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元旦诗话     
韦燕 《现代语文》2006,(12):93-93
“元旦”一词来源古代,非指公历新年,而是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相似文献   

2.
春节里贴春联,扎灯笼,挑新衣;春节里春年糕,包粽子,裹饺子;春节里守岁压岁,拜新年,放鞭炮……真是有吃有穿又有玩。小朋友最喜欢过春节,今儿个让我们一起读古诗,迎新年,过春节。  相似文献   

3.
中华全国总工会.今天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2006年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全国总工会要求各级工会组织要满怀对职工群众的浓厚感情,深入基层特别是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中去.了解和关心职工群众疾苦.反映职工群众意愿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让广大职工都能过上欢乐祥和的节日。  相似文献   

4.
5.
古代诗歌既要简约,又要遵守格律,用词造句便不同于散文。因此,掌握“诗家语”的特点,才能正确理解古代诗歌一些句子的含义。其中特别要注意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如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这是名词活用为动词。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刘禹锡《竹枝词》“)雨”,名词用作动词,意为“下雨”。东边的太阳出来了,西边还在下雨,说是天不晴的地方还有晴的地方。名词活用为形容词。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春…  相似文献   

6.
祭祀天地是史前社会先民最古老的自然崇拜.至迟从西周起,崇拜天地之俗就纳入礼制范畴,是最高统治者亲自主持的国家公祭.上古初民自然崇拜,既崇拜天地,也崇拜日月星辰.那时,天气的冷暖,阳光的有无,方向的测定,无不与日月星辰的变化有关.因此日月星辰也是人类最先崇拜的对象之一.在我国第一个盛世汉代,每逢冬至、腊日、除夕、元旦、上巳节、清明、秦岁首(农历十月一日)等重要节日,都有祭祖活动.  相似文献   

7.
宋代民间节日众多,每年的大小节日多达几十个,在节日里人们尽情娱乐、享受生活,节日饮食也因此丰富多彩、颇具特色,具有祈福馕灾、追思古人、崇信宗教等深刻的文化内涵;节日饮食的制作和价格也具有时效性强、价格偏高,造型别致、力求新鲜等有别于平时的鲜明的经营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研究中韩节日文化的异同,以同源节日春节为例,从春节的源起、春节的习俗两方面展现了中韩春节文化,探讨了中韩两国农耕文明下的春节历史文化意义及春节礼俗的相似之处,从中韩春节习俗、春节服饰文化、春节风俗活动等方面比较了中韩国两国春节的差异,总结了中韩春节传统文化的变迁趋势:传统祭祖方式弱化、拜年方式多元化、饮食服饰简单化、风俗活动减少等,春节被赋予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节日联欢会     
一年365天,365天喜怒哀乐,其中有许多特殊的日子,如:元旦、劳动节、国庆……不错,这些特殊的日子就是节日。今天,我就给它们开一个联欢会。时间差不多了,它们也应该到了。  相似文献   

10.
两宋时期的成都,物产丰富,商品经济发达,全年每月都有以主要商品带动的集市贸易。地方官府利用成都人喜游乐、爱消费的习俗,通过宴集活动来聚集和引导民众的节日消费,使成都节日市场十分繁荣,尤其是基于节日期间人们对生产工具、生活物品的需求而产生的蚕市、药市、酒市、夜市等最为活跃。宋代成都节日市场既以地方习俗为支撑,又有官府力量起作用,这就使其既保持了长时期的繁荣,又随着官府政策和命运的变化而兴衰。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现代节日系统中的外来节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节日诸如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和圣诞节传人中国,并演化成为中国现代节日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西方节日中国化,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从理论上来探求西方节日中国化的社会历史原因与文化原因、中国化西方节日的文化意涵、特点及其对中国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并对中国现代节日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一些新的思考,提出一些原则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先看江总的《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相似文献   

13.
现行小学语教材中,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古代诗歌选有四十来首。所选古诗的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以往的小学语教材。  相似文献   

14.
古诗里面有不少内容都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关。比如元宵舞龙看灯,清明踏青祭祖,端午缅杯屈原,中秋举头赏月……下面有一组古诗词,请你把它们补充完整,并说说它们所描写的分别是什么节日。  相似文献   

15.
古诗中的雨     
古代诗人对自然现象观察很细致,尤多喜以风雨入诗,并且描写角度多样。下面就以雨为例,来谈谈这一现象。从过程来看,很多是描写雨情的,例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有描写雨前的,如"山雨欲来风满楼""云青青兮欲雨"。还有描写雨后的,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怒  相似文献   

16.
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相似文献   

17.
18.
卢谦 《小学语文》2007,(5):50-50
古代诗人作诗很善于运用色彩,他们撷草木之艳,集霓虹之彩.泼洒于诗行之中,使诗句熏染上自然的亮丽,宛如一幅幅写意画。因此,后人有“诗中有画”之说。读一首运用色彩或浓妆、或淡抹的古诗,会觉得视听相通.让人沉浸在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春天之中,融入到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里。小学古诗中的色彩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古诗中的情     
赵峰 《语文知识》2003,(2):43-44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郁于中,方能发之于外。为诗为文,均少不了一个情字。鉴赏诗词,只有准确把握诗中抒发的感情,才能对诗词的主旨、意境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概括古人诗中所抒之情,大致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诗歌教学研究是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论者或从宏观着眼,或从微观人手,进行了广泛探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路、模式、方法,可谓硕果累累。不过在热烈的讨论中也普遍存在着一种倾向,即对古诗本质特征的认识不够深入,导致所总结的某些教学原则和方法欠妥当、科学。本文就这一问题继续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