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通过明确“生活”范畴的真义,从而确立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即是“生活哲学”。文章主要从生活的内涵、生活的结构、生活的主体、生活的内容与生活的形式五个层面对马克思“生活”予以了分析,强调马克思哲学“生活”的原立场性,从而有别于其他哲学,凸显出马克思哲学的独特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个别化学习理念有着悠远的发展历史。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中国孔子“因材施教”原则发展到现代,个别化学习已经成为网络远程教育的“一张王牌”,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和强调。同时,主体教育论、学习风格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等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个别化学习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知识与能力在个体发展中,孰轻孰重一直是教育史上颇有争议的话题.强调知识习得重于能力培养的实质教育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依据,强调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习得的形式教育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从两种观点的心理学依据上展开学理上的分析,探讨它们各自历史与逻辑上的合理性,以便更加辩证地理解两种教育观.  相似文献   

4.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 1.从学科为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类价值取向的课程以学习和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为目标,关注学科知识本身的理论体系,以事实、概念、原理、结构等形式表现。这类课程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把心理素质或心理品质所包含的内容作为构建课程的主线,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功能;  相似文献   

5.
学习研究已在脑科学、心理学、人类学和哲学等视角下逐渐展开。但是。已有研究重视静态式考察、较少生成式考察,突出单向度观照、缺乏整体性观照,强调科学认识、忽视价值认识。而以文化哲学为视角观照学习,恰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见”已有研究之“未见”,进而拓展与深化人们对学习的认识。学习研究的文化哲学路向,要求从人与文化的关系切入追问学习的本性、从历时维度梳理学习的形态演进、从共时维度剖析学习的结构以及从价值维度阐释学习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永恒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哲学关于教育影响的思想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发现二者主要是通过不同的课程设置来影响其教育目的的实现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二者的争论乃是实质教育论和形式教育论的争论的延续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的哲学研究,就是对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的揭示。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隐藏在“人与语言的关系”的命题中。在认识论的哲学视野里,人与语言是一种反映论的认识论关系,它强调语言对人的客观性,强调人对语言的疏离性;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在于“认识语言知识”。在存在论的哲学视野里,人与语言的关系统一到一种多极主体间的交往实践中,它强调人与语言的本体论关系,语文课程的“哲学意义”在“对话”;“对话”成为存在论哲学基础的语文教育论的核心的、基础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学生评定是教育评估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以教育目标为基础,对高师学生智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做一些初步探讨。一、高师学生智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对“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还是发展能力”这一问题,在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早就存在分歧,即实质教育论与形式教育论之争。实质教育论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追求实质  相似文献   

9.
成人自我导向学习是成人学习者主动引发学习过程,并为学习过程负责任的学习形式。其人性假设源于存在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具体体现为自我觉察、自由与创造、爱与独立以及意义与价值感四个方面。通过向成人学习者提供“人性化”的支持,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自我导向性。  相似文献   

10.
试析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欧美各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美国还从资质教育论出发,强调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人间丰富性的成熟的市民意识,在学校设立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课程、综合的人文研究课程等,通过调查研究和问题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