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琪 《编辑之友》2002,(5):38-39
图书是一种物质产品,但它是根据社会的需要,以传播和积累思想文化、科学知识为目的的物质产品,因此,它也是一种精神产品.图书的双重属性使得它的生产以双重方式进行.一方面,作者和编者都要在有利于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巩固与发展的前提下,按照精神生产的目的和规律,进行自由、自主的创造性劳动,阐发某种科学真理,传播某种人生感悟,宣泄某种郁积于心、不能自制的感情,并为满足人类求真和审美的需要,通过科学和艺术的创造,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这是图书的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术期刊的价值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作为精神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同其他物质产品一样具有它自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因为它们都要投入必要的劳动量,需要一定的成本。不同之处在于,学术理论期刊作为精神生产的成果,除了商品属性之外,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即是说学术理论期刊的存在和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作用于人们精神世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志、情操,制约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这种产品双重属性,相应地引发出两种不同的效益追求:第一,作为商品,学术理论期刊要重视经济效益,尽量地实现盈利;第二,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学术理论期刊要讲究社会效益,必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受双重性制约的两种效益之间的种种矛盾,在学术理论期刊走向市场的条件下,尤其需要人们通过改革措施自觉地加以调整。其调整的原则就是邓小平1985年9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思想文化界要多出好的精神产品,要坚决制止坏产品的生产、进口和流传。”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以此为根本准则。  相似文献   

3.
研究出版社的性质,首先需要对出版社所生产和经营的主要产品——图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图书是知识的载体。它是由表达知识内容的书稿和适于大量复制书稿内容的物质载体相结合而成。书稿和物质载体两者缺一,就不成其为图书。因此,既不能只着眼于书稿,说图书是精神产品;也不能只着眼于它的物质载体而说图书是物质产品;笔者认为,宜把图书这种劳动产品定义为载运着书稿形式精神产品的物质产品,或者说它是文化产品。文化产品不同于知识产品,不同于文化用品。知识产品是指文章、科技成果等精神生产成果的直接体现,文化产品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大量复制而成的知识产品。纸张、文体用具是掌握文化需要使用的文化用  相似文献   

4.
一、总编辑的工作关系全局出版单位是出版物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图书出版为例,图书是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统一,它的内容是精神产品,载体是物质产品。我们研究出版业的问题要从这个实际出发。编辑部门是图书特别是精神产品的生产部门。编辑部门决定着图书的品种、数量、质量、品  相似文献   

5.
一、总编辑的工作关系全局 出版单位是出版物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图书出版为例,图书是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统一,它的内容是精神产品,载体是物质产品.我们研究出版业的问题要从这个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6.
图书出版追求的焦点:市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重合王文戈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出什么书、怎么出、何时出,已是编辑们关心的焦点。图书出版作为与物质商品生产相对的精神文化生产,自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首要的表现在目的和手段与物质商品生产的不同上。精神文化生产要满...  相似文献   

7.
编辑是适应精神文化领域里生产和消费的社会化发展需要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分工。编辑活动是存在于传播媒介之中的,以沟通、协调作者和读者的供需关系为基本目的;以发现、选择、组织、优化精神文化产品为主要职能的一种专业文化活动。因此,编辑活动不属于物质生产  相似文献   

8.
如同一切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一样,图书也不例外。就其使用价值来说,它又不同于以物质产品为其特征的商品。如粮食主要用来做食物,布匹主要用来做衣物,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使用价值在于其物质特性。图书是以精神产品为其特征的商品,主要用于文化的需要,满足人们求知、交流、欣赏、娱乐等精神生活的需要,使用价值在于其精神或思想特性。这种精神方面的使用价值,是由精神方面的劳动,即作者的劳动和编辑的劳动共同形成的。编辑的劳动不同于作  相似文献   

9.
一、“把关”难,难“把关”一般而言,出版社作为意识形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部门,尽管其产品具有物质属性和商品属性,都存在“把关”问题,不论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也不论是实行市场经济,还是实行计划经济,在这一点上,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但是,在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把关”不难。  相似文献   

10.
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都是劳动,都需要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所不同的是,物质劳动者通过体力作用于劳动对象,表现为有形的物质生产;而精神劳动者通过脑力思考劳动对象,表现为无形的精神生产。所谓“无形”,是因为人脑是一部精密无比的进行精神加工的“母机”,它的生产过程表现为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在人脑进行时是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  相似文献   

11.
左顺荣 《视听界》2008,(3):84-86
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马克思  相似文献   

12.
一、图书的性质和作用不同于一般商品,决定了图书出版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人们习惯于把图书出版称之为精神生产,其产品称之为精神产品。精神要成为产品首先必须在物质形态上存在。图书便是其物质形态的一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物质形态同其他物质产品一样,表现为商品的属性。但是,区别图书不同于其他商品的本质特征,不在于它在形式上的物质形态,而在于它的内容的非商品属性。图书的内容的非商品属性,是由其内容的特点作用所决定。为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节目是精神产品,但有一点与物质产品一样,它的生命在于质量。物质产品质量的高低,是生产单位管理水平和生产劳动者素质的综合反映;节目质量的高低也是如此。因而要全面提高节目质量,就必须围绕提高台站宣传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宣传人员的素质作通盘的筹划,然后切实贯彻,方能奏效。今年以来,江苏省广播电视台站在去年节目数量迅猛发展的基础上,都在提高节目质量方面不同程度地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社会在发展,期刊在变化。那么,发展中的期刊市场有哪些新趋势新经验值得重视,变革中的期刊有哪些新矛盾新问题需要解决?为此,潜心研究一下期刊市场消费需求方面的问题,很有必要。一、期刊市场消费需求的概念期刊,作为社会的一种精神产品,就其物质形态而言,也是一种商品。因为期刊生产虽然是以精神生产为主导,但同时也包含着印刷等工序的物质生产过程。精神产品离开了一定的物质载  相似文献   

15.
学术期刊的经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期刊和任何一种商品一样,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只有通过市场让渡其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其价值,以补偿期刊再生产的费用,但又不同于一般商品。学术期刊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特殊载体,其生产目的不在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而在于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其使用价值不能进行直接消费和物质再生产,而是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术期刊是一种精神产品,构成了期刊的使用价值,这部分使用价值是不能用直接的经济效益反映的,其价值量是难以计量的。因此,任何学术期刊的商品价值是不能用…  相似文献   

16.
当下,“自主创新”已经成了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尤其是电视媒体,不论是为了落实上级下达的任务,还是为了扭转收视率的颓势,工作内、外言必称“自主创新”。词典解释“自主”是“自己作主”;“创新”就是“创造革新”。有人说“自主创新”是“能够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还有人说“自主创新”就是“原始创新”,有不依赖他人、从头开始的含义。看来“自主创新”就是要原创、要开先河、要从头开始。不论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自主创新”都需要创新者独自跋涉、拓荒垦野、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17.
图书既是精神产品也是物质产品,这种二重性使其在生产、交换与消费的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产品属性。图书的产品属性,决定了图书出版业具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既相融合又相矛盾、精神和物质生产一体化、垄断与竞争兼备的交叉型风险性的产业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一、精神产品的定义、特性什么是精神产品,说法极不一致。哲学上把“精神产品”概括为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种说法对“精神”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但对“产品”一词却没有涉及。经济学则把“精神产品”概括为是人们有目的的劳动产品,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创造物质的或精神的财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具有商品的形式。无疑,这种说法,突出了“产品”一词,对“精神产品”这个完整的特殊概念,也没有明确地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19.
斯大林说过这样一句话:"跟社会需要脱节的生产,最终是会衰退和灭亡的."这里的"生产",既指物质产品的生产,也指精神产品的生产.我们都是从事编辑工作的,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出版物受到读者的欢迎呢?显然就有一个研究社会需要的问题.什么叫做"需要"?说得通俗一点,是一种不满足的感觉;说得理论化一点,就是某种必须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人们才能产生相应的动机和兴趣,最终转化为行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主义报业的二重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马克思曾经把社会的生产系统分为三大部类,一是物质生产,二是精神生产,三是人类自身的生产。报业生产无疑是精神生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作为精神产品之一的报纸,是一种兼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特殊产品。这种特殊产品的商品属性,表明报业的生产同样受生产的一般规律的支配,受经济规律的制约,与物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