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遵循“以经解经”的原则,以福楼拜自己主张的“客观、精确、完美”为纲,考察福楼拜的小说艺术,把它概括为“作家客观主义”,使其艺术主张和艺术创作呈现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而避免对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的艺术作支离破碎的分解,以显示福楼拜在现实主义以至整个文学的艺术发展史上的贡献。“作家客观主义”一语为笔者所用,若有不当之责,自当由笔者承担。至于对福楼拜心理描写的精微性与探源性的分析,以及对其语言艺术的具体分析,有前人所未道及者,不妥之处,亦当责备笔者。  相似文献   

2.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等闻名世界的作家都出现在其中,再加上本文作者莫泊桑,这简直就是一场文学界的“盛宴”!下面就给大家讲讲这几位作家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代的文学是无主潮的多元化文学,琳琅满目,乱花迷眼。你唱你的调,他吼他的腔。你新他更比你新,你怪他更比你怪。各领风骚三五天,谁也不买谁的账。八十年代为文学提供了以往难以想象的艺术空间。但同时新形势下也带来了新麻烦。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景象一旦真正出现,文学界失去钦定的大一统价值尺度,“红灯绿灯一齐亮”,你追求的正是我攻击的,我扬弃的正是他的命根子,“否定之否定”规律无情而又荒诞地在文学领域广泛地发生作用,使一贯向往于“长治久安”的中国作家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蒋子龙语),手脚无措起来。  相似文献   

4.
作为“五四”人,郑振铎是一位对人与社会、历史与今天富有血性思考的现代作家。他倡导人道主义,提出文学是反映“血与泪”人生的文学,是“力”和“争斗”的文学。他以极大的热情接纳西方文化,是建立了近代科学态度和进化论为核心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和研究方法。同时,也是新文学界中较早提出“整理中国文学”的富有远见的少数学者之一,因而,这种多重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势必为郑振铎带来深刻的文化审察力,为他的散文创作提供了新的思维视角和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5.
作为在中国新文学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家,张承志为我们奉献出了许多精品力作,《心灵史》便是其中之一。自它问世以后,以其强烈的艺术震憾力和更大的文学价值,浓厚的宗教情感引起了世人的普遍关注和文学界的评价。本文拟从文学文本、苦难意识、民族情感以及精神家园的寻找中进行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把“比较文学”在字面的意义上误读为“文学比较” ,这不仅存在于当下中国汉语比较文学界 ,即使在国际比较文学界也是一种由来以久的现象。为了准确地定义比较文学 ,我们还可以把比较文学与其他四种相关学科概念进行参照从而明确这一点。讨论民族文学、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与世界文学这四个学科概念的外延与内涵 ,这对于进一步明确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学科意识和学科界限有着重要的学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福楼拜对现代小说审美趋向和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了超时代、超意识的探索与追求。首先 ,在福楼拜笔下 ,人物始终是故事和情节的产物 ,在他的作品里没有贴上标签的脸谱固定的人物 ,也没有为一些人物度身定做的故事和环境 ,而更多的是从生活的原生态出发 ,来探讨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第二 ,福楼拜很少直接描写人物的五官长相 ,他更注重对人物心理真实的挖掘与刻画 ,这和现代派之一的“新小说”流派的艺术主张完全一致。第三 ,年轻时患过脑系疾病的福楼拜 ,开始涉及过去很少有人涉及的潜意识领域。他对梦境的揣摩描绘 ,对神话原型的借鉴利用 ,对无序的意识流动的追寻 ,启迪了后来现代主义文学注重意识流动和潜意识挖掘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读读温暖     
从书中读到1875年至1876年间,乔治·桑与福楼拜之间的一些往来书信,他们彼此谈到对小说、美术、艺术与人生的看法。福楼拜是写实小说的大师,他的艺术来自冷静的剖析与细心的琢磨……乔治·桑很幽默地说:“你写的是伤人心的东西,我写的是安慰人心的东西……”伟大的小说家福楼拜寻求的是“艺术不该在作品里流露”,他写信给乔治·桑说:“你拿形而上学的观点,是照不亮我  相似文献   

9.
“布白”是中国书法术语,指作者在书法作品整体布局、局部关联上为达到虚实相映、高度灵动的艺术效果、艺术境界,有意识地造白、留白的艺术活动。这种“空白”,并非无生命的“真空”,而是有生命的“以白控黑”、“计白当黑”,内中蕴涵着作者的艺术寓意、品味和技巧。给人以虚灵的美感,也是作者留给欣赏者自由想像的空间,引发欣赏者自我解读、领悟,进行“二度创造”.达到欣赏者与作者心灵上的互动、沟通与意会,以收到“无声胜有声”、“无为无不为”的艺术功效。作为艺术表现手法之一的布白艺术。在诸多艺术门类中也被广泛运用,并成为艺术家造诣修为的重要标志。如绘画中“留白,、文学中的“悬念”、建筑中的“空间”等等。  相似文献   

10.
“重写文学史”是 80年代后期文学界出现的学术思潮 ,它是对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文学史写作进行的一次自觉反思 ,也是新时期以来文学“方法论”和“观念论”讨论在文学史的延续和深化。 80年代中期 ,现代文学界提出了“2 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概念 ,并概括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 :走向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 ,以“改造民族的灵魂”为总主题的文学 ,以“悲凉”为核心的现代美学意识 ,由文学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思维的现代化进程。重写文学史的真正提出是1988年的《上海文论》开辟了“重写文学史”专栏。主持人是陈思和与王晓明 ,他们的意图是…  相似文献   

11.
福楼拜的小说《包法利夫人》发表后,法国检察署以"伤风败俗、亵渎宗教"为名将之诉诸法庭,从此掀开了一场文学与法律的紧张博弈。借助布迪厄的场域理论透视《包法利夫人》诉讼案,可以发现文学场与法律场的纠葛其实是权力领域内部斗争的极端化形式。面对政治场与法律场的强势挤压,福楼拜积极自救,动用家族和社会的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来博取文化资本,使得法庭做出了原则性让步,福楼拜被宣布无罪。胜讼后的福楼拜及其盟友进行积极的占位,倡导"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推动了文学场的自主化,并获得了独立于政治场和经济场的文化资本,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学受支配的地位,使文学场与法律场之间达成了一种相对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194 7-1 94 8年间 ,发生在台湾文学界的关于“新写实主义”论争 ,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推行“皇民化”殖民文化的历史清算。陈映真、曾健民发掘、整理并出版一批资料 ,以历史的本来面目与现实会面。从中可以看到 :新写实主义的理论原则 ,是和批判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及后来由毛泽东提出和确定的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新中国文学的创作原则相一致的 ;每一个参与论争的人都毫无疑义地肯定 ,从领土所属到文化精神 ,到文学发展之路 ,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论争中 ,两岸文学交流是一个重要议题 ,许多参与者都发表了见解 ,两岸作家积极地付诸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果。这场论争对继承祖国五四新文学传统 ,继承台湾日据时期新文学的革命传统和确立台湾文学的发展方向 ,有着根本性的奠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是世界化与民族化两种倾向互相纠葛缠绕,交替消长的曲折过程。四十年代文艺文学界所展开的“民族形式”问题的大讨论仍然是这一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场讨论的核心的问题是如何立足民族解放斗争的现实创造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学,使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当下,这场关于“民族形式”的大讨论仍然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互文性理论本身涵盖了许多重大的文学问题,其涉及的层面十分广阔,是当今最流行而又使用最混乱的文学批评.新历史主义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美文化和文学界.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中逐渐形成“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本文力求给新历史主义找准定位,并结合新历史主义批评在中国的应用,对我国新时期文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清代以降,文学界认为古代地名“江汉”意项有二:江汉平原,巴蜀。后一意项中的“汉”指“西汉水”,即今嘉陵江。作者认为这一理解是望文生义的结果,不能成立。前此曾撰文加以辩析,得到文学界回应。此文中作者对文学界的回应意见再加以讨论,指出中古时期蜀人虽有以“江汉”指称蜀地的传统,但所言“汉”仍是“东汉水”,即今汉江。而这一认识并不足以动摇作者前此考证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为伪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福楼拜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法国作家之一,虽然仅仅写作了五部小说,但是在世界文坛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地位。本文分析了福楼拜及其作品出现在中国的原因以及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追述并探讨了他和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传播与接受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三、思想与艺术特征“为艺术而艺术”最初是在创造社发难的,其出发点不外乎就是浪漫,一方面全部地推翻中国文学的正统,一方面全部地承受外国文学的影响,本来的文学观念可以用“文以载道”来包括,现在的则是要把文学当作艺术。这一变化可是非同小可,因为不但从那以后中国文学根本改了模样,即是以往文学的历史估价,都要大大的更动。当郭沫若还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报纸介绍中国新文学运动,曾以他的短诗《死的诱惑》为例。厨川白村还称赞过这首短诗,说是中国的诗已表现了一种现代的情调。郭沫若是以诗人著称的,但他写小说也很早。在创…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中国文学界的疲惫氛围中,面对“20世纪中国文学”这样宏伟的话题,我想起了鲁迅的一个说法“弄文学”。鲁迅所说“弄”并不单指研究,而以“弄”来形容文学研究这样一种工作,则是十分生动的。早有人指出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成就不宜作过高的估计,但这百年的文学特别适宜用来研究,它为我们“弄”来“弄”去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也是早有人指出,本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大体十年一变。有幸生活在世纪末的我们,则亲身感受到了文学形势的更为频繁的变化,从70年代末以来的十几年间,我们已经亲眼目睹了好几“变”。考察一个个特定…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现代性(现代派)是批评界和理论界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关于“现代派”与“伪现代派”讨论,更是其中较甚激辩的一项议题,这种讨论充分体现了文学界对现代派、民族派、世界性甚至是大众化的多种诉求,有助于纠正中国现代汉字发展中偏颇和混乱状况,此次讨论既是对新中国27年文学经验教训的反思和清理,也是对后来文学发展走向的导引。  相似文献   

20.
巴金晚年散文是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界杰出的“精神界之战士”的言说,在思想和艺术上具体表现为:一.坚决,彻底否定与揭“主席地”和极左思潮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与思想根源,反复呼唤恢复和高扬“五四”人文精神;二,在解剖社会种种积弊的同时,无情地解剖自我的灵魂,立志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三,自觉继承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春秋笔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