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而中段习作则是作文教学的初始和基础,因此中段习作在语文教学中显得任重而道远。而现实是很多中段学生对习作并非兴趣盎然,甚至谈"写"色变。要使学生对写话从"望而生畏"到"无所畏惧",从"无从下笔"到"思如涌泉",其中实践经验发现复写作文、积累素材,写出真实,发挥文本优势是中段习作教学的四剂"良方"。  相似文献   

2.
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而写作品梗概,对学生而言更是一种新的尝试.写梗概,既需要学生能深入文本,准确感知作品的主题和内容,又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自己读懂的内容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连贯地表达出来.不同于学生平日在课堂中对单篇文章的概括练习,写作品梗概需要学生能将一部十几万字的"大部头",提炼...  相似文献   

3.
<正>"文本解读"是一种寻求理解与自我理解的活动,是发生在读者、文本与作者之间的理解与对话交流活动,是读者积极主动接受与参与建构的活动。基于这一认识,教学文本解读是发生在"读者、作品、教材编者与学生之间的多重对话",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建构活动。既然是师生共同参与,那么,文本解读就不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学生,也应该参与到文本解读中来,让文本的内涵与价值真正在学生层面体现出来。笔者对此作了些尝试,试图找到让学生参与文本解读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难,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学生缺乏写的方法,而在于缺乏从现实生活的丰富资源中甄选习作素材的意识。为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广开源头,引领学生从课文、活动和生活中发掘习作的素材。一、以文本为纽带,拓展学生"谋材"思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一"例子"承载的价值不仅仅是为学生写作的构思立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提供良好的范本,同样也在习作素材的选择层面为学生拓展了有效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从关注文本"写什么"到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的华丽转身,为我们的习作教学提供了极佳的教学契机,找到切入点,充分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地练笔实践,对专项习作训练进行补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写结合,随文练笔就是承载着这样的重任进入了我们的教学,它以其短小、易操作、针对性强、见效快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教材中习作训练的"技术层面"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读写联系,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渗透语文习作实践活动,充分挖掘教材的现实资源,通过加强读写联系的途径,以"读中悟写,以写促读"的形式,减缓习作训练的坡度,以逐步实现学生"自能习作"的目的,培养学生对习作的良好情感.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从关注文本"写什么"到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的华丽转身,为我们的习作教学提供了极佳的教学契机,找到切入点,充分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地练笔实践,对专项习作训练进行补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写结合,随文练笔就是承载着这样的重任进入了我们的教学,它以其短小、易操作、针对性强、见效快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教材中习作训练的"技术层面"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读写联系,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渗透语文习作实践活动,充分挖掘教材的现实资源,通过加强读写联系的途径,以"读中悟写,以写促读"的形式,减缓习作训练的坡度,以逐步实现学生"自能习作"的目的,培养学生对习作的良好情感。  相似文献   

7.
《写作品梗概》的习作教学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内容。对这一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梗概的特点,习得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理解‘梗概’含义—明确‘梗概’意义—例学‘梗概’写法—欣赏‘梗概’范作"等教学环节,让学生知道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和怎样改,从而掌握写作品梗概的基本方法,并获得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常以"阅读"、"写作"作为基础教学。但是,教师面对有限而宝贵的课堂,又应如何去兼顾两者呢?在此,笔者提出一种"随文练笔"习作方法,学生通过文本来练笔,在练笔中总结文本的思想,并在"阅读"文本中"写作","写作"于文本中。多年来,笔者发现学生的随文练笔不仅能提高习作水平,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而具体措施,笔者现从仿写式练笔、改写式练笔以及续写式练笔三种方法进行剖析。一、仿写文本——增强语言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9.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教师怕教,学生怕写。在平时的教学中,最大的弊病就是空洞。教师只在习作技巧上下功夫,因而学生的习作也只是枯燥的几句骨架子,写的都是假话、空话和套话,根本没有细致入微的感人的内容。一篇文章有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这样的文章读者印象更深刻,可读性更强。文章因细节而精彩!以《糊涂的爷爷》习作教学为例阐述在习作中实施细节描写的三条策略:品味文本,感悟细节描写;实践训练,展开细节描写;联系生活,学习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习作教学就是给学生一个习作要求,按照教师灌输的写作方法写作,有的时候无话可说也要逼迫自己绞尽脑汁创作。这样的习作教学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好的现象,学生们害怕写作文,写出来的作文也往往"千篇一律"。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我们的习作教学进入了一个误区,学生为了写作而去写作,写作的目的变成了应试。笔者想,真正创作的目的应该是将作者的内心世界用文字形式表达给他人看,这个他人就是"读者"。因此,习作教学中,笔者融入了"读者"这一理念,采用同伴互助式习作评改这一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陈真广 《小学生》2013,(7):51-51
小学生习作普遍遇到两大难题:一是没话写,二是有话写不出来。如何化"难"为"易",使习作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并能通过习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呢?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教学,应该立足语言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会作文。一、体验生活,积累习作素材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学习作文也不例外,教师  相似文献   

12.
对于小学中年段的学生来说,"片段仿写"无疑是一种降低习作难度、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从精选文段、提炼方法、分类仿写等方面说明"片段仿写"教学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提高学生仿写能力的方法是立足文本,总结方法,长期训练。  相似文献   

13.
张迎春 《小学生》2013,(7):29-30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人们更多地把视线聚集在习作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在阅读教学中对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认为学生最常规、最有效的习作训练,应该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一、紧扣文本,引领习作方法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  相似文献   

14.
习作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虽然一直非常重视低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但实际课堂中,低年级学生却普遍对习作有抵触情绪。本文通过关注学生为什么写习作,写给谁看,从而提出利用学生的读者意识来指导习作教学,通过抓住日常阅读教学、习作前、习作中、习作后、课余等有效时间,探索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邵丽华 《甘肃教育》2014,(13):93-93
正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但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依然是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一、立足阅读文本,进行仿写训练语文教材中的各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家范作,这些作品对学生的习作有着很好的引导示范作用。日常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充分发挥这些作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常以"阅读"、"写作"作为基础教学。但是,教师面对有限而宝贵的课堂,又应如何去兼顾两者呢?在此,笔者提出一种"随文练笔"习作方法。学生通过文本来练笔,在练笔中总结文本的思想,并在阅读文本中写作,写作于文本中。多年来,笔者发现随文练笔不仅能提高习作水平,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而具体措施,笔者从仿写式练笔、改写式练笔以及续写式练笔三种方法进行剖析。一、仿写文本——增强语言认知能力由于低年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思维能力较弱以及语  相似文献   

17.
中年级是小学写作训练的过渡年段,为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写作方法,让学生能够依托文本,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郑锦灼 《亚太教育》2023,(9):123-125
统编版语文教材习作单元教学目标明确,直指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时教师应立足教材,科学解读文本,建立单元整体观,精准施教,达成习作教学目标。教学中紧扣单元要素,活用文本,引导学生练写,促其形成习作经验;同时,以精读课文为范例,品析关键词句,学习准确表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作时通过写前、写中、写后的有效评价,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及个性表达,实现“教、学、评”一致,促进习作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批改学生的习作就是一个阅读文本的过程。而给学生的习作写批语,则是一种与作者(文本)对话的行为。习作批改,就其本质而言,应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习作单元中"习作例文"的教学,直接指向习作表达,让学生掌握文本表达的基本策略。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两课,教师通过复习前面两篇精读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分析,掌握把事物写清楚的方法。这样,使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下面的习作打下基础,获得表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