写为本"的阅读教学范式课堂,即"2+1"范式课堂(一篇课文2教时完成+第3教时拓展)。第一课时:三读三问,理清课文脉络上课一开始,我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引入别出心裁地讲故事:听说过这句名言吗?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发生在外国的有志竟成的故事吧。然后范读课文,字正腔圆,感情饱满,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初读课文环节,出示了不同层次的"三读"要求——一读: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根据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二读: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三读: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相似文献   

7.
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十分关注第二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却被认为是"工兵"干的活,有的教师即使为之,也是蜻蜓点水。而薛法根老师却用《燕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的教学告诉我们,阅读教学要把第一课时上扎实,也能把第一课时上扎实!一、扎实地教学基础知识片段一师:课文中有一些生字词(出示第一组词语),谁会读?(生读:微风掠过稻子翼翅荡漾)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小语《大纲》明确指出:“要加强朗读和默读。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加强读的训练不失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有效的途径。第一阶段:初知大意,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初读课文,我们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教给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把生字、重点词句、语段以及疑难问题划出来,促使学生边读边想边动手。如具体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圈出生字新词、加上拼音、写出注释、读通课文。再读课文,完成预习题。然后默读课文,提出疑难。我在教学《古井》一课时,要求…  相似文献   

9.
从教以来,总是有一个教学上的难题困扰着我,那就是:如何让第一课时上得既有情趣又有新意棚5怎样的第一课时阅读教学才是扎实有效的?我认为第一课时必须要抓好字词教学,强化初读效果。在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为精读感悟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让这些内容落到实处,第一课时必须要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余映潮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0·3C)》上撰文认为,阅读教学要做的最基础、最细腻的工作,就是科学而又艺术地进行课文研读。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读"厚",把每一篇课文教"薄"。课文研读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功夫。这种功夫,表现在能够读出课文的味道。对于课文,必须精读、深读、细读,领会、赏析、体味,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学生学习应达到的程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对于其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传统的设计思路是:初读课文,认识字词,初步感知。近年来举办的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提倡用30分钟教授第一课时,引发了我们对第一课时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阅读的全过程,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依据这一思想,我们构建了“四步训练”阅读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是:初读质疑—细读感悟—研读揣摩—咏记运用。初读质疑这一环节旨在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借助学习条件和手段自己识记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重点在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通常是在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流程是:自读—质疑—释疑。自读:(1)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要自行突破阅读障碍,一气不停地读完全文。重要…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读",是教师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层层深入对话的过程。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初读——读通读顺读正确现实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刚开始学习课文时,教师只是让学生读一回课文,便急急进入讲解课文内容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纲明确指出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 ,最重要的环节”。我在教学第三册《小马过河》这篇童话故事时 ,采用以读为主 ,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让学生在读中思意 ,从意中悟道。一、初读课文 ,了解大意。1 .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 ,读准字音 ,把句子读通顺。做到不加字 ,不减字 ,不读错 ,不重复。认识生字、新词 ,利用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 .教师范读。学生对教师的朗读 ,看得着 ,听得见 ,可以模仿学习。想一想 ,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它的题目是什么 ?二、再读课文 ,分清层次。1 .…  相似文献   

15.
我们一般用两课时(即第一课时的"初读"及第二课时的"精读")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由于"精读"阶段更加直指文本秘妙也更易出彩,故而,老师们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公开展示,普遍比较重视和青睐。因此,担负着为全文研读"奠基"作用的第一课时,就被挤到了边缘化的境地。  相似文献   

16.
周洁 《小学生》2013,(4):72-72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第一课时的读就是第一读和第二读的问题。主要是帮助学生在扫清阅读障碍的同时,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要向我们传达的心声、文意。怎样的教学才真正使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到位"?我们先来看一位老师执教的《"闪光的金子"》的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诱发情感期待读师:同学们,知道老师叫什么?(徐大娟)怎么知道的?有老师的本家吗?怎么记住"徐"字呢?(学生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7.
《黄山奇石》是一篇传统课文。当学生时我学过这篇课文,做教师后我又讲过三次。为此,我对此文的教与学记忆犹新。犤传统教学设计犦这一课的教学流程分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接着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然后开始逐段学习分析词句。第二课时:识字、写字。这样的教学设计,突出地显现出重分析、轻读悟,重教师讲、轻学生学的问题。其实,一篇课文如同一架飞机,这样的设计,没有给学生一架完整的“飞机”,让学生自己去琢磨“飞机”的构造,而是给了学生许多被人为肢解得七零八落的“零件”。整节课…  相似文献   

18.
《黄山奇石》是一篇传统课文。当学生时我学过这篇课文,做教师后我又讲过三次。为此,我对此文的教与学记忆犹新。[传统教学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流程分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接着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然后开始逐段学习分析词句。第二课时:识字、写字。这样的教学设计,突出地显现出重分析、轻读悟,重教师讲、轻学生学的问题。其实,一篇课文如同一架飞机,这样的设计,没有给学生一架完整的“飞机”,让学生自己去琢磨“飞机”的构造,而是给了学生许多被人为肢解得七零八落的“零件”。整节课就…  相似文献   

19.
"初读"是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通读阶段,它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有效的通读全文,才能为精读探究、品读感悟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不少教师对初读课文的理性认识不足,在教学中出现越位、乏味等现象,笔者试图通过文章的阐述,让更多教师了解,初读教学应充满"趣味"、"读味"、"悬味","初读"课文应当理性"归位"。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试用修订版大纲指出 :“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段话不但点明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更重要的是点明读的目的的层次性 ,这正好与阅读教学的各个阶段相吻合 ,因此 ,教师在实际阅读教学中要贯彻这一精神 ,要将让学生充分地读贯穿始终。一、初读课文 ,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小学生拿到一篇文章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下来可以说已经理解了60%~70 % ,因此初读课文时 ,教师要注意组织、调动学生 ,让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