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听障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听障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是近几年来关于听障儿童研究的一个热点,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特殊教育质量的提高。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听障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听障儿童心理健康的特点,并指出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听障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是近几年来关于听障儿童研究的一个热点,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特殊教育质量的提高。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听障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听障儿童心理健康的特点,并指出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听障儿童特殊的生理决定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他们在认知、学习、交往等诸方面的困难和心理偏差。作为教师,如何正确认识听障儿童的心里障碍,正确引导他们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呢? 一、听障儿童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听障儿童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因而听不到或者听不清周围的环境声音以及言语声的儿童。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聋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敏感,强迫,抑郁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智障儿童占我国残障儿童的比重最大,他们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和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由于智障儿童身心特点的特殊性,相关的心理健康研究较之视障和听障者较少。本研究梳理了智障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已有的教育研究成果,进而提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为智障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艳红 《文教资料》2014,(6):125-126
“随班就读”是我国解决特殊儿童入学问题的一种有效教育形式,已成为现有条件下实现“融合”教育的最佳途径。随班就读儿童与正常儿童在生理、心理发展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无论是身体素质、心理发展还是在生活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远不如正常儿童。他们与正常儿童在一起生活、长期相处的过程中,由于家长、学习伙伴、教师等因素处理的不当,都会给随班就读学生心理上造成较大压力,乃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需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学习伙伴、教师等相关人员的认识与素质。加大对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促进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达到最佳就读效果。  相似文献   

6.
万绪波 《江西教育》2023,(15):12-13
国家在社会基层普遍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体系、制度,注重对留守儿童实施关爱行为,但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疏导和教育缺乏持久性,并且存在对儿童心理变化的研究不够深入的现象。本文通过研究季节性留守儿童在父母回归后的心理和行为,分析父母补偿性关爱的心理成因和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旨在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心理理论是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发展的基础。关于心理理论的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多巴胺能与催产素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五羟色胺能与加压素的正常分泌则是儿童心理理论健康发展的保证。与此同时,无论是完成心理理论任务,还是理解他人信念、意图与情绪,都需要儿童多个脑区的共同参与。基于神经科学揭示的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神经递质与神经机制,成人应引导儿童养成爱运动、善饮食、会游戏的行为习惯,给予儿童充分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在与儿童交谈过程中多运用描绘心理状态的词语,以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所谓儿童心理问题,也称"儿童问题行为"或"儿童行为障碍",是指儿童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生理技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冲突等导致的心理方面的障碍和不适当行为。据专家介绍,如果不及时干预儿童的心理问题,会引起儿童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影响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业成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直困绕着学校的教育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特殊儿童心理问题分析,探讨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推动学校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何谓儿童心理健康?大部分学者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持续的心理适应状态。儿童心理健康包括正常的智力,较强的适应能力,良好的情绪和社会关系,具有与大多数儿童相同的心理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大部分孩子的心理发育都遵循一定的规律正常健康地发展,只有极少数的幼儿由于心理发育存在着偏离现象,其表现出的性格、行为、情绪都较为  相似文献   

10.
冯玮 《贵州教育》2009,(17):21-22,26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完好状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潜能而进行教育活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赋予儿童健康以新的含义,即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全的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在广泛讨论有关素质教育的问题,其中也已涉及到如何对儿童进行深层品质培养。一般认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应该包括以下四点;情绪健康并能适度自我调节;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和谐;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与年龄相符。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中介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交互作用的社会化过程。因此,将心理素质的培养视为儿童素质教养的核心,是教育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已受到社会和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如何依据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探讨适合其心理健康发展的模式,是流动儿童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出发,分析如何看待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主要意义。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陈英娟 《考试周刊》2014,(33):188-188
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交流的手段,也是人的更高级个体发展和认知的重要基础。实验研究表明,把听障儿童和同龄健听儿童放在一起进行早期的康复教育,能够让聋儿在一种轻松、良好的环境下生活、学习,有助于提高聋儿的听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也会使聋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更好发展。教育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然而现在的特殊教育学校隔离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使特殊儿童不会和正常人交流,正常人也不能体会和理解他们。聋健合一融合教育就是让有听力障碍的特殊儿童与正常健康的儿童一起进行教育,使所有儿童的生理、心理都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何谓儿童心理健康?大部分学者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持续的心理适应状态。儿童心理健康包括正常的智力,较强的适应能力,良好的情绪和社会关系,具有与大多数儿童相同的心理活动。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大部分孩子的心理发育都遵循一定的规律正常健康地发展,只有极少数的幼儿由于心理发育存在着偏离现象,其表现出的性格、行为、情绪都较为异常,如破坏、攻击、厌恶、离群等等,成为教师眼中的“顽皮儿童”。 笔者认为这类顽皮儿童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切实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帮助其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文章探讨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包括让家庭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慰藉的理想港湾;让学校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和游戏的天地;社会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政策保障和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面临的成长困境体现在教育资源、学业发展等方面,总的来说,包括经济条件与精神心理两大方面的困境,需要融合多方力量给予留守儿童多元模式的支持。大量研究表明,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作用,能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重大意义。文章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关注取向为切入点,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李德勇 《林区教学》2012,(11):49-51
流动儿童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心理承受力较差,在面对家庭迁徙、社会和教育环境变化时,很容易出现社会适应不良、自卑以及敌对等心理问题。国家政府、城市社区和学校等相关机构和部门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积极疏导,促进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开发少数民族地区孤残儿童心理资本,不仅可以促进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提高幸福感,还可以挖掘孤残儿童的潜能,增强其竞争力,更能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文章对心理资本的内涵、心理资本在促使教育和社会融合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孤残儿童心理资本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8.
心理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就是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儿童早期作文是社会和教育对学龄初期的儿童提出的一种新的要求,这种要求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指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特殊学生愈益关注和重视,同时也对特殊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研究听障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并探讨对其进行良好个性品质培养的有效途径及其形成规律,对拓展个性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充实听障儿童心理研究和教育的内涵,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做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更是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一、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1.缺失父母教育。父母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大多数儿童来说,亲子关系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无法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无法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会缺少安全感和自尊心,导致心理上的敌意和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