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师范教育学历的高移,传统的中师纷纷改制升格为高职院校。做好这类院校的实践教学工作,为其设计更完善的专业实习、实训计划,探索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新的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是新办高职师范类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江涛  邓辉 《教育与职业》2007,(15):182-183
随着师范教育学历的高移,传统的中师纷纷改制升格为高职院校.如何做好这类师范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工作,设梃计更完善的专业实习、实训计划,探索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专业化与我国师范教育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教师职业伴随着师范教育的诞生、发展不断发生变革,逐步形成专业化的特征。根据国际国内师范教育历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我国要加强教师专业化,须提高教师的学历标准,开放培养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实现师资培养、培训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师范教育,尽管历史不长,从1839年马萨诸塞州第一所师范学校创立至今,也只不过近一个半世纪,但是它却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师范教育的实施机构几度升格,师范生的修业年限不断延长,其培养目标几经更改,对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不断提高,等等。是哪些因素促使了这些变革的发生呢?这正是本文试国探究的问题。对师范教育的发展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无外于政治、经济、人口、以及教育内部等因素。了解美国  相似文献   

5.
我国师范教育始于1897年创立的上海南洋公学师范院,由早期的师范学校改制为师范专科学校,进而演变成现在的师范学院和师范大学,同时由部分综合大学参与培养师资,已经基本建立起自成体系的师范教育系统。师范教育以培养师资为根本任务,具有专业的扎实性与教学技能的师范性、培养结构的层次性与类型的多样性、培养目标的多元性与培养方式的多样性等特点,呈现出师范教育制度由定向型向非定向型转变、培养模式由封闭向开放转变;课程建设由单一基础课程向教育类课程、综合课程参与的多元化转变;师范教育的重点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教师培训由职前培养向职前、职后培训一体化转变;教师队伍由无法可依向法制化、制度化转变;教师学历、素质等由低向高转变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我国师范教育中部分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师范学院,将原有的成人师资培训并入师范学院统一管理,这些院校在"升本"后的主要任务有所改变,作为原有教育学院中的成人师资的进修培训和发展提高已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本文对这些转轨并制中的成人教育的现状、特点及升格后的新使命作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 一、目前国外师范教育的发展动向由于教育学科的发展,对儿童心理活动、学习过程研究的深入,对教师的学历水平、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由于教师数量的增加,怎样提高教师质量便成为世界范围的研究课题。目前国外师范教育的发展有如下两方面的特点。1.师范教育结构向高层次、多样化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以高师取代中师,即小学教师由高师来培养。如美国目前已没有中师教育。②综合大学将成为培养师资的重要场所。有教育学者预言:  相似文献   

8.
新的师范教育结构体系应该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一、由旧三级结构体系(中专、大专、本科)向新三级结构体系(大专、本科、研究生)转变 从现在起,中等师范学校应逐渐缩减、改制,提升为培养专科层次小学师资的师范专科学校,力争若干年后在广东范围内取消中师这一架构。现有的培养初中师资的师范专科学校,或改为培养小学师资的师专,或升格为培养中学师资的本科师范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则应在办好本科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加大硕士生教育的力度与规模,为中等学校输送高学历、高素质的师资,为“百千万工程”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从中期目…  相似文献   

9.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推进师范教育改革创新,是把握“两个大局”、建设教育强国和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的迫切要求,需要从制度、体系、体制和机制四个方面入手。在制度上,要推进资格制度、学位学历制度、招生制度、专业标准制度、专业认证的循证制度的改革创新,在体系上主要体现为以“五育”师资培养体系构建等为内容的改革创新,在体制上要围绕加强党对师范教育的领导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在机制上要全面推进协同育人等机制的改革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是推进师范教育改革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明确办学定位、加强师范教育的领导、改革原有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这是这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地方综合性本科高校后加强师范教育、培养合格基础教育师资、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关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幼师学校由三级师范升格为二级师范,已成师范教育改革的趋势。探讨幼师学校升格后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改革的意义、招生对象、学历层次和课程模式等问题,有利于推进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教师职业化经历长者化和圣职化培养阶段、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师范教育阶段、教师职业资格证书阶段三个阶段。出于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发展、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革除现存课程体系弊端和教育教学不足的需要,应延长教师的受教育年限,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的需要;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和学术性;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实现师资培养培训的融合以促进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去年秋天,我院学习了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金长泽司长关于《教育学院的特点和在职教师培训规律》的讲话以及我省教委主任孙德华同志在全省中小学师资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深刻地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职教师学历达标率提高到一定程度,要进一步提高基础教  相似文献   

1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幼师学校由三级师范升格为二级师范,已成师范教育改革的趋势。探讨幼师学校升格后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改革的意义、招生对象、学历层次和课程模式等问题,有利于推进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方发达国家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普遍采取弹性开放师范教育制度。师资由“分离培养”向“统合培养”转化,师范院校也逐步趋于综合化。这是世界师范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我国师范教育也必然向这一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它的改革力度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次,具体实施办法集中体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一、调整师范教育体制,提高师资素质我国现行的三级师范教育体制已不适应教育事业“三个面向”的需要,与基础教育的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相矛盾。为此,应重视师范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逐步提高中小学师资培养层次的结构重心,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二、教师培养体系由封闭系统向开放系统过渡《…  相似文献   

17.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摆到了优先的地位,师范教育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然而,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应看到它的另一方面。近年来,一些学校纷纷由中专改为大专,大专改为本科,本科急于发展研究生教育。由于学校的升格,抽走了下一级学佼的骨干力量,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因此而受到挫伤。同时,升格的学校匆匆提出了升格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高等师范教育是否要继续坚持“师范性”也成了问题。从而导致一些中师毕业生不愿当小学教师,高师毕业生不愿当中学教师。在基础教育本来就紧缺师资的情况下再“釜底抽薪”,便使得这一矛盾愈加突出了。  相似文献   

18.
瑞典师范教育及几点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个国家的师资水平决定其总体教育水平。瑞典高教改革将绝大多数师范院校合并到普通学院或大学,实行单一体制,使其高校、高中、九年义务制学校等师资培训具有鲜明的特点:植根于高等教育,提高了办学效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坚持高标准,保证教育质量;各级学校师资学历较高,队伍相对稳定;双专业制使师范学员一专多能,有利于双向选择。了解瑞典师范教育对我国师资培养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号称“东亚四小龙”之一的台湾,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引起了世界经济学家的关注。台湾经济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加强基础教育,重视师资培养的结果。一台湾的师范教育起步较晚,比较落后。但随着二十世纪中叶世界范围新的技术革命浪潮的迅猛卷起,台湾省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对全省的师范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1950年起,台湾就将培养小学教师的中等师范学校逐步改制为三年制的师范专科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修业两年,实习一年,把小学教师提高到师专学历。六十年代初,又将三年制的师范专科学校改为五年制的师范专科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和实习五年;1970年又增加一年实习  相似文献   

20.
师范专科学校作为我国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师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及20世纪90年代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师范专科学校的危机进一步加重,师范专科学校向何处去?是取代原有的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小学师资,还是升格为师范学院继续培养初中师资,还是另觅出路?笔者参照欧美一些先进国家师范教育的发展改革趋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