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君子人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人格,也是历代儒家推崇并孜孜以求的理想人格。君子人格中的“仁”、“义”、“礼”、“信”、“学”等内容寓有深刻的人格教育内涵,研究“君子人格”对当下大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成为君子是一种人格理想。“君子”的内涵是道德品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君子。我们应怎样提升品质,完善人格呢?从儒家经典中,从道德模范的事迹里我们可以得到答案:孝悌、谨信、爱众、亲仁,是比学习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实际的行动比单纯的理论学习更能让人快乐,也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3.
儒家君子人格是儒家先贤给后世设计的理想人格,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是中华民族在生命格调和行为规范上的共同默契。共产党员作为工人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中,对君子人格早已耳濡目染,其影响早已深入骨髓,新时期要修炼共产党员"心学",不能忽视君子人格对我们的多重启示。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思想的根基,先秦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有圣人、君子两个不同的层次,文章着重分析君子人格,展现了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丰富内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艳 《班主任》2003,(2):9-10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主要指以儒家文化为主,汇合道家、佛家文化的文化系统。作为主流文化的儒家文化的首要特点是以人伦思想为核心,以培养正人君子为目标。这个“君子”便是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理想人格。它包括以下标准:第一,君子必须是履  相似文献   

6.
君子文化在中国社会源远流长,君子人格作为一种理想人格被传统社会主流文化设置为人生标杆与价值象征,影响巨大。出于戏剧叙事的需要和文化心理的同构,古代文人剧作中出现了大量的君子形象。从忠烈君子、勇义君子、高行君子、多智君子、红粉君子5个方面,可系统梳理文人剧作中的"君子形象";结合代表性君子形象,对每一类君子形象类型可做忠、仁、智、勇、慧等品质内涵的阐释。中国古代文人剧作中的君子形象的塑造采取了隐喻、区隔、波染等书写策略。考察中国古代文人剧作中的君子形象,可对当代人格重构、当前品牌文化建设和当下文艺创作的提振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君子、真人和菩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它们对当代中国大学生人格的构成至今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君子人格可以使大学生在人格构成上具有关怀他人、重情守信、文质彬彬等品格;真人人格可以使大学生在人格构成上具有宽容、豁达等品格;菩萨人格可以使大学生在人格构成上具有智慧、悲悯、愿望、意志等品格.  相似文献   

8.
“君子比德于玉”,“玉”与“德”的关系密不可分。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人们人为地赋予了玉石丰富多样的文化含义,其中就包括人们把玉的品质和人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相结合,使玉有了德的内涵,而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表征理想人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君子比德以玉”说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阐述君子人格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孔子"君子"人格思想具有丰富的层次性和深刻的内涵,实质上彰显了"君子"仁、义、礼、知、信的基本品质。在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市场经济运行的当代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人格之塑造亟待汲取"君子"人格思想之养分:理性博爱——开启和谐人格的"窗口";崇尚道义——践履高尚人格的"阶梯";重礼守信——塑造健全人格的两大品质;自觉内省——人格养成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娶妻当如薛宝钗”是不少中国男性理想的择偶标准。除了美丽、多才,薛宝钗道德人格的魅力究竟何在?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薛宝钗在言行和处世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准则,从而展现薛宝钗符合封建伦理的“完美”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1.
水,因为具有进退自如,灵活变化,委顺自然,纵浪大化,随物赋形,随遇而安,柔外刚中,水平持中等特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作为品德高尚,修养深厚的人——“君子”的人格比喻和象征。无论是“荡荡尧舜”、“谦谦君子,”还是“孔子之圣洁”、“老庄之超然”的人格之中,皆可以看见坚韧灵动、晶莹照人的水的意象。苏轼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之一。其“君子如水”的人格,秉承中华文化传统,在他一生的诸多方面均有鲜明的体现。“君子如水”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成熟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12.
《论语》君子人格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具体表现在:仁、智、勇的内在规定;重义轻利的价值立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及修己安民的理想抱负。《论语》君子人格思想是时代新人培育的重要资源,根源于中国社会发展需求。《论语》君子人格思想对培育时代新人的启示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以明确自身“位置”为出发点明确时代新人的人格理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塑造时代新人的健全人格;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涵养时代新人的稳定人格;以国际视野为着力点培育时代新人的现代人格。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在<伪君子篇>中将"伪君子"与"真人"对举,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又借用"真"和"真人"这一语词,表述生活教育之理想和理想人格,这里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真人"人格和儒家的"君子"人格.因此,从道儒二家理想人格入手,是研究陶行知生活教育"真人"观的文化支点和逻辑起点.笔者认为陶行知先行后知,知行合一的哲学观,民主共和国家的政治社会理想.自主、自立、自动的"人中人"思想,都在不同的维度限定了生活教育"真人"人格的本质特征.生活教育之"真人"不是一只筐,不是什么"好人"都可以往里装,它虽有对传统的承继,更有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承载着孔子的道德理想,是最能代表中国的理想人格,其中包含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对中国几千年来的道德风尚与民族风骨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今天依然蕴涵着丰富的德育价值。梳理《论语》中君子人格的内容要求、过程养成和教化方法,能为当代德育提供文化积淀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真正的教育皆以提升人的生命德行为最终鹄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形上表征儒、释、道以及其他艺术形态,蕴涵诸多人格教育的真理颗粒。在传统文化的框架下考察人格培育问题,通过文化寻根,盘活其中深邃的人文原理与丰赡的人格资源,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衣钵,对于激发人格智能,打造高校的"君子族",构建大学生健康、绿色、积极的人格生态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作了全面剖析,指出“君子”在孔子学说中占枢纽地位,从道德自觉性、品德情操、修己治人等角度探讨了“君子”的本质,并揭示了“君子”学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宗教不发达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本主义的起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苏轼的《前赤壁赋》的审美特性,指出作品既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化精神内核——哲学观念,又阐发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格理想和人生修养准则,以及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和艺术旨趣。  相似文献   

18.
《论语》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用对话的形式集中反映了孔子的言论和主要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纵观整部《论语》,"君子"一词共出现了107次,生动地为给读者描绘出了孔子心中的君子形象,成为儒家道德体系中的理想人格,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在改革不断深入的新时期,传统的伦理道德受到全面冲击,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特征。研究《论语》中的君子人格,对于我们解决大学生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理想人格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最深层次、最关键的问题,是构建和弘扬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君子人格是兼容多端、最具备和谐精神的典型人格,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君子”进行定义是培养其理想人格的前提,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君子”结构而提出的一系列“君子”培养路径,可以更好地为大学生所认同和遵行。  相似文献   

20.
孔子对"君子"理想人格的构建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形塑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孔子奠定了君子理想人格的本质内涵。1.君子应以仁义道德作为人格修养的核心;2.君子应具有智、仁、勇三种品质;3.君子应有安贫乐道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