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雅敏 《教学随笔》2014,(11):28-30
【名家选段】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  相似文献   

2.
<正>【名家选段】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  相似文献   

3.
《故乡》里有这样的描写:“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一个“飞”字使宏儿急切而又活泼可爱的神情跃然纸上,与母亲“迎着出来”的缓慢之态相映成趣。《拿来主义》批判对待大宅子的错误态度:“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昏蛋”不知辨别地全盘接受文化遗产,大肆吸取其中的糟粕。一个“蹩”字,写出了“昏蛋”走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有这样一句话:“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地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这是鲁迅先生在批判对待文化遗产问题的错误态度(即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时而言的。其论理的深刻精辟,设喻的贴切生动,语言的犀利幽默,令人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先破后立,首先有力地揭露和批判“送去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送来”的实质和危害,接着集中精力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了使深刻的道理浅显化、明晰化,作者用接收一座大宅子作比喻,通过下面两个多重复句批判了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 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拿来主义》、《药》二文,先后三处出现“蹩”字,摘录于下: 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或高中语文第一册)。 老栓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里看见一条丁字街,明明白白横着。他便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子,蹩进檐下,靠门立住了。好一会,身上觉得有些发冷。(《药》或高中语文第三册,下同)。 “好看!你们吃什么点心呀?”这是驼背五少爷到了。这人每天总在茶馆里过日,来  相似文献   

7.
《拿来主义》中的"大宅子",是解读这个文本无法绕过的。根据比喻论证的两大特点(一要"用形象的比喻",二能"加强对观点的证明"),通过对文本相关段落以及字词句的分析,认为"大宅子"是举例论证而非比喻论证。依循全文的逻辑,"大宅子"应是指"外国文化"而非"文化遗产";而单看"大宅子"那段文字,又确实是在说遗产问题。这似乎是一点小小的瑕疵。  相似文献   

8.
赵建晖 《考试周刊》2014,(82):26-26
<正>自从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后,中学语文界几乎都把文本中那个著名的喻体"大宅子"解读成了"文化遗产"。"大宅子"果然比喻的是文化遗产吗?我们一起作分析。一、从喻体"大宅子"来看所指的可能性鲁迅后期杂文所涉大多是严肃的理论问题和政治问题,写作于1934年6月的《拿来主义》也不例外。但是文本后半部分比喻论证的选择和使用,使阅读者从对社会政治话题的紧张专注,转移到和大众更贴近的日常生活上。让读者在更加可感  相似文献   

9.
读《游园不值》这首诗,我们知道诗人原是想去游园看花的,却没能入园。园子的主人是谁?也许是诗人的朋友,也许跟诗人并不相识,大概也是位高雅之士吧。人数社《教师教学用书》中说是因为“主人不在”,但后面解释诗句时却说“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苍苔,  相似文献   

10.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笑话:某主人宴请甲、乙、丙、丁四人,快到吃饭的时候,唯独甲还未来。主人在门口焦急地说:“唉!该来的为什么不来呢?”屋内乙听了心里不禁犯疑:“难道我是不该来的么!”这一想,便无心作客,趁主人不注意时就从后门偷偷溜走了。主人等甲未至,复入屋内,见乙走了,很是不快,脱口说道:“唉!不该走的怎么走了呢?”随即出后门去追乙。屋里丙听了不禁又产生疑问:“难道我是该走的吗?”于是,他便从前门溜走了,主人未  相似文献   

11.
月河小时光     
正固执温厚的金牛座老少女,用文字表达内心,编织梦境。爱美食,爱游玩,爱美好的人和事。现实里有冷酷也有柔情,希望能用文字治愈所有伤害。韶光易逝,时过境迁,唯此信仰不变。——微酸袅袅这几年,我长住在一座江南的小城,城中心有一片修缮后的古宅。宅子依河而建,青瓦白墙,屋檐下挂满了红灯笼,入夜时分沿着长长的河堤同时亮起来。这一片有个美丽的名字,叫月河。我初到这座小城时,月河的旧宅子刚刚修缮完毕,古风古韵的建筑散发着新上漆的气味。青石板铺就的小弄里没什么人,只有  相似文献   

12.
《宣和遗事》中的“底”和“的”都兴宙《宣和遗事》又称《大宋宣和遗事》,书约著于宋末,即公元十三世纪中叶。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出自民间艺人之手,署名“学山海居主人”。《重刊宋本宣和遗事跋》云;“原本多讹舛处,复赖旧抄校之,略可勘正。版本甚旧,以卷中‘’...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往旧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素质教育。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学生,相信学生是今后社会生活的核心。放开学生的手脚,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让其主动坠入知识的殿堂。本文以老师的日常工作改革作为出发点,融合"生本教育"这一新的核心教育理念阐述了如何将生本教育贯彻实施于现代语文教学当中去。  相似文献   

14.
月河小时光     
<正>固执温厚的金牛座老少女,用文字表达内心,编织梦境。爱美食,爱游玩,爱美好的人和事。现实里有冷酷也有柔情,希望能用文字治愈所有伤害。韶光易逝,时过境迁,唯此信仰不变。——微酸袅袅这几年,我长住在一座江南的小城,城中心有一片修缮后的古宅。宅子依河而建,青瓦白墙,屋檐下挂满了红灯笼,入夜时分沿着长长的河堤同时亮起来。这一片有个美丽的名字,叫月河。我初到这座小城时,月河的旧宅子刚刚修缮完毕,古风古韵的建筑散发着新上漆的气味。青石板铺就的小弄里没什么人,只有  相似文献   

15.
真话才可靠     
古时候有个叫侯希真的人,有一所大宅子.以前这所宅子富丽堂皇,非常坚固,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它已出现墙壁开裂,柱墩动摇的危机.侯希真的女仆、子辈向他如实禀告宅子的状况,劝他加以修补,但遭拒绝.他的客人夸奖了宅子一番,然后又委婉地道出宅子的破损之处,劝他早作打算,谁知侯希真对客人的忠告也听不进去,以致后来谁都不敢再说宅子的缺憾.从表面上看 去,这所宅子一片“太平气象”.但不久,宅子终于倒塌了,侯希真也死于“太平气象”中.侯希真由于不愿听真话,只爱听阿谀奉承的假话,终于导致了房屋倒塌,自己也死于非命的悲剧.这使我们认识到,不乐意听真话,而盲目听从阿谀奉承的假话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所谓真话,就是指符合客观事实的,经得起事实检验的话.像候希真的女仆、子辈、客人向他禀告宅子状况的话,就是真话.这些人的真话虽然逆耳,但它毕竟是苦口婆心的忠言,是客观事实的正确反映,与谎言有本质上的区别.由于真话能够说出事实的真相,指出某些事(包括人)的错误,因此有些人听起来就不大顺耳,而宁愿受假话的蒙骗.诚然,一般人都喜欢听好话,而对指出他过错的真话感到不舒服.但是,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听,真话总是真话,事实总是事实.你有缺点就是有,没有缺点就是没有.如果你有缺点而硬要说自己是完美的,那也只能  相似文献   

16.
“自主”论     
从自主教育、自主参与肩负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使命看,“自主”应具有以下五个内涵。   (一 )“自主”的“主”是“主人”。有三层意思,一是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即要学生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人地位明显确立起来。二指在集体中的主人意识。从理论上说,没有学生哪来学校 ?可是从实际情况看,学校领导、教师对这一观念的认识是薄弱的,学生也是模糊的,甚至是缺少的。三是对社会、国家的主人意识。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意识,应该从小培养。诸如“爱护花木,人人有责”、“保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  相似文献   

17.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中有“风雪夜归人”一句。句中“夜归人”之“人“参考书中解释有二:其一指“借宿的人”(作者),其三指“主人自己”,并说这两种说法都可以说得通。但我认为诗中“夜归人”之“人”指的是“主人自己”,不能指“借宿的人”。其理由是: 一、从诗题可知“借宿人”作者,已经宿在主人家里,他是“客人”,所以此诗命题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因此,“夜归人”中“人”不是“借宿的人”,而是“主人”或“主人家中的人”。  相似文献   

18.
中唐诗人刘长卿的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几年来,一直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教学参考书》对刘长卿这首诗的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是这样解释的:“对这首诗的‘夜归人’,人们有不同的理解。除上述把‘夜归人’理解为借宿的人(即作者),把‘归’理解为宾至如归(行人在风雪之夜盼到一个可以投宿的地方,芙蓉山主人热情接待了这位客人,使客人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以外,也有把‘夜归人’的‘人’理解为主人自己,把‘归’理解为回家的。即旅人已经就宿在主人家,夜里听到狗叫,知道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这两种解释都可以说得通。”其实,这两种解释都说不通。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位来自雪域高原的藏族女孩写的文章。发表在"自己的故事"栏目中,其实文中并没有多少故事,而是着力写了在家庭遭遇变故、爸妈"失踪"后,自己独处偌大的空旷宅子里的孤寂和种种思绪。这是内心活动的真实表露。温馨快乐的家庭生活远去了,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对生活的理解深沉了。面对"一时的不顺","心不应疲惫,不应失落,更不应苍老。因为,旧梦凋零的地方会有一个美丽的新开始"。表达了小作者积极乐观的心态。小作者还自喻仙人掌。"心里是绿色的泪珠","仙人掌的花语是坚强,我也是一个好强的人"。她在写给编辑的信中也坦露了这种心迹:"我不要别人的同情,我要靠自己的能力。"活脱脱一个自信、自强的女孩!文章结尾写道:"我没有理想,但我有梦想……"小作者不是没有理想,只是在眼前的特殊境遇下,梦想更强烈罢了。她梦想"爸妈回来","我不要钱……我只要爸妈","我14岁的生日快到了,你们两个一定会回来,对吗?"这亲情的呼唤,令人感动。文贵情真,有了真情,自然会打动人的。把家里人去楼空的大宅子喻为"广寒宫",非常贴切,用在标题中更觉新鲜。少年朋友,读一读这篇佳作吧。欢迎把读后的感想写给我们。  相似文献   

20.
《拿来主义》中有个名喻:穷青年得了大宅子便‘拿来’。这里的大宅子指什么?一般认为是文化遗产,教学参考书便是这么写的,各种有关考试的答案也是这样定的。但我觉得,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我认为,大宅子的本意跟‘遗产’并无关系。大宅子,文中是指别人原先住过的房子,里面有鱼翅、鸦片、烟枪烟灯、一群姨太太等。这显然是比较富贵的人家。那么,穷青年有机会得到了,怎么办?‘拿来’就是。至于这房子是不是合法继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