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一段日子,网络博客上骤起一场口水大战——姑且称之为“博战”。这场“博战”发端于一篇名为《“80后”的现状与未来》的评论文章,作者是文学评论家白烨。文中白烨对“80后”作家作了整体性的评判:“从文学的角度看,‘80后’写作从整体上说还不是文学写作,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的‘票友’写作。这批写手实际上不能看作真正的作家,而主要是文学创作的爱好者。”还说,“80后”作者的作品尽管进入了市场,但他们不具备成为成熟作家的条件,因此他还够不上资格进入文坛云云。这篇评论刊布于白烨的博客上之后,迅即激起反弹,“80后”作家韩寒在博客…  相似文献   

2.
超越自己     
“我们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这是《超越自己》扉页上的一段话。我想,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却未必人人都懂,也未必人人都做得到。说起刘墉,令我想到韩寒的一句话:“刘墉把人人都懂的道理,说得让人不懂,还写在文章的屁股上。”不可否认,他所说的的确人人都知道,却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比如韩寒,他却迷失了自己。他本该是个学生,抑或是个校园作家,却执意要把自己扮成太保。《超越自己》是刘墉写给刚上高中的儿子刘轩的信,教导他如何面对艰险的环境和未来的挑战。我和刘轩也…  相似文献   

3.
摆渡     
有四个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这四个人: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有权的,一个是作家。他们都要求渡河。摆渡人说:“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我就摆,谁不给,我就不摆。”有钱人给了点钱,上了船。大力士举举拳头说:“你吃得消这个吗?”也上了船。有权的人说:“你摆我过河以后,就别干这苦活了,跟我去做一点干净省力的事儿吧。”摆渡人听了高兴,扶他上了船。最后轮到作家开口了。作家说:“我最宝贵的,就  相似文献   

4.
继备受争议的“中国作家实力排行榜”、“中国作家富豪榜”之后,“中国青春文学作家实力榜”又被推到公众面前,该榜不仅网罗了韩寒、郭敬明、张悦然、胡坚等80后作家,还有70后作家饶雪漫,90后作家蒋方舟等共计60位作家。对于此类排行榜,《人民文学》副主编、著名评论家李敬泽先生说:不如说是“卖得多”榜。现在到处都是榜,很无聊,所谓“青春文学作家实力榜”更无聊。这些孩子都在成长,青春有无限可能!作家有实力是一回事,一定要排出个一、二、三是另一回事。至于其中的90后,不能因为是90后,或00后就关注,是60后,70后就不关注。  相似文献   

5.
解读韩寒     
韩寒现在已成为一种现象,评论韩寒也已成为一种时髦。众多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赞誉者有之,批评者有之,一时间,这个17岁的少年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我一向固执地认为:要评价一位作家或作者,最主要的是看他的作品。否则,任何解说都会带上捕风捉影的嫌疑。通读了韩寒作品之后,我不揣浅陋,对“韩寒现象”试作如下解读。让韩寒一举成名的是全国中学生新概念作文大赛。韩寒的复赛颇具戏剧性:他迟到了半个钟头,一位老师把稿纸揉成纸团丢进水中。半个时辰后,纸团沉下水底,文章却浮出水面。在这篇名为《杯中窥人》的文章中,韩寒由纸…  相似文献   

6.
有篇评论叫做《娃娃作家比着酷》,举了很多少年作家的张狂言词,也有我的女儿蒋方舟的,特别是她对于成人话题一针见血的观察:“一男一女在一起,如果尽说些过去的事情,那就是刚结婚;如果尽说些将来的事情,那就是准备结婚;如果尽说些别人的事情,那就是结婚多年了。”关于韩寒现象,她也有自己的看法:“韩寒现在沦为‘现象’了,人家就只关心他的生活作风,关心他的风纪扣扣紧了没有,鼻孔挖了没有,头发过肩没有,不关心他的文笔了。所以我要极力避免自己进化成‘蒋方舟现象’。”记得有一次在北京开研讨会,有个人严厉批评少年作家…  相似文献   

7.
摆渡     
有四个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四个人: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有权的,一个是作家。他们都要求过河。摆渡人说:“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我就摆。谁不给,我就不摆。”有钱人给了点钱,上了船。大力士举举拳头说:“你吃得消这个吗?”也上了船。有权的人说:“你摆我过河以后,就别干这苦活了,跟我去做一点干净省力的事儿吧。”摆渡人听了高兴,扶他上了船。最后轮到作家开口。作家说:“我最宝贵的,就是写作。不过一时也写不出来,我唱个歌儿你听听吧。”摆渡人说:“歌儿我也会唱,谁要听你的!你如实在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8.
钱钟书考大学时数学得零分(一说得14分),依旧被当时开明的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数年前《萌芽》杂志举行“新概念作文”大赛,有位作文写得非常老练、令阅卷作家看了直叹服的学生韩寒,据说曾因数学成绩不佳而留过级。上海《新民晚报》为此还举行了讨论,以韩寒的例子对现今中学教育体制提出质疑。中学教育的确存在着不少弊端,但此事却促使我思考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国有志于文学或在文学上有着出众秉赋的人,大多在数理化方面成绩非常糟糕呢?  相似文献   

9.
记忆当中最尴尬的事莫过于4年前那次谈话了。那天放学后我正欲离开教室,一个名叫胡伟的男孩子追上我说:“朱老师,您有《三重门》吗?借我看看!”“三重门?什么三重门?”我疑惑不解地反问。“您连这也不知道啊?就是韩寒的作品啊!”孩子的眼光中同样写满了不解。他一定在想,这位他一向佩服的老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向他们介绍过很多文学作品的老师,怎么会没有读过韩寒的书呢?坦率地说,在4年前,我不仅是没有读过韩寒的书,就连韩寒是谁我也不知道。望着孩子失望的眼神,尽管我用“弟子不必不如师”来安慰自己,用我读过巴尔扎克,读过马克·吐温,读过…  相似文献   

10.
在扬州大学开文学讲座,系里的书记向同学们介绍我说:“这是王作家。”我的脸刹那间红了。我从来没有认同“作家”这一角色,如果说我笔下还能写出些打动人的文字,那也只是寻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作家只能是这种生活方式的  相似文献   

11.
摆渡     
有四个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这四个人: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土,一个是有权的,一个是作家。他们都要求渡河。摆渡人说:“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我就摆。谁不给,我就不摆。”有钱人给了点钱,上了船。大力士举举拳头说:“你吃得消这个吗?”也上了船。有权的人说:“你摆我过河以后,就别于这苦活了,跟我去做一点干净省力的事儿吧。”摆渡的听了高兴,扶他上了船。是后轮到作家开口了。作家说:“我最宝贵的,就是写作。不过一时也写不出来。我唱个歌儿你听听吧。”摆渡人说:“歌儿我也会唱,谁要…  相似文献   

12.
在这个千奇百怪 ,无所不能的大千世界里 ,奇迹发生的可能性太大了 ,加上又偏逢上一个在占卜学上神秘的“千禧年” ,出个把“韩寒”也就不足为奇了。社会上对“韩寒现象”褒贬各一。有的认为他是少年天才 ,是中国优秀下一代的英雄人物 ;也有人认为其不过是一个小狂童 ,是个哗众取宠的小丑罢了。我觉得都不为过也都不贴切。平心静气地说 ,韩寒可看做一个扭曲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从小就梦想长大耍当作家。每当看见小朋友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心里就非常羡慕。妈妈鼓励我说:“你也投一篇吧!”“我行吗?”妈妈笑着点了点头,递给我一本《我爱写作文》,说:“试试看吧。这是一本很不错的刊物.里面的文章很精彩.篇篇文章都很有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4.
本色韩寒     
想知道现在的韩寒吗 ?他是如何面对未来的 ?请看 一名 17岁的男孩,以近乎执拗的方式和周围的世界对峙:一方面他是全国作文大赛冠军,所著长篇小说畅销一时;另一方面他拒绝学习,拒绝应试教育。   韩寒最不愿别人称他“少年作家”、“天才少年”,他说叫韩寒就行,现在的江南差不多都知道这个名字。   休学后——“我们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规矩。”   韩寒是在去年 4月的一个上午平静地离开他的母校的。没有人送行,他也没和同学告别 ?没带一本教材,因为课本已被他“幸福” (他的自语 )地踩烂了。他这样解释休学原因:…  相似文献   

15.
俄国著名的作家高尔基这样说过“语言不是蜜,可它能粘住一切”。这是伟大的作家形容语言在文学上所起的巨大作用。我从事护理工作的几年中体会到,语言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如此大的作用,而且在护理工作中同样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是心理护理的工具,也是促进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6.
2005年的韩寒已经23岁,绝对不再是少年的年纪,身上依旧贴着“80年代后少年作家”的标签。比起新概念作文大赛后初出茅庐的尖利,现在韩寒的锋芒里多了些成熟的圆润与沉潜。就比如这一本书,他更多说的是自我,而不是别人。  相似文献   

17.
我看韩寒     
记得张爱玲在什么地方说过这样一句话:“出名要趁早啊。”现在年轻的一代更是这样想了。要出名,要趁早!我不是说韩寒就有这样的想法,有这样的想法也正常。但韩寒的事,不知为什么就让我想到了张爱玲的这句名言。  相似文献   

18.
这真是一个浮躁的社会,连学生出书都蔚然成风。从几年前郁秀那本轰动一时的《花季雨季》到现在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三重门》,作者年龄都在17岁左右。而这个韩寒更是不得了,继1999年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后,立刻因七盏红灯而留级,更被评为思想品德不合格。“韩寒现象”一时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一个高考生因为一篇关于为韩寒“平反”的文章而被评为作文满分。据说,看完《三重门》这本书,你就可以感受到“一种早熟、早慧,一种明显与他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摘自《三重门》序)。可是我觉得与其说那是一种成熟,还不如说是一种思想上的厌世。正因为这种一切都是丑陋的观点,加上一点点冷静,再运用一些痞子味的语言,造就了韩寒读来让人“顿感耳目一新”的文章。在人们读惯了幼稚可笑、风花雪月的“儿童文学”后,突然见到这样一片“新大陆”,自然不免欣喜若狂。媒体争相把它捧得极高,以争夺自己的眼球经济。殊不知这样做给韩寒造成  相似文献   

19.
作家汪曾祺抗日战争时期曾在有名的西南联大读书,是大作家沈从文的得意弟子。他从沈从文那里学到很多关于文学写作的学问。据我个人看来,汪曾祺的散文即使不能说超过他的老师,也不比老师的差。我以前细读过汪曾祺的小说,也写过几篇关于汪曾祺小说的研究文章。关于他的散文我没写过,但是我知道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很了不起。我写汪曾祺小说文体特色时说过,他的小说是“散文化”的。当然这话也不止我一人说过,评汪氏小说的人大都这么说,因为这个特点很鲜明。“散文化”就是不依靠情节,不编排故事,淡淡写来,味在其中。接着说到他的小…  相似文献   

20.
《文学教育(上)》2010,(13):158-159
作家东西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很多搞文学的人都感到痛苦,“评判文学的人痛苦,创作文学的人也痛苦。”这是因为,一个文学的标准被打破了。他说:“批评家也好作家也好,想当然地认为文学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然后我们分出第一、第二、第三来,于是文坛就非常公平,秩序井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