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什么是幼儿身体锻炼?“幼儿”是指三岁到六、七岁的儿童,他们是入小学以前的儿童,所以也叫做“学龄前儿童”。在这个时期,幼儿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如体操、跑步、跳跃、拍球及投掷等,以增强身体健康,培养灵敏、准确、柔韧的身体素质。此外还利用自然因素如日光、空气、水等  相似文献   

2.
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从一个生物人到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并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它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幼儿集体以及同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本文就幼儿的社会性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对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提出了系列措施:(1)“由里向外”的教育原则;(2)培养幼儿的社会技能;(3)利用家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4)幼儿园集体教育.  相似文献   

3.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幼儿能很好地运用交际手段来与社会进行交往。良好的交往能力将有助于幼儿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正常关系,帮助他们克服自私、任性以及自我为中心的不良行为,发展其行为调节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促进人格的社会化,以形成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社会性行为。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人格社会化,培养与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奥尔夫认为:教育应顺应人的本性。”要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我们首先要了解3-6…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主要对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情绪能力进行了研究,包括实验准备、幼儿情绪能力的研究、幼儿能力培养方案的试行、验证和推广研究、项目总结等六个阶段。主要研究目标:(1)了解幼儿情绪表达的特点;(2)说明幼儿情绪理解的特点;(3)认识幼  相似文献   

5.
家庭生态环境与儿童早期数学认知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生态环境是一个包括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对儿童发展的认识以及对儿童的知识传递行为等多个方面的复杂系统。运用访谈、问卷、结构观察等多种方法对家庭生态环境与个体早期数学认知能力发展关系的研究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母亲对儿童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认识、母亲对数学任务的知觉水平以及母亲对儿童数学知识的传递行为与儿童早期数学认知能力的相关显著;(2)家庭生态环境与儿童早期数学认知能力的多层次关系模型是合理的、可接受的;(3)家庭生态环境中各因素对儿童早期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作用方式、作用程度不同,母亲对儿童数学知识的传递行为对其早期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作用最为直接、有效。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法了解中班户外体育游戏中合作行为的特点,包括合作主题、合作策略、合作水平,以及在同伴关系中的分布情况。本研究以120名中班幼儿为观察对象,观察并记录在户外体育游戏中幼儿自主的合作行为。结果发现:(1)中班幼儿合作行为主要是共同游戏;(2)协商是中班幼儿合作行为的主要策略;(3)中班幼儿的合作水平主要处于自发性协同阶段。最后,针对如何提高幼儿合作能力,从游戏种类、游戏环境、合作榜样、合作技能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吴丽钦 《亚太教育》2023,(14):13-15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围绕幼儿园、小学的科学衔接做出了具体要求,提出“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社会生活能力直接关系到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亲社会行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是促进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的能力。基于此,通过结合五大领域教学、围绕儿童绘本阅读、开展社会生活实践等措施,实现对幼儿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新《纲要》把让孩子学习分享明确列入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中。从幼儿的长远发展来看,一个能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同别人分享自己东西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为社会所需要的人。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能力呢?首先要寻找影响分享行为的因素。据观察了解,影响分享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家庭因素家庭生活的核心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儿童生活环境的优化,但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及互爱互让的经验和相应的训练。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父母的迁就与忍让及不良的教养态度,都对分享行为产生一定影响。2.孩子自身…  相似文献   

9.
2岁儿童亲社会行为及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引言亲社会行为作为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由此得到发展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广泛重视。研究者认为亲社会行为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合作、分享、捐献、谦让、帮助、安慰等有利于社会和谐的行为。婴幼儿早期因为自我意识水平较低,许多研究者认为他们不可能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亲社会行为,但根据奥里克(1978)有关儿童早期亲社会行为的界定:“亲社会行为是任何与他人分享、帮助他人、亲昵地接触他人的身体的行为”。婴幼儿出于友爱的身体接触,愿意与他人分享食物、玩具等皆可称为亲社会行为,这些行为被看作是个体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抑制性控制任务和自编的幼儿攻击行为教师评定量表(PABS-T)对88名留守幼儿和80名非留守幼儿进行测查,探讨了留守幼儿抑制性控制与攻击行为的发展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留守幼儿的抑制性控制能力显著低于非留守幼儿,其攻击行为则显著高于非留守幼儿;(2)留守幼儿的抑制性控制与身体攻击、总攻击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3)留守幼儿的抑制性控制对其身体攻击和总攻击行为都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习方式关注的是"怎么学"的问题。迄今为止,对于学习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三种,即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尽管三种理论的关注点有所不同,但各有其合理性。综合三种理论可以归纳出学习的特征:(1)从学习的过程看,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即条件反射的建立、儿童的操作活动及儿童与他人的社会相互作用;(2)从学习的结果看,既包括心理上(经验、认知结构、情感等)的发展,又包括行为上的改变。影响幼儿学习的因素主要包括条件反射的形成特点及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观察比较、操作体验和同伴合作。  相似文献   

12.
研究对沈阳市五所普通幼儿园344名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与其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究。采用张元修订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教师评定量表,研究结果表明:(1)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中多动因子和多动指数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都是男孩得分高于女孩;独生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幼儿问题行为无显著差异;(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中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女孩得分显著高于男孩,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差异不显著;(3)幼儿问题行为中的四个因子均与其同伴交往能力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社交障碍及总分呈显著性负相关,其中注意力不集中—被动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幼小衔接期是指幼儿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的过渡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此时,应做好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但实际上,目前往往是幼儿园和小学不通气,各行其事、互不了解,使得幼儿入小学初期表现出种种不适应。如何通过素质教育,改善幼小衔接的现状,笔者认为:加强幼儿园和小学的交流与沟通,体现“双向衔接”;要重视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以达成家长和社会对儿童教育的共识;提高儿童在幼小衔接中的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使用教师评定法对279名3-5岁儿童进行研究,探讨幼儿同伴侵害现象及其与社会能力、适应问题的关系。结果发现:幼儿中存在身体侵害和关系侵害现象,部分儿童同时受身体和关系两种形式的侵害,身体侵害的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变化;与不受侵害的儿童相比,受侵害儿童的外化问题明显偏多;问题行为在儿童社会能力和半年后身体侵害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而在儿童社会能力和半年后关系侵害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绘画是幼儿的一种特殊语言。画面是与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绘画能力相适应的,它能更好地让幼儿表述内心世界,开启幼儿思维,激发幼儿自身的潜能,唤起创造的活力,培养多元、弹性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加深他们对自然、对社会的理解,也是他们获取人生经验的一种途径。思维绘画对培养儿童的知识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发挥创作能力、净化心灵有很好的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16.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教师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动。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些特点,教师要如何培养他们的基本社会生活能力和技能,激发他们的社会情感呢?下面以组织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排队参加中班  相似文献   

17.
白谎即善意的谎言,它的出现与儿童道德意识和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研究儿童的白谎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道德水平以及心理理论水平的提高.本研究以三个年龄段的幼儿为被试,采用3×3×2的实验设计,考察了幼儿白谎行为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以及榜样与暗示这两个外部因素对于幼儿白谎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的白谎行为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显著的年龄差异与性别差异,但随年龄增长,幼儿出现了更多的白谎行为.(2)榜样与暗示对幼儿白谎行为的产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龄前儿童即将脱离幼儿阶段进入小学,这就要求儿童应不断提高自主意识,应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以适应群体生活。为帮助儿童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采取家庭干预结合社会干预的方法缓解儿童焦虑,让儿童感受到人际交流的乐趣,体验多彩的社会生活。通过剖析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因素,了解儿童形成焦虑的深层原因,进而从家长引导陪伴和社会辅助教育两个角度提出缓解儿童焦虑的办法,以此培养幼儿的社会生活能力,使儿童具有自主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意愿和能力,最大限度地规避学龄前儿童的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19.
随着幼教事业的深入发展,早期教育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学前儿童而言,幼儿园则是影响幼儿社会化的最主要因素.与其他社会环境因素对个体自发、零散、偶然的影响相比,幼儿园作为一种专门培养人的教育机构,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是有意识的、系统的、长期的.幼儿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幼儿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规范、思想观念以及积极的情感、行为与品格,引导他们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因此,较之其他影响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早期教育无疑在个体社会化中发挥着核心、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辽宁省2所小学的137名六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实验法探究儿童社会排斥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自尊的调节与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社会接纳和不明确社会排斥能够提高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明确排斥降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2)特质自尊在儿童社会排斥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关系中起调节作用,高特质自尊对其关系影响不显著,低特质自尊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更容易受到排斥的影响;(3)在低特质自尊的儿童中,状态自尊在社会排斥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