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加入WTO和出版业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推动了以集团化建设为中心的新一轮出版业改革。作为中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出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围绕大学出版社的宏观改革思路和现实发展目标等主题,本刊记者对教育部社政司靳诺司长进行了专访。 记者:今天正值“十六大”开幕,能在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采访您,我们感到非常荣幸。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出版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出版和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大学图书出版业的发展与历史沿革略述 1.大学出版社的创建与发展规模 追溯我国大学图书出版业的发端,如果按大学建立出版社的时期推算,应是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地处我国一北一东的两家高校,中国人民大学与上海师范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相继被批准建立出版社.这一历史事实的出现,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有着深远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国大学图书出版业的萌芽.  相似文献   

3.
齐峰  徐莉 《编辑之友》2006,(5):20-23
我国的大学出版社绝大多数成立于 20世纪 80年代,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出版业的重要力量,占据了出版业的一席之地.据不完全统计,"到 2002年,大学出版社共有员工 8428人,占全国出版社总人数的不到 20%,年销售总码洋 66.44亿元,出版图书 34 322种,实现销售利润 11.02亿元,占全国出版业总利润的 21.66%.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学出版对我们的启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宏 《现代出版》2005,(4):41-43
导言 对于大学出版社的定位定性,以前许多年里国内业界其实本来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或争议,原因在于我国设立出版社的审批制以及大学出版社在整个出版业并没有呈现出令人瞩目的经营业绩和市场表现。然而,最近几年里,大学出版社像一股积聚了多年的能量,在中国出版业中异军突起,给整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令人刮目。而同时,非大学出版社在近年面临的许多问题也同样给大学出版社带来了警示。这样的比照和背景下,加上出版业本身正在经历的变革、图书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大学出版社自身生存问题的日益突出,业界对大学出版社的评判以及大学出版社自身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如何正确地给我国大学出版社进行定位,正确地认识我国大学出版社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正确地认识我国大学出版社的现状并进而科学地认清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方向,这些都是我们的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每一所大学出版社都应该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学出版面临六大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出版板块中,大学出版具有特殊的性质,它与中央部委出版社、地方出版社共同构成我国出版业的三大基本板块。它与地方出版社不同,地方出版社有着区域性的市场优势;它与中央部委出版社也不同,中央部委出版社有着得天独厚的行业优势——目前中国出版集团所属出版社拥有历史形成的品牌优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学出版社如何发展成为大学出版界乃至整个出版业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认识和了解中国大学出版产业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对于分析目前中国大学出版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十分必要。1中国大学出版业发展的阶段划分中国大学出版社发展状况与中国出版业发展起伏休戚相关,紧密相连。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发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学出版社的产业集中度和发展不平衡性都要高于整个国内出版业.我国现有大学出版社一百多家,前四强出版单位销售额占大学出版社总销售额的23.3%,前八强占35%.码洋上亿的出版社只有十多家,很多大学出版社还在5000万以下,三分之二以上的大学出版社规模还很小.  相似文献   

8.
大学出版社作为我国出版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所有传统出版单位一样,面临着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的问题.本文立足大学出版社发展实际,从战略规划、品牌塑造、营销策略三个方面深入解析大学出版社在数字产品营销与传统纸书营销上的巨大区别.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探索大学出版社的数字营销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王巍 《现代出版》2001,(2):12-14
随着我国加入 WTO日期的临近,对出版业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那就是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作为中国出版业的一部分,大学出版社从初创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为国家的出版事业,为教学、科研以及知识的传播积累做出了卓越贡献。然而我们也该认识到,在基础和定位、体制和特征、职能和发展方向等诸多方面,大学出版社同一般社会出版社 (或称商业出版社 )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广大大学出版工作者,要从科学的角度对这些差异进行明智的辨析,进而探索大学出版社的运作规律,最终形成中国大学出版业…  相似文献   

10.
崔青峰 《出版广角》2014,(14):74-75
随着出版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及市场主体的确立,出版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出版社之间的竞争已从产品竞争转向战略竞争。文章在分析中小型大学出版社特点和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中小型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刘军 《编辑之友》2015,(3):31-33
大学出版社是整个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学出版社基本完成转企改制任务,企业规模实力日益增强.但在后转制时代,大学出版社依然面临出版产品结构失衡、重量不重质、人才问题突出、内部治理弊端等诸多发展困境.因此,大学出版社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人才强社、学术出版、特色化发展、校际出版社合作以及数字出版”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出版业转制改革以及生存发展并逐步融人国际出版业的大背景下,大学出版社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很猛,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出版业的一朵奇葩和亮点。与此同时,对于我国大学出版社的事业,人们都在作着各种各样的思考。大学出版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别于非大学出版的特点何在?它的关键定位又是什么?在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条件和形势下,大学出版未来的走向又应该是怎样的?通过对美国大学出版社的观察和了解,或许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3.
今天,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举行纪念大会,隆重庆祝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08年,我们走过了整整30年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30年来,我国大学出版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健康快速发展的历程。回顾我国大学出版业兴旺壮大的发展历程,我们会获得许多有益的启迪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业经历了大众出版、教育出版两大发展高潮,目前正快速步入专业出版时代。当前,专业出版是我国大学出版社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众所周知,大学出版社在专业出版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学术资源。如何用好这些学术资源以服务于经济与社会,是大学出版社取得发展的关键所在。进  相似文献   

15.
文心 《编辑之友》2006,(1):11-1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的冲击下,中国出版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剧烈变革时期.在这场变革中大学出版社该如何抉择 ?大学出版社将走向何方?这是所有大学出版社都必须直面的问题.而占出版社总数约 1/5的大学出版社如何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出版业的发展,乃至影响到整个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笔者就大学出版社的未来走向问题,请教了北京大学出版社王明舟社长.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电子出版萌芽于 80年代末,起步于 90年代初,发展在 90年代末。今天,我国的电子出版业,无论出版、制作、发行机构,还是载体、品种、复制量,都初具规模,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行业管理体系也日益完备。在我国电子出版发展的过程中,大学出版社由于对科技发展的敏感性和强烈的技术创新意识,对我国电子出版特别是早期电子出版的探索发挥过骨干的作用。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简要回顾大学出版界对我国电子出版早期的探索,对电子出版业和大学出版事业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大学出版社成为我国电子出版的最早拓荒者  …  相似文献   

17.
第三部“中国出版蓝皮书”——《2004~2005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出版业泡沫化倾向初现,存在着种数大幅增长,但印数下降、退货增加、库存暴涨、效益下降等现象,出版业面临滞胀局面,为出版业敲响了警钟。我国图书生产在上升,但消费能力却在下降,出版业仍然靠提价保持增长。相当一部分出版社的库存超过年产值,出版社不得不通过增加品种和大量主发图书来广种薄收,结果却造成新一轮的积压和退货,如此反复,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面对如此状况,我国出版业要想求生存、促发展,只有靠出版创新。一、出版创新的涵义及特征1.出版创新…  相似文献   

18.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学出版社已成为出版业的一支重要方面军,其活力充沛,潜力巨大。在出版业面临整体性改革,向市场化、企业化大步迈进之时,大学出版社的两大关系是应该厘清的基本问题。一、大学出版社与大学的关系:依存与反哺大学出版社立足大学,必然也必须是以大学为本。首先,大学出版社作为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有赖于高校的有形无形资产。学校的品牌、影响,学科优势,以及相关的政策扶持,对出版社的发展关系重大。可以说,发展势头好的出版社往往处于名牌大学内,虽有个别例外,但这个总体趋势还是显而易见的。大学出版社能在较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仔细拜读了《大学出版发展战略研究》一书,使我想到的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男儿悲歌。我国现有100多家大学出版社,已经成为中国出版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力军。但是,与牛津、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相比,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层次要低得多,影响要小得多,还谈不上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实施,大学出版社要想应对激烈的出版市场竞争,就必须适应后改制时代出版业整体改制要求,以主体为核心、内容为根本、市场为关键、人才为基础的四轮驱动,不断提高大学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和文化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